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和MRI表现

2014-04-05 09:41
关键词:鞘瘤肉瘤淋巴瘤

周 洁

(海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 海口 57000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非常少见,只占腹膜后肿瘤的0.2%,但其肿瘤种类繁多,并且60%~90%为恶性肿瘤。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8.5(19~58)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腹痛、腰背部痛、腹部肿块以及体重减轻等。

1.2方法 16例中15例行CT扫描,9例同时行MR检查。CT采用东芝AQUILION 64排全身多层螺旋CT机。MR采用西门子Siemens Verio 3T MR机。增强扫描均采用双期扫描(动脉期、门脉期)。

2 结 果

1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包括脂肪肉瘤(4例)、脂肪瘤(3例)、神经鞘瘤(3例)、恶性淋巴瘤(3例)、平滑肌肉瘤(2例)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共6个病种。

2.1脂肪肉瘤(4例)和脂肪瘤(3例) 脂肪密度或信号是该类肿瘤的主要特征。脂肪瘤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直径介于3~7 cnrl,内部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后扫描肿瘤无强化,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但无浸润征象。脂肪肉瘤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并且浸润周围结构,直径介于5~14 cm,呈混杂密度或信号,脂肪成分多少不一.增强后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

2.2神经鞘瘤(3例) 其中1例为恶性。肿瘤均位于脊柱旁沟,相邻椎间孔不同程度扩大。良性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低于肌肉,增强后中度强化:l例肿瘤内见小点状钙化。恶性者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内见大片坏死区,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肿瘤侵犯邻近腰大肌。MRI可以从不同角度清楚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3恶性淋巴瘤(3例)霍奇金病(HD)1例,非霍奇金病(NHD)2例。肿瘤由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融合而成,呈分叶状,大部分边缘清楚。肿瘤密度与肌肉相似,未见钙化,肿瘤很少坏死,增强后轻度至中度强化。肿瘤推压或包绕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邻近的血管结构。2例患者胸部CT检查亦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台。

2.4平滑肌肉瘤(2例)均为女性.肿瘤最大径约8 cm,CT平扫呈低密度,边界不清楚,内见大片状坏死.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平扫T1W1以低信号为主,T2WI为混杂信号,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

2.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为男性.68岁。(CT平扫肿瘤密度略低于肌肉,分叶状,可见小斑点状钙化影,大小约8.0 cm×9.5 cm×5.0 cm,增强后明显强(七.内有小片状无强化区。MRI平扫T1WI,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符台恶性纤维芝织细胞瘤。

3 讨 论

3.1腹膜后腔的解剖结构腹膜后睦为鐾层腹膜与腹横筋膜之间的区域,两侧为侧锥筋膜,上为膈肌顶部.下至骨盆入口。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腹膜后脏器以外的肿瘤,大多起源于后腹膜未分化的间叶细胞。

3.2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病理学来源和影像学特点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但其种类繁多,组织来源复杂,并且大部分为恶性。根据其组织来源分间叶组织、淋巴组织、神经组织和生殖细胞源性等。

3.2.1脂肪肉瘤和脂肪瘤 是腹膜后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多见,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往往较大。脂肪瘤有完整包膜,内为分化成熟的脂肪组织,内少有分隔或分隔细小。影像表现为瘤内密度或信号均匀,肿瘤较大时占位效应明显,可推压邻近组织器官,增强扫描肿瘤无明显强化。脂肪肉瘤分化程度不一,并且多伴有其他成分,影像表现为不规则混杂密度或信号病灶,可见粗大分隔或不完整肿瘤包膜,并可以侵犯邻近组织。本组7例脂肪类肿瘤术前有6例作出正确诊断,但1例脂肪肉瘤因脂肪成分极少术前未能作出准确诊断。

3.2.2神经鞘瘤 腹膜后神经鞘瘤非常少见,文献报道仅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0.5%~1.2%[1]。腹膜后神经鞘瘤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者常伴有神经纤维瘤病。本组3例神经鞘瘤均位于脊柱旁沟,相邻椎间孔不同程度扩大。神经鞘瘤囊变多见,Kjm等认为囊变对诊断该类肿瘤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病例也与此相符。良性神经鞘瘤多较小,边缘光滑,推压周围组织。恶性者多大于10 cm,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肿瘤周边或内部不规则强化。瘤内钙化少见,但往往提示为恶性。

3.2.3恶性淋巴瘤淋巴瘤 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瘤常常合并胸部淋巴瘤,分为HD和NHD两种类型。主要累及腹主动脉旁、肝门部和肠系膜淋巴结,肿瘤边界清楚,肿大的淋巴结融合后则呈团块状或分叶状,包绕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表现为上述动脉被拉直,但少见血管壁的侵蚀破坏。肿瘤密度或信号比较均匀,坏死囊变少见或范围较小,增强后肿瘤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2,3]。本组3例淋巴瘤表现与此相符,但HD和NHD影像表现相似,影像学上难以区分。

3.2.4平滑肌肉瘤 发病率仅次于脂肪类肿瘤,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中占第2位。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女性多见。肿瘤直径常超过10 cm,坏死囊变较多见。本组2例均为女性,肿瘤CT平扫呈低密度,内见大片状坏死,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为混杂信号,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且强化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平滑肌肉瘤的一个特征,但由于例数太少,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征象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3.2.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四肢多见,腹膜后也是其好发部位之一。影像学表现为软组织团块影,CT平扫肿瘤密度略低于肌肉,偶可见小斑点状钙化影。MRI平扫T1WI,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内有小片状无强化区。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多需要术后病理确诊[4]。

3.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思路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该类肿瘤多推压腹膜后脏器向前外方移位以及肾轴旋转,根据肿瘤周围组织器官的移位情况,腹膜后肿瘤一般可准确定位。结台文献和我们的病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诊断归纳如下:①脂肪类肿瘤含有特异性的脂肪成分,CT和MRI都有特征性表现。脂肪瘤密度/信号均一或有细小分隔,包膜完整;脂肪肉瘤则有恶性肿瘤的特征,如密度/信号不均匀,具有其侵袭性;畸胎瘤含有3个胚层,除脂肪成分外,大块钙化、骨化也是其特征。②神经鞘瘤多位于脊柱旁沟,大片囊变坏死为其特征,邻近椎间孔的扩大对诊断神经鞘瘤具有特异性。③恶性淋巴瘤一般由肿大的淋巴结融合而成,密度/信号均匀,推压、包绕邻近血管,但少有侵犯,肿瘤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强化。

如同时伴有纵隔、颈部淋巴结肿大,对诊断淋巴瘤意义重大。④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如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乏芝瘩等影像学征象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往往十分困难,雩要术后病理确诊。总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种类繁多,但认真分析肿瘤征象,大部分肿瘤仍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1] Yoji K,Shinsuke S.Retroperitoneal schwannoma misdiag-nosed as a psoas abscess:report of a case[J]. Surg Today,2007,32:849.

[2] 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01-941.

[3] 田金生,刘立炜.小儿胸腹部恶性淋巴瘤的CT特征[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9,10(2):114.

[4] 罗清,张追阳.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7,8(1):36.

猜你喜欢
鞘瘤肉瘤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心脏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伴咯血1例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