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性
——基于在H省内的实证调查研究

2014-04-06 04:25徐双敏宋元武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设施问卷农民

徐双敏,宋元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性
——基于在H省内的实证调查研究

徐双敏,宋元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在国家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省域内也同样存在区域差异,而且这个区域差异会直接反映为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课题组通过对H省内不同区域农民的问卷调查表明,区域人均收入的差异,会直接表现为不同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文化设施项目的需求差异。所以,为了提高财政绩效,各级地方政府在提供具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时,需要以区域农民需求为导向,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化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区域需求差异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4.05.008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向公共文化服务倾斜,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国家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的文化设施的投入,投入总额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文化投入结构也有改善,文化事业费向西部地区、向基层进一步倾斜[1]。

但是,在各级财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供给的问题,而且需要同时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供给的问题。因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与政府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权不同,是政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制定的战略部署[2],也就是说,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与人民的生活水平直接相关。所以,各级财政的公共文化投入从宏观上要保证均等化供给,但在具体的公共文化项目供给上,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群众对基本公共文化的不同需求。

为此,课题组以H省农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例,在H省的17个市(州)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实地调研结果表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的农民基本文化需求是不同的。

一、调查样本及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入户访谈为辅的方式,在2013年暑假期间对H省内17个市(州)的农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4份,有效问卷712份,问卷有效率95.7%。

课题组假设农民的文化需求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农民收入水平紧密相关,以2011年H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898元为标准[4],将调查的17个市(州)分两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标准的A区域,有6个市(州),发放问卷350份,实际收回有效样本303份,有效率为86.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标准的B区域,有11个市,发放问卷450份,实际收回有效样本409份,有效率为90.9%。从收回的问卷看,A区域和B区域的受调查者男性比例分别为54.0%和54.7%;受调查者的年龄在18-59岁的比例分别86.7%、87.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分别为

85.0%、84.8%;样本的统计学特征表明样本数据基本符合H省农民的特征。本文使用的数据除特别注明的外,全部来自课题组问卷调查统计和入户访谈记录。

课题组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处理,得到的各项统计数据证实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差异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5]。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共同所需的、通过各级财政提供的文化服务。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两类。其中农村公共文化活动主要是指放电影、进行外出就业指导、组织农技知识培训、组织群众歌舞活动、培训骨干、组织文艺演出、组织地方戏曲演出和组织花会灯会庙会等文化活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指建文化活动站、农家书屋、电影院、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图书馆、体育场、老年活动中心、农业技能培训室、公共网吧等。

统计整理的调查问卷和调研资料显示,受调查两类地区农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的现状评价上有差异,他们不仅在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具体项目需求方面有差异,而且在满足文化需求的供给途径方面也有差异。

1.不同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现状的评价差异

问卷统计显示,A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的现状评价要高于B区域(见表1)。

对公共文化生活现状的评价中,A区域农民作出“满意”(包括“比较满意”,以下相同)和“一般”评价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31.4%和51.8%,也就是说评价为“一般”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83.2%,作出“不满意”评价的人数占比为16.8%。而B区域农民作出“满意”和“一般”评价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9.9%和47.7%,即作出“一般”及以上评价的人数占比为76.6%,作出“不满意”评价人数占比为23.4%。而且B区域“满意”的评价占比要低于A区域的1.5个百分点,同时,B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现状作出“不满意”评价的比例,也要比A区域高出6.7百分点。可见,B区域农民虽然“满意”度略低于A区域农民,但是“不满意”度则是明显高于A区域农民的。

这个评价差异显示,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提高以后,农民就会对公共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对现状的不满意度就会增加。

2.不同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程度差异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列举了8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即“组织农技知识培训”、“放电影”、“进行外出就业指导”、“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歌舞活动”、“培训骨干”、“组织地方戏曲演出”和“组织花会灯会庙”。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看,总体上,A区域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明显高于B区域农民(见图1)。

图1显示,A区域农民在这8个项目中,几乎每一项的需求比例都要高于B区域的农民。其中“组织农技知识培训”、“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歌舞活动”、“组织地方戏曲演出”等4项,A区域农民的需求比B区域农民的需求都要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见表2)。

这个需求程度的差异显示,农民收入不高,就更迫切地期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且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也需要更丰富。

3.不同区域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内容的排序差异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列举了8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统计问卷后我们看到,“农技知识培训”、“进行外出就业指导”和“放电影”这3项排在两个区域农民需求的前列,且需求占比都在40%以上。进一步比较A、B两类地区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两类地区的农民对这8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排序明显不同(见表2)。

A区域农民期望政府提供的前3项公共文化服务依次是,“组织农技知识培训”(53.9%)、“进行外出就业指导”(47.5%)、“放电影”(45.8%),而B区域农民需求排序则依次是“放电影”(46.0%)、“外出就业指导”(41.9%)、“组织农技知识培训”(40.9%)。“组织农技知识培训”在A区域排在第一位,在B区域却排在第三位,两个区域的农民需求相差13个百分点。“进行外出就业指导”,虽然在两个区域都排在第二位,但A区域的需求比B区域需求要高出5.6个百分点。

