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汤治疗特发性水肿32例

2014-04-05 15:16李永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调气水液双下肢

李永虞

(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建设街李永虞诊所,四川 三台 621101)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笔者自拟益气养血汤治疗特发性水肿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13例,女19例;28~40岁9例,41~84岁23例;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轻度(仅下肢髁骨内外微肿,用手指按仅有微印)7例,中度(双下肢水肿,用手按髁部即没指,且下午肿势明显,早上水肿消失)10例,重度(除下肢明显水肿指按髁骨没指外,双上肢及面部水肿,下午下肢剧肿,次日早上水肿消失,体有头晕失眠等)15例。

诊断标准为双下肢水肿明显,或双上肢,或面部,或全身,下午肿,次晨消失,成循环规律的自然特征。伴头晕,失眠,纳食差,大便稀溏,腰膝酸软,疲乏无力等。缠绵反复,经久不愈,查血尿便正常。

2 治疗方法

益气养血汤药用黄芪30g,白术24g,党参15g,丹参20g,当归15g,白芍15g,木香10g,陈皮12g,茯苓15g,薏苡仁30g,车前子20g。失眠加夜交藤30g,炒酸枣仁20g;头晕加法半夏15g,天麻15g;腰膝酸软、乏力加杜仲20g,牛膝30g;纳食差加鸡内金15g,炒莱菔子15g,麦芽30g;大便稀溏加肉桂10g,干姜15g。日1剂,水煎服,3煎3服。治疗20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

痊愈:水肿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水肿基本缓解,3个月内有复发。有效:水肿有所改善,但在10天或半月内复发。无效:水肿无明显缓解。

4 治疗结果

痊愈16例、占50.0%,显效9例、占28.1%,有效5例、占15.6%,无效2例、占6.3%,总有效率93.7%。

5 典型病例

罗某,女,48岁,2013年4月11日初诊。两年前双下肢水肿、髁骨部尤甚,每天下午水肿加重、第2天早上消退,经治疗缠绵反复,经久不愈。10天前双下肢水肿复发加重,髁骨外凹陷没指,面目和双手浮肿。近2个月每晚难以入睡,易醒,精神不振,头脑昏沉。经某医院检查血、大便、小便常规,胸透心、肝、肾,甲状腺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为特发性水肿。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部白,胸闷气短,畏寒怕冷,下肢尤著,酸软无力,腹胀,纳食差,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夜尿2~4次、量少,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辨为脾肾虚亏,气血不足。治以调气养血。用益气养血汤加夜交藤30g,炒酸枣仁20g,肉桂10g,干姜15g。水煎服,日1剂,3煎,早﹑中﹑晚服。4月22日二诊,精神渐振,双上肢水肿消失,双下肢水肿明显消减,手按髁部仅留有浅指印,走路灵活如常人;失眠好转,头晕有所减轻,余证均有改善。原方再服10剂。5月3日三诊,双下肢已无水肿,头不晕,每晚能睡眠6h左右,余证皆除。5月14日四诊面泛红光,精神振奋,为巩固疗效再服10剂,9月中旬随访,未再复发。

6 讨 论

中医治疗水肿,主要从肺脾肾三脏着手。多用攻逐发汗利水等法。其后又增健脾﹑补肾﹑温阳攻补兼施之法,但治疗特发性水肿效果不显著。

特发性水肿为气血失调所致,与一般水肿有显著差异,故治疗不可套用常法,当重在调补气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轻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营卫生会篇》)说明气血与水液本同出一源,均化生于后天脾胃。《景岳全书·肿胀篇》更明确指出:“凡病水者,水即身中之气血,但其为邪为正,总在化与不化。”说明气化失常则水液可成水湿之邪留于肌肤之中,遂成水肿。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治血论中指出:“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所谓“治气”即包括益气和调气。气为阳,血为阴。欲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须健脾调气与养血和血同时并举。益气养血汤方中黄芪﹑白术﹑党参﹑茯苓﹑薏苡仁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调经,诸药合用,其奏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之功,使气血调和,水液代谢有常而水肿自消。

猜你喜欢
调气水液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从炎症/免疫反应调节浅析调气活血药物抗肿瘤效应的机理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生气莫如调气
请您诊断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