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例腋下小切口副乳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2014-04-05 03:50张晓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皱襞腋窝上肢

张晓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 乳腺外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副乳是由胚胎期未退化或退化不全的乳腺始基发育而成,可发生在腋窝经乳头到腹股沟之原始“乳线”上的任何部位。副乳最常发生在腋窝,表现为腋部的隆起或皱襞,由于担心病变或影响美观,越来越多的副乳患者选择手术治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美观程度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术式在局部裸露部位易遗留明显瘢痕,不符合美学要求。2008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行286例腋下小切口副乳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双侧167例,单侧119例,女285例,男1例,年龄14~77岁,平均36.5岁。副乳均发生在腋窝,与正常乳房无明显连续,体表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双上肢下垂时尤其明显,横径3~10 cm,纵径4~11 cm,质地偏软、界限欠清。手术原因:担心病变者26例,副乳内触及肿块者44例,其余均为美容目的。

1.2 手术方法

患者依次取直立位和平卧位,标记腋窝副乳分布范围,边缘再放宽1 cm为剥离过渡区,标出副乳位置及其周围隆起需去除范围,于腋窝顶皮肤横行皱襞线上标出长为2.5~4.0 cm的切口线。若副乳较大且皮肤松垂时,可取切除部分皮肤的梭形切口。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麻醉成功后,取术前设计之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腋部浅筋膜层潜行分离,小拉钩牵拉暴露手术野,钝锐结合分离至标记范围,于深筋膜浅层将副乳腺组织及周围多余的脂肪组织完整切除,可靠结扎副乳基底部的主要营养血管,收拢上肢观察外观,修剪脂肪组织确保局部平整,电凝彻底止血,冲洗创面,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置硅球引流,修剪切缘皮肤,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固定。术后观察一侧副乳切除所用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病理、远期体表外观、其他并发症。

2 结 果

一侧副乳切除所用时间平均(28.0±2.9) min。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所有病例均I期愈合,其中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3.8%, 及时处理后I期愈合。病理: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副乳腺组织,其中34例伴副乳腺纤维腺瘤,4例伴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伴囊肿,1例伴腺病瘤,13例伴炎症。远期体表外观:随访3~36个月,无复发,局部隆起消失,双上肢下垂时未见任何手术痕迹,暴露腋窝时瘢痕不明显,医患双方均感满意。其他并发症:286例患者上肢活动均不受限,自觉手术效果满意,无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副乳也称异位乳腺、多乳腺症,多于生育期出现,女性为主,男性也偶有发生,副乳在中国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5%[1],副乳腺95%发生于腋窝,国外报道腋窝副乳在妇女中的发生率为2%~6%[2]。副乳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耳、面、颈、上臂、背部、肩胛区、大腿背侧、臀部、外阴等处亦偶有发生[3-4]。副乳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可引起焦虑、美容问题、疼痛或者上臂运动受限等[5]。而且副乳可发生和乳腺部位相同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而副乳的腺体是肿瘤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有研究[6-7]发现,异位乳腺组织发生良、恶性疾病(如纤维囊性病、乳腺炎、纤维腺瘤、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等)的风险增加。Marshall等[8]回顾分析了82例异位乳腺癌病例,发现异位乳腺组织癌变发生率增高。当然,异位乳腺癌是较罕见的,大约仅占所有乳腺癌的0.3%[9]。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切的证据表明异位乳腺组织较正常乳腺组织更易发生恶变。

