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课改中职业能力导向水平的影响力

2014-04-04 23:12陈丽英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高职

陈丽英

高职教育一直秉承着“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用性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全力服务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实现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专业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但目前高职的体育教学并未达到此标准。因此,培养职业能力,是进行高职体育教学课改的方向标,只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有效利用高职体育教学的平台,做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1 职业能力的概念

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有很多。在国外,马尔德、韦格尔和柯林斯三人将职业能力定义为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潜能。有的社会学家则认为职业能力涉及认知、技 术、法 律与道德、组织以及人际与内省五个方面,并指出个体整合与这五个领域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本领越大,其职业能力也越强;反之,如果无法整合其中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个体将被视作不具备职业能力[l]。在我国,则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人们从事其职业所需的多种能力综合体,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专业能力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日渐形成的操作技巧和思维活动能力。综合能力是指人们的德、智、体各方面素质和修养的集中体现,包括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等。

以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内容要求为例,一位教师只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教学问题和教学效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等。以上各项能力综合起来才是一个老师的职业能力。可以看出,职业能力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2 职业能力导向对高职体育课改的影响力

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设计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计划,增加适应职业岗位的、与未来就业工作有关的职业动作技能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岗位。因此高职体育教学课改,需要把职业能力导向视为贯穿全程的指示灯,使其改革方向始终沿着更加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需求前进。职业能力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在体育教学中都可以通过改变课程设置、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学习制度、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达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相关方面训练和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的教学平台,贯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进步,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3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高职体育所需的课改内容

3.1 专业与项目的划分训练

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学生所选的专业各异,就业方向也迥然不同,则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就不同。只有针对学生的专业岗位需要进行课程的设置与改革,并按照未来职业的相关要求进行训练,学生才能具备专业技术人员所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例如:一位教师只具有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长时间站立授课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还必须适应长时间站立或躬身操作。写板书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臂力的韧性训练也应该成为高职教师专业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当设置诸如慢跑、游泳、球类等体育项目,训练教师专业学生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强其关节韧带的柔韧度。避免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由于长期站立授课引起血液循环不流畅导致的脚踝肿胀,手臂和腿脚肌肉僵硬。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长期进行引体向上训练,以避免因长期伏案工作出现的颈椎病等职业病。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前沿阵地,应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改变文理一起授课的现状,详细分析各个专业的职业技能所需的身体条件,总结不同专业的体能训练目标,并按照各个专业训练目标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2 体能与其他能力的结合训练

在职业能力的定义中,除了专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定义反映了现今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选择。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正是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体育教学作为高职教育其中一部分,也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做到积极建设课内外一体的教学平台,改变教学内容陈旧和短缺的现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例如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先进的体育理论和新颖的,安全性高的体育项目,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激起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经常在课外举办体育竞赛和运动会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效措施。在竞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在比赛中,学生学会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并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教师可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直面困难,善于寻求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比赛过程中,要与裁判、队友、老师进行沟通、协调,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高职体育应该改变过去片面注重体能训练的局面,将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进行融汇渗透,做到体能训练与其他能力训练有机结合。

3.3 终身体育,保健体育观念的渗透

普通的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大约是40年,甚至更久。但在学校参加体育课的学习不过短短几年,两者时间长度相差甚远,仅仅依赖在学校体育课的短暂学习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学校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保健体育的人生观念也是高职体育教学课改中职业能力导向的重要表现,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更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缓解工作疲劳,有效预防因长期工作而造成的职业病,使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者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激情,健康的体魄高效地投入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将高速发展的经济齿轮推得更远。

4 小结

高职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课改中职业能力导向水平的重要影响力,时刻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方向标,体育教学全力为专业建设服务。通过专业与项目的划分训练,体能与其他能力的结合训练等一系列课改措施,真正实现高职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使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具备就业所需各种职业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杰出专业技能型人才。

[l]Hugh·Guthrie·Competence and competency-based training:What the literature says[J].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NCVER).2009:18-21.

[2]王丽娜.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J].民营科技,2011(1).

[3]张 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职业能力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0(23).

[4]孙增春.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契合机制的构建[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5]杨 珂.学校体育对提升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作用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3(11).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高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