这个需求排序的差异显示,在收入水平不高的地区,农民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生产致富的知识性文化服务,而且学习农技知识的需求要高于外出就业指导,也更希望外出就业。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农民们就会更需要休闲娱乐性的文化服务。

4.不同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需求程度的差异

我们在问卷中还专门调查了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问卷列举了10项公共文化设施,即“电影院”、“文化活动站”、“体育场”、“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农业技能培训室”、“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公共歌舞厅”和“公共网吧”。从回收的有效问卷统计看,A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总体高于B区域农民(见图2)。

图2显示,在10项公共文化设施中,A区域农民只有“公共歌舞厅”和“公共网吧”两项设施的需求低于B区域农民,其余全部要高于B区域农民。而且在这8项公共文化设施中,A区域农民对“文化活动站”、“体育场”、“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农业技能培训室”、“有线广播”等6项设施的需求,都要高于B区域农民需求的10个百分点左右(见表3)。其中,对“文化活动站”和“老年活动中心”两项设施的需求,A区域农民更是要高于B区域农民1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A区域农民对“电影院”和“文化活动站”的需求都超过50%。

另外,比较两个区域农民的需求,还可以明显看到A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需求更为迫切。在前述8项公共文化设施中,A区域农民需求度超过40%的有“电影院”、“文化活动站”、“体育场”、“图书馆”4项,排在第五的“老年活动中心”,需求度也达到39.9%。而B区域农民需求度超过40%的项目只有“电影院”1项,而且排在第二位的“体育场”,需求度就只有37.9%了。

两类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设施需求程度的不同显示,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农民需要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而且需求度也会明显高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5.不同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的需求排序差异

比较A、B两类地区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需求的统计数据,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类区域农民需求排序的差异(见表3)。

表3显示,在10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中,两个区域农民的需求大致相同的只有“电影院”,而且需求度都超过50%,具体数值十分接近。但是在表3的10个项目中的最后三项,两个区域农民需求排序明显不同。即A区域农民的需求排序是“有线广播”(17.9%)、“公共歌舞厅”(13.5%)和“公共网吧”(7.1%),而B区域农民的排序是“公共歌舞厅”(17.8%)、“公共网吧”(17.6%)和“有线广播”(7.4%)。另外,前7个项目的需求排序虽然是相同的,但是需求度的数值是明显不同的。

两类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需求排序差异,一方面印证了前面两类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另一方面表明,在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有线广播还是农民重要的信息接收渠道,同时,这样的区域对“公共歌舞厅”、“公共网吧”这些消费起点相对较高的公共文化设施,需求的迫切程度也相对不太高。

6.不同区域农民对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途径的认识差异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还就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途径设置了7个选项,借以了解农民的认识差异。这7个选项分别是“多建文化场所”、“丰富文化服务种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培养文艺骨干”、“降低文化服务价格”、“降低文化服务价格”、“资助民间文艺组织”和“资助地方戏曲团队”。统计有效问卷的结果看,两个区域农民比较,A区域农民对这些供给途径的整体认同度要高与B区域农民(见图3)。

进一步比较两个区域农民的认同度可以看到,“多建文化场所”一项的认同度最高,在两个区域都超过50%,位居第一。另外,农民认同度超过40%的项目,在A区域有4项,即“多建文化场所”、“丰富文化服务种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培养文艺骨干”。但是在B区域就只有2项,这就是“多建文化场所”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进一步分析统计数据还可以看到,除了“多建文化场所”1项两个区域的农民都一致排序为第一以外,对其余六个项目的排序,两个区域的农民就不相同了(见表4)。A区域农民的认同排序是“丰富文化产品种类”(47.8%)、“增加农民经济收入”(42.80%)、“培养文艺骨干”(40.5%)、“降低文化服务价格”(33.6%),“资助民间文艺组织”(30.8%)和“资助地方戏曲团队”(22.4%)。而B区域农民的排序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40.3%)、“丰富文化服务种类”(33.8%)、“降低文化服务价格”(29.4%),“培养文艺骨干”(27.6%)、“资助民间文艺组织”(21.9%)和“资助地方戏曲团队”(10.7%)。而且在“丰富文化服务种类”和“培养文艺骨干”两项,A、B两个区域农民的认同度相差达到13、14个百分点。

两类区域农民的上述异同表明,第一,“多建文化场所”的需求是绝对的,与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关系不大。第二,两个区域的农民都认为增加收入才能满足文化需求,这意味着仅靠纯公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不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的。第三,A区域农民更希望通过“丰富文化服务种类”、“培养文艺骨干”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也就是说,A区域农民既希望政府直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希望政府帮助他们实现自娱自乐。而B区域农民则更希望政府直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1.基层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差异

