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影视字幕翻译中幽默的传达
——以热播美剧《灵书妙探》为例

2014-04-04 15:20覃芳芳
关键词:贝克特字幕译者

覃芳芳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一、引言

幽默是人们在交际中创造的一种奇妙的语言艺术,往往产生诙谐、滑稽、荒谬、戏谑或讽刺的效果。幽默可被定义为一种交际形式,它通过复杂的心智刺激达到阐释、取悦的效果,或能引发受众既定的、可预测的反应:即笑的反射行为[1]。按照柏格森对喜剧的分类,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两类,本文将主要研究影视中的语言幽默。但值得注意的是,幽默的产生、理解和欣赏离不开情景。发话者的幽默语言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听话者根据语境线索,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从而发现发话者所表达的意图[2]。只有将语言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与想传达的意图相结合,才能够表现出幽默的效果。

在充满幽默效果的影视剧中,包含幽默元素的语言翻译对译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字幕在屏幕上一闪即逝,不像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反复阅读和回味。同时,影视作品中的幽默元素又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等文化因素紧密相连。怎样用译入语中具有对等效果的形式译出语言里的幽默元素,对于当今的影视文化交流来说已经成为了一项亟待发展的课题。笔者认为,通过运用恰当的策略,幽默语言大部分都是可译的,研究怎样传神地传达影视作品中的幽默元素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与影视字幕中幽默的传达与接受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3]。翻译生态学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4]39。影视字幕的翻译也是一种人类活动,也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影视字幕译者在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时必然受到社会、规范及译者生理和心理等各种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翻译生态学角度研究影视字幕翻译中幽默的传达具有重要作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视角。影视作品以观众为导向,因而,翻译适应选择论对影视字幕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幽默是许多影视剧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语言、文化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重视译者自身的中心作用,努力适应翻译环境,做出恰当的选择,再现源语的幽默效果。美剧《灵书妙探》是ABC电视台2009年开播的一部探案推理剧,讲述一位罪案小说家卡索帮助纽约警察局凶杀组破案的故事。整部片子集悬疑与幽默于一体,既扣人心弦,又夹杂着轻松搞笑的元素,很受观众喜爱。要译好其中风趣睿智的对白,成了传播此剧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以此剧翻译中幽默的传达为例,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探讨翻译幽默的策略与原则。

三、影视字幕翻译中译者的适应

按照“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翻译即适应和选择,而适应和选择的主体是译者。该理论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译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是译者和译文需要适应的多种因素的集合”[4]174。由此可见,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中,译者被置于动态的翻译过程中加以考察和研究,在理论上确立其中心地位,而且更进一步地从译者能动性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生态学研究途径的定义。在传达影视字幕中的幽默时,译者对翻译环境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对语境的适应以及对观众接受的适应方面。

1.对语境的适应

语境对语言的使用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胡壮麟先生将语境分为“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制约着幽默的形成、理解与欣赏。幽默具有特殊的语言规律,但又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这些语言规律,从而产生特殊的交际效果。幽默语言的发起者要运用自己的语言修养和技巧,结合具体的语境,方能说出幽默话语。幽默语言的接受者需要结合语境,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幽默之所在,明白发话者的真实意图。由此可见,译者要翻译好幽默话语,亦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修养、广阔的知识面以及较强的语境认知能力和话语含义推导能力。

一是要适应情景语境。

例1:You are on the edge of a very steep cliff. (S5,10)

译文:你现在处境非常危险。

贝克特和卡索经历了漫长的暧昧不清,终于成为男女朋友。但卡索居然同意前妻搬回家住,令贝克特非常不满。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贝克特的同事说出了例中的话,说完之后,还比划出从高空摔落的姿势,令人忍俊不禁。影视字幕翻译不是孤立的文字转换,必须配合与语言相关的情景,即影视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与之紧密结合。此译文虽准确传达出了原话的意义,但不符合情景语境,当译入语观众看到贝克特同事比划的姿势,无法和他们的话语联系起来,也就不能传达此处的幽默效果。笔者认为,此处应结合情景语境,翻译成:“你现在身处悬崖边缘啊!”

二是要适应文化语境。由于影视字幕的翻译具有特殊性,为了传达影视中的幽默效果,翻译时需要注意源语与译入语之间存在具有特殊民族性或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不能滥用译入语中具有典型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来替代源语文化,忽略其文化内涵,代之以不伦不类的本国情调,丧失了原作的风格与情调。例如在《灵书妙探》中,贝克特和几个同事打招呼,称“Guys”,有一处被翻译为“同志们”,此种译文就忽视了文化语境的适应,“同志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共产党员的称呼,放在美剧里面,实在不伦不类。另外,艾迪刚出狱三个月,却被举报将一个受害者丢在医院门口。接受审讯时,他称是想帮助受害者,贝克特说“You are a good Samaritan now?”此处翻译成了“那你还成了活雷锋了啊!”笔者认为此处也未适应文化语境。“好撒玛利亚人”(a good Samaritan)是一个文化色彩很浓的词,源自于《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中耶稣基督讲的寓言,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身受重伤,躺在路边,路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不闻不问。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不顾教派隔阂善意照应他。此信息不能直译,因为译入语观众对此文化信息不了解。从读者接受角度出发,此处适宜意译,但翻译成译入语文化中的人物“活雷锋”也不恰当。笔者认为,此处既能顾全观众理解,传达出原文讽刺的幽默,又能避免过度归化的译文是“那你还助人为乐了啊!”或者“那你还成了见义勇为之士啊!”

