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源性眩晕80例观察

2014-04-05 15:16孙劲松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颈源椎动脉供血

孙劲松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颈源性眩晕属中医“眩晕”和“肝风”等范筹[1]。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iciency,VBI),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压迫血管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临床常表现为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肢体麻木等,其特点是缓解慢,复发率高。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笔者用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6岁,平均(55.6±11.8)岁;病程3~18个月,平均(6.5±3.8)个月。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1~73岁,平均(53.5±12.3)岁;病程3.5~20个月,平均(6.8±4.3)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颈椎病椎动脉型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有异常所见(X线或CT示颈椎椎体或椎间盘病变);④多伴交感神经症状。

排除标准:①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及耳源性眩晕;②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Ⅲ段受压所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益气活血化痰法。党参15g,黄芪30g,葛根30g,丹参15g,桃仁10g,地龙10g,法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0g,天麻15g,钩藤15g,牛膝15g。加水300mL,煎取150mL,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2周。

对照组:用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30,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mg,每日3次,饭后口服,疗程2周。

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的相关检查基本正常,颈肢功能恢复到正常,对工作没有影响。好转: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有一定改善,颈肢功能改善,疼痛缓解。无效:症状和肢体功能没有改善或反而加重。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4 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愈30例、占75.0%,好转7例、占17.5%,无效3例、占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20例、占50.0%,好转9例、占22.5%,无效11例、占27.5%,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 论

颈源性眩晕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头晕、项部不适等。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小脑梗死[3]。颈源性眩晕的直接原因是椎一基底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病压迫造成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痉挛或微栓子栓塞,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脑干、小脑、枕叶及内耳的短暂性缺血,影响脑组织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眩晕[4]。

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头晕眼花、头部晕蒙感,稍重者可出现头重脚轻、步态不稳、身体倾倒感,重则出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甚则晕倒。《金匮要略》记载:“支饮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认为眩晕的产生与痰饮有关。《丹溪心法》云:“此证属痰者多,盖无痰则不能作眩”、“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气虚,标实主要为痰浊与瘀血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经脉不畅。治当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方中党参、黄芪益气升阳,葛根、丹参、桃仁、地龙活血化瘀、疏通经脉,二陈汤化痰降浊,天麻、钩藤平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活血化痰之功。

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网,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抑制凝血,降低血液黏稠度。葛根中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可扩张脑血管,解除脑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脑部血流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还可以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5]。因此,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1]李道华,黄江荣.针药并用治疗颈源性眩晕综合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3):67-6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3]余以本,马卫琴.眩晕4号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5):700.

[4]马惠杰,王学琴.颈源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与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468-6469.

[5]杨永光.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交流园地,2007,4(31):145.

猜你喜欢
颈源椎动脉供血
以“四天穴”为主针刺治疗颈源性耳鸣验案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辣语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