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体,在现实中,都是各级财政分担责任的,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农民自愿义务投工进行建设,组织管理的。许多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比如文化部和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农村电影放映的“2131工程”,国家多部、委、办推出的“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都是这样的建设机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由于地方财力不宽裕,基层政府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所以不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配套投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的情况更是严重,造成公共文化服务“欠账”比较多。调研中我们看到,A区域农村基本上没有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馆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农民的公共文化需求自然难以满足,而B区域的情况就明显好很多。所以问卷统计反映,A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普遍高于B区域,而且需求项目也明显多于B区域农民。

2.农民的经济收入存在差异

农民的文化需求与农民收入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农民经济收入水平高,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用于基本文化消费额度才可能多。反之,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金额在生活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增加,可能用于文化消费的金额自然会减少,甚至会没有余额用于文化消费。另外,经济收入状况也会影响农民公共文化消费倾向,表2和表3都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在表2“两类区域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排序比较”中,“组织农技知识培训”在A区域排在第一位,但是在B区

域则只排在第三位,而且两者相差13个百分点之多。这一点在表3中也得到显示。在表3“不同区域农民对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需求比较”中,A区域农民对“农业技能培训室”、“有线广播”的需求也超过B区域农民近10个百分点。相比较之下,“放电影”在B区域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中排在第一位,而且在表3中,对“公共歌舞厅”、“公共网吧”的需求都明显超过A区域农民。另外,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还了解到,A区域农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更多的是了解有关农业技术、时事新闻、生产和法制等方面的信息。也就是说,农民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文化需求内容。

3.农民文艺团体的自组织能力存在差异

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6]。组建和健全农民文艺团体成为满足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但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农民文艺团体的自组织能力也明显不同。

课题组调查时发现,在A区域,由于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农村文艺人才极为缺乏。许多行政村几乎所有文化工作都是由几个村干部兼管,基本没有文艺人才,专业人才更是无从谈起。相比较而言,在B区域,农村专业文艺人才短缺状况明显好于A区域,不论是在组织有关公共文化活动方面,还是管理有关公共文化设施方面,B区域多数都可以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此外,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A区域的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即便成立了农民的文艺演出团体,也存在缺乏专业人员辅导、缺乏购置乐器、服装的经费,缺乏演出场地等种种困难。相比较之下,B区域的这些情况会好一些。在有的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他们成立了民间管乐队、表演队,可以有经费定期请专业教师辅导,有的甚至可以自己修建大型的文艺演出场所。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表4关于不同区域农民对满足公共文化需求途径认同比较中,“培养文艺骨干”、“资助民间文艺组织”和“资助地方戏曲团队”三个选项,A、B区域占比相差都在1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培养文艺骨干”一项,两个区域更是相差13个百分点。显然,农民具备文艺团体的自组织能力,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程度就会不同,或者说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需求就会不同。

五、几点结论

1.农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实质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欠账”的差异

问卷统计显示,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的区域差异主要在于文化服务的内容、设施项目排序,以及需求程度方面。也就是说,省域内农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主观偏好差异并不显著,区域公共文化投入的客观差异导致了农民主观需求的差异。现实中,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是由各级财政分担的,而基层政府财政基本是“吃饭”财政。文化投入属于“隐性政绩”投入,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地方各级政府在“GDP”考核压力下忽视公共文化投入在所难免。“十一五”以来中央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到重要工作日程后,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欠账”的微观问题,很容易被掩盖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宏观政策之中。

2.只有用差异性的供给回应差异性的需求,才能加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中央提出按照均等性的要求,给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这是中央的部署,但具体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总体要求,并不能简单地给不同区域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地方政府在实现这项战略部署时,必须以省域内非均衡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实为基础。显然,在起点非均衡的基础上均等投入,只能加剧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所以,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只能用差异性的供给回应差异性的需求,才能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3.只有建立下情上达的制度性渠道,才能实现农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性供给

政府回应农民公共文化需求的前提,一是上级部门要能够允许基层政府差异性制定工作计划,即上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投入可以按照大类安排资金,具体项目可由基层按照农民实际需要建设。比如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经费,内容是修建文化场馆,具体项目比如是体育场、还是老年活动中心,应该允许基层按实际需要自行决定,不必“一刀切”。二是地方政府要能够了解农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即有可靠的、专门的渠道收集“民意”,有责任人负责调查、了解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只有建立了下情上达的制度性渠道,建立了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上级主管部门才能了解农民的需求,才可能实现农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性供给。

[2]湖北省统计局年鉴:人民生活9-19市、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EB/OL].http://www.stats-hb.gov.cn/upload/ tjnj/2012/xlsindex.htm,2014.3.2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cpll.cn/ law8430.html,2011-08-01.

(责任编辑 叶剑锋)

徐双敏(1954—),女,江苏苏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宋元武(1971—),男,湖北黄冈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D630

A

1671-7155(2014)05-0038-05

2014-07-25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20130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设施问卷农民
民生设施非“摆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问卷网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