治疗副乳的目的:一是防治来源于副乳的疾病,二是美容。本组绝大部分患者出于美容目的而行手术。副乳的手术方法有:传统的梭形切除法、膨胀抽吸法[10-11]、经腋下入路腔镜副乳切除法[12]、经乳晕入路腔镜副乳切除法[13]、采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切除副乳腺[14]、小切口副乳切除等。传统的梭形切除法注重副乳腺体的切除,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切除彻底,但易在局部留下明显的瘢痕。若切口瘢痕与胸大肌筋膜粘连,可致局部凹陷,破坏流畅的腋前皱襞线,影响胸部外观,与美学要求不符。膨胀抽吸法操作简便,术后也无明显瘢痕,符合美学要求,但只能吸出脂肪,乳腺组织难以去除,脂肪吸出后留下密集的纤维条索,日后脂肪又会充填其间[11]。因此,这种手术实际上是单纯的吸脂术,为保证手术效果,仍需增加切口才能将副乳腺组织彻底切除[15]。腔镜及麦默通旋切系统行副乳切除术,局部也无明显瘢痕,但操作较复杂,需特殊器械,术中通过切割后吸出组织,而非整块切除副乳腺,且手术时间长、出血多[16],加之费用较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本组病例要求行副乳切除术者,大都为美容目的,为获得理想的术后外观,作者采用腋下小切口行副乳切除手术,其优点有: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可在直视下彻底切除副乳腺组织和多余的脂肪组织,止血彻底。瘢痕在腋窝的皱襞里,不易增生,外展上肢时因腋毛生长使瘢痕隐蔽,体表看不到明显瘢痕。术后腋前无瘢痕,不破坏腋前皱襞流畅的线条,无局部凹陷现象,胸部外观良好。因此,该切口符合人们的美学要求,是切除副乳组织的理想选择之一。其缺点是操作时间较传统术式长。本手术方式的注意事项有:①术前要标记手术切口及游离范围。大多数学者主张直立位时标出手术范围[17]。但手术时取平卧位,因而还应该标记平卧位的副乳范围;②副乳组织常与皮肤紧密相连,术中切除时需紧贴真皮层,应注意勿穿破皮肤,烫伤皮瓣;③熟悉解剖标志。腋窝的皮肤皱襞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若副乳的上缘不超过这一标志,就没有必要游离到腋窝的皮肤皱襞之外。胸大肌外缘是另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越过胸大肌外缘容易破坏乳腺的外上象限组织。因此,找到胸大肌外缘之后,要离开胸大肌,直接垂直向后游离,不能环绕胸大肌的后方游离,以免进入胸大、小肌之间的间隙;④术中皮肤的牵拉,会造成一定的皮缘损伤,缝合前可适当修剪边缘皮肤,以减少瘢痕增生;⑤术后要保证通畅的引流及腋下充足的敷料填塞和可靠的适形包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对乳腺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乳腺外科也向着人性化治疗的方向发展,而腋下小切口副乳切除术符合美学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1] 王钟富, 杜绍先, 师国珍, 等.现代乳房疾病诊疗学[M].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3: 207.

[2] Bartsich SA, Ofodile FA.Accessory breast tissue in the axilla: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J].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8(1): 35e.

[3] 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46.

[4] 于海涛, 李谆, 徐娜, 等.双上臂内侧副乳伴腋臭手术治疗1例[J].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11): 1592.

[5] Down S, Barr L, Baildam AD, et al.Management of accessory breast tissue in the axilla[J].Br J Surg,2003,90:1213e4.

[6] Evans DM, Guyton DP.Carcinoma of the axillary breast[J].J Surg Oncol, 1995,59:190.

[7] Nakao A, Saito S, Inoue F, et al.Ectopic breast cancer: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Japanese literature[J].Anticancer Res,1998,18:3737.

[8] Marshall M B, Moynihan J J, Frost A, et al.Ectopic breast cancer: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Surg Oncol,1994,3:295.

[9] Rho J Y, Juhng S K, Yoon K J.Carcinoma originating from aberrant breast tissue of the right upper anterior chest wall: a case report[J].J Korean Med Sci, 2001, 16: 519e21.

[10] Emsen IM: Treatment with ultrasound-assisted liposuction of accessory axillary breast tissues[J].Aesth Plast Surg, 2006, 30: 251.

[11] 范巨峰, 卢声奇, 刘学东, 等.脂肪抽吸法副腺体矫治术[J].中国美容医学, 2005, 14(3): 290.

[12] 骆成玉, 张键, 杨齐, 等.完全腔镜腋窝副乳切除手术的临床经验[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 7(7): 682.

[13] 侯爱国, 孙洪波, 郭艳梅, 等.经乳晕入路腔镜副乳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 22(14): 1634.

[14] 张海添, 陆云飞, 吴向华, 等.麦默通旋切系统在治疗副乳腺的应用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7(1): 143.

[15] 张建卓, 于丽, 图布新, 等.肿胀吸脂并腺体切除法治疗副乳37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 38(7): 620.

[16] 闫爱萍, 朱力, 李比, 等.开放式与膨胀抽吸式副乳切除手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 8(11): 1002.

[17] 张正文, 俞海燕, 翟弘峰.多乳畸形的手术切口改进[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 18(3): 145.

猜你喜欢
皱襞腋窝上肢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46 例经关节镜诊治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