2.对观众接受的适应

影视片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融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能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钱绍昌总结了影视语言的五个特点,即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5]。由于观众是影视作品的接受对象,影视作品的翻译应是目标取向策略,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更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影视翻译必须以译入语观众为中心,适应译入语观众的需要,只有得到观众的接受,影视翻译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6]。译入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应被视为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四、影视字幕翻译中译者的选择

在翻译影视字幕中的幽默语言时,译者需要在适应翻译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及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主要体现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1.选择流行话语

“幽默所引起的美感特点是一种轻松的愉快,经常与笑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笑不是生理意义上的反射,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性质的”[7]。由此可见,幽默语言是对社会现实的折射,其喜剧特征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影视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具有口语化、大众化等特点,影视作品面对的观众是多层次的,大都使用通俗语言。基于此,译者翻译影视字幕时,要考虑语言风格的传达问题。译者应立足于目标语观众,从适应观众欣赏的角度出发,选用目的语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翻译。因此,在影视字幕的翻译中使用新流行语传达幽默,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字幕组在翻译《灵书妙探》的字幕时也大量使用了流行语,不仅与人物性格情感相符合,而且使语言更为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而且极具真实感。

例2:I protect what’s mine. You should do the same.(S4,20)

译文:防火防盗防小三。你应该跟姐学学。

英国超模内奥米在曼哈顿一家汽车旅馆被杀,英国警探和贝克特探长在审问嫌疑犯尼基·杰时,尼基·杰承认打了内奥米,称是因为内奥米想勾引她的男友。英国警探为了套出真话,说他曾经也有一个女友,经常欺骗他。于是尼基·杰说了该例子中的话。译者运用了时下国内热门的流行语言“防火防盗防小三”,翻译手法令人叹服。如此一来,观众不仅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了主要信息,还充分感受到了源语中的幽默效果。此外,还有“秒杀”、“坑爹”、“我真菜”、“求关注”等不少时下流行语言的加入,和剧情契合得非常完美,为影片的快乐和时尚气氛又增色不少,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契合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2.选择再创造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译者在翻译时,尤其是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发挥着创造性的作用。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影视翻译也离不开再创造。为了传达出影视字幕中的幽默效果,译者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技巧,应对文化特征浓厚的语句。

例3:Castle: Do I look like a killer to you?

Becket: Yes, you kill my patience.

译文:我看起来像个杀手吗?

是的,你磨掉了我的耐心。(S2,7)

贝克特探长起初并不欢迎卡索的到来,经常找机会为难他,或者冷嘲热讽。原对话中巧妙地运用了语义双关,创造出了隐含的幽默效果。但是原译文没有将这种语言效果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此处要进行再创造,选择具有相似语言特点的词语进行传达,可以译成“你秒杀了我的耐心”或者“你抹杀了我的耐心”。同样运用双关,体现出原文的诙谐之处。

3.选择适度归化

影视字幕语言具有聆听性和瞬时性的特点,在处理文化内涵词时,译者不能加上长篇累牍的注解,而是一般采用转换文化意象的手法,从而方便观众的理解。在幽默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努力跨越语言文化障碍,以再现原文中的幽默效果为首要原则,并根据译文读者期望,适应目的语语言文化习惯,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幽默的效果再现于译文中,以便让观众能在瞬间体会。

例4:What are you gonna do, lip gloss them to death?(S3,22)

译文:你打算干什么?用美人计吗?

卡索只身前往赌场寻找俄罗斯黑帮凶手的证据,危险重重。为了不打草惊蛇,贝克特探长扮成俄国女郎前往相救。临走之前,她下车后脱掉警服,露出穿在里面的性感短裙,并拿出口红化妆。同事哈维问,你打算用口红去干掉那些恶徒吗?译者在此处运用了归化手段,翻成美人计,不仅让观众觉得简洁易懂,而且在紧张的气氛中充满期待,又能感受几分轻松。

五、结语

影视字幕翻译中幽默的传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让译文和原文一样妙趣横生,是幽默翻译的最高标准,应是译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要想很好地传达出源语中的幽默效果,译者必须兼备较高的英汉语言文化素质。对于幽默语言的翻译策略,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描述情景性的幽默,因其可译性较强,可采取直译法;对于难译性较大的幽默语言可选择适度归化、再创造、运用流行语等策略,特殊情况可采用注释法等。在选择相关策略的同时,译者需要注意适应语境因素和适应观众的接受。

参考文献:

[1] Xu Lixin. A Study on Humorous Discourse[M].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Blakemore, Diane.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M].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39.

[3] 胡庚申.从译文看译论[J].外语教学,2006(4).

[4]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6]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7] 徐志超.论幽默小品的社会作用及其美学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1995(4).

猜你喜欢
贝克特字幕译者
这下麻烦大了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诗集:贝克特全集1》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维特根斯坦的梯子:语言哲学视阈中的斯泰因和贝克特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