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新型疗养模式的构建*

2014-04-05 22:27单守勤刘剑英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特勤疗养院疗养

单守勤,刘剑英

目前,军队疗养院大多存在功能定位不准确,服务保障不系统、不规范、不专业等问题。多数疗养院仍停留在体格检查、休闲放松、景观游览等低层次的服务保障项目上,普遍存在效能发挥不好、机构功能弱化、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特别是对于疗养与战斗力生成的关系模糊不清,在疗养模式的构建、疗养路径的选择、疗养绩效的评估上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精确性,致使在保障战斗力生成上、在预防康复的主要职能发挥上差距较大。面对当前部队官兵慢性病、心理疾病高发,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致残率上升的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科学和规范的疗养服务保障体系,促进部队官兵享有高质量的医疗保健。笔者通过文献回顾、现状调查、专家咨询等科学方法,借鉴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管理模式提出军队新型疗养模式:以促进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适合不同军兵种、不同作战任务部队官兵,功能涵盖疾病和伤情预警预测、体能管理、慢性病矫治、心理训练、训练伤和战创伤康复等内容的链条式、系统化、精确化的军队新型疗养模式。

1 军队新型疗养模式建设目标

1.1 以建设研究型疗养院为建院目标 以疾病前的预防保健和疾病后的疗养康复为主业,以保障战斗力生成为主线,探索实践新时期疗养院建设的新路径、评价的新体系[1];依托全军治未病中心及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和相互关联支撑的优势学科群,制定预防康复医学诊疗规范的新标准,推动疗养院发展转型转变。

1.2 以保障战斗力生成为主要任务 创建覆盖生理、心理、社会多层面,衔接预防、评估、干预、康复的全维保障模式;推动实现疗养模式“四个转变”,即由传统的生活保障向医疗技术内涵服务转变;由单一疗养向全方位综合疗养转变;由传统的健康维护向战斗力提升转变;由传统的被动服务向信息化、个性化、全流程服务转变。

1.3 以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健康文化发展 结合国情完善推广健康促进理念;创建阶梯式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价方法;在疗养系统率先构建集健康教育、运动健身、心理支持、艺术欣赏于一体的实景化疗养文化园林——中华养生文化园。

1.4 以战创伤理论研究为引导规范康复流程和路径 根据现代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及致伤特点,应用运动潜能开发和神经功能重建理论,规范中枢神经损伤康复治疗流程与评定标准,从而有效降低战创伤致残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1.5 以综合干预手段维护官兵身心健康 在专业医学训练上,围绕部队官兵在远航等特殊作业环境下,如何实现生理、心理和体能短期快速有效恢复开展研究;探索传统功法、中药、营养等辅助性体能干预方法[2],编制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调查量表并建立特勤人员常模[3],率先创建健心环形小路。

1.6 以疗养绩效评价体系评价疗养效果 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身体素质、疾病矫治、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和服务满意度多个维度进行精确化综合评价。

2 军队新型疗养模式的构建

2.1 创建训练伤阶梯式健康教育模式 实行阶梯式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等级评估试题》量化标准及与官兵交谈询问的方式划分教育等级,分初、中、高三级,根据官兵军训伤防治知识掌握程度逐级过渡。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来,对来院疗养及基层官兵逐步实施阶梯式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促进了良好生活方式和训练方式的养成[4]。

2.2 创新传统文化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新型文化疗养模式以“弘扬国粹、健康促进”为主题,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西方园林景观建设相关理论,在疗养系统率先构建了实景化疗养文化园林——中华养生文化园,将文化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等中医养生内涵与景观营造相结合,打造集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园林[5],达到养德、养心、养情、养身的目的,提升了疗养品质,创新了文化疗养模式。

2.3 规范专项医学训练,完善系统化体能管理 针对飞行人员、舰艇人员、涉核和遂行特殊任务人员,组织个体化、规范化的专项医学训练。空勤人员注重抗缺氧、抗荷、抗错觉和飞行耐力训练;舰艇人员注重上肢力量、抗眩晕和航海适应能力训练;涉核和遂行特殊人员注重基础体能训练和传统养生功法练习,对辐射和推进剂损伤人员同时给予自然疗养因子、营养[6,7]、药物和心理干预[8,9]。制定和实施标准化体能训练流程,开展特勤医学训练,促使各类特勤人员体力、技术、智力在训练中效能最大化,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2.4 利用传统养生功法与现代科学运动有机结合,提高部队疗养员身体素质[10]传统养生功法,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讲究“形与神俱”,强调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心理和肢体活动,有效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心理生理应激对机体的损害,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提高人体机能等效果。通过对不同特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疾病谱的分析,还发明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现代运动体操,如水兵操、坦克兵操。对来院不同兵种特勤官兵引入传统养生功法和现代运动体操的学习、锻炼,使官兵体质在疗养期内有了明显增强。应用中药和营养干预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

2.5 开展战创伤康复理论研究,制定规范化康复流程和路径 着眼于现代高科技信息化战争致伤特点,积极开展战创伤、训练伤的康复研究,构建现代战创伤中枢神经损伤康复体系。在康复理论方面,开展了3D球体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再灌注后神经运动功能和组织工程材料复合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多分支神经损伤的研究,并取得了乐观的实验结果。在临床康复治疗方面,对常见中枢神经损伤、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路径研究,建立了康复管理流程;利用Bobath技术、PNF疗法、神经触激加运动想象疗法、“六位一体”序贯疗法、“三针两药一整脊”技术、等速测试、减重及悬吊训练等特色康复治疗技术,显著提升了训练伤、战创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2.6 构建疗养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疗养绩效管理,是推动军队疗养院科学发展和加快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综合借鉴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反馈法平、衡计分卡法等多种评价方法,提出一级评价指标5项,分别为身体素质状况、疾病矫治效果、心理健康水平、自我保健能力和服务满意程度;再采用聚类分析法的思维,充分考虑一级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和疗养院工作实际,选取二级评价指标18项,制定出初步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精确疗养绩效评价手段,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服务保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军队新型疗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应用证明,该新型疗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保障质量和服务满意率,明显降低部队训练伤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慢性病早期检出率,缩短康复周期,大幅减少了部队卫生经费支出,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该模式通过拓展为民众服务,使优质疗养康复资源和特色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可在地方疗养机构推广使用,对于国民健康的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疗养资源的有效利用,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这一新型疗养模式为新时期疗养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方向,成为可推广使用的行业示范。

[1]任国荃,郭渝成,张思兵,等.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1,15(8):5-7.

[2]刘剑英.核接触人员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水平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238-210.

[3]单守勤,郑曙峰,侯方高,等.应用中医和心理学方法对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3-6.

[4]刘 蕾,刘晓洁.全面提升军队疗养院健康教育内涵质量的做法及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14,3(6):564-565.

[5]谢明璐.疗养院养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构想[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7):583-585.

[6]刘剑英.葡多酚对核接触人员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4):264-267.

[7]尚伟华.营养干预对出海潜艇人员氧化损伤防护效果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12(4):76-79.

[8]朱立红,闫明启,朱承超,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涉核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3(1):42.

[9]张文广,单守勤.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医与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1):961-963.

[10]马 峰.疗养院文化特色建设与管理[J].医院文化,2005,25(12):226.

猜你喜欢
特勤疗养院疗养
“小、快、灵”立法的唐山实践——《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研究
不同海拔高原特勤疗养员综合体能提高的研究
特勤疗养对高原亚健康的调节效果观察
做好军队团队疗养干部保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疗养员收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