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放式建筑教育的思考

2014-04-06 16:22徐卫国
世界建筑 2014年7期
关键词:开放式建筑师建筑设计

徐卫国

关于开放式建筑教育的思考

徐卫国

清华建筑设计教学一直把三年级设计课看成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环节。在学生已有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三年级设计课试图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设计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影响设计的因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而,从1997年开始,三年级便以“学术活动周”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试验,试图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统一的教学要求、类型建筑设计、以及教师为主体的师徒式设计教学形式改变为:在同一设计选题内,学生自行编制设计任务书并选择实际设计地段、进行研究式设计构思,并最终通过分析比较得到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真正起到引导及启发作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2002年,把“学术活动周”实验性教学经验进一步发展为“设计专题”(Design Studio)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自愿组合,并以各自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确定设计课程题目,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题及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调研、讨论、评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原创性思考;从而形成教有所长、学有所求、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建筑设计教学局面,设计专题课曾经的题目有“向工业产品学习”、“饮食北京”、“希望空间”、“电影北京”、“弹性空间”、“非线性建筑设计 ”、“类型北京”、“激活都市负空间”、“生态再造”等。

经过10年来的教学探索,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定位为,“注重初步整合已学设计知识,通过设置开放式设计选题,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社会、新技术问题乃至科学、哲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初步掌握综合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形成有个性的建筑设计思维能力,为建筑设计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训练打下基础”。这也是这次聘请15位建筑师(8位参加了设计课教学,7位参加了设计课评图)作为清华设计导师进行开放式设计教学的教学大纲。经过这次开放式教学实验,收益匪浅,体会颇多,对开放式建筑教育的思考也深入了一步,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建筑学的教育应该和实践相结合,这个其实在各个教育体系当中都有体现,像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教育,一般认为它是脱离实际的,是倾向于艺术的建筑教育,即便在这个教育体系下,其教育章程也要求聘请具有建筑实践经验的建筑师来参加建筑设计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有实践经验。这一点具有不小启发, 学校的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之间应该有更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国有这么多建筑项目,学生毕业之后很快能接触到实际工程,学校应该更多从职业的角度进行教学,应该有更多来自设计实践一线的建筑师参加到建筑教育当中。那么, 这次邀请这些建筑师来清华教学,在这个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这对于建筑设计教学本身来说是一种改进。

第二点,这些被邀请的建筑师,大都具有双重的教育背景或双重文化背景。他们大都在国内接受过建筑教育,又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 他们既了解中国传统及现代建筑文化,又了解西方建筑文化, 所以他们能够更为客观地对待建筑教育。在了解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后,对建筑设计的问题会更客观,会有自己的判断,能恰当地应对建筑设计的问题,而不会走极端、仅从某一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决定设计方向。这一点可以给学生带来益处,可以避免偏激。这里,偏激指, 固守传统、把传统文化看作建筑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而另一种偏激则是纯粹的西方观念,将西方的理论或思想生硬地用在中国建筑设计实践当中。这两种都带有一定的极端性,如果既了解中国,又了解西方,那么表达问题的态度就可能更适当一些。另一个好处则是可以产生一种新的角度,对于刚刚入门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们来说,具有更好指导性。

第三点,这些建筑师目前是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师,在业内和同代人中做得非常出色,这种出色体现在他们特殊的建筑设计的途径、有特色的建筑设计的角度;这就是个性,即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设计的技巧。这点对于学生们来说,激励了学生培养个性,具有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设计导师们在教学中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方法,比如说胡越组,要求学生们进行几何操作,通过几何操作来获得建筑设计的成果;梁井宇组则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回忆,在自己生活当中记忆最深刻的某一个生活的场景,从场景的分析研究开始,把对场景的认识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把场景中的生活和空间的特点,演绎成新的居住空间,所以学生们最终获得的成果也是各有特色。

第四点,这次课程选择的对象是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在这个阶段由校外聘请的设计导师来教学生,从整个5年的教学大纲来看也是恰到好处。因为一年级、二年级,包括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都是一个建立最基本设计方法的过程。到了三年级第二学期,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建筑设计方法,正好是需要拓展知识面、了解更多设计观点、开拓设计思路的时候,这些校外设计导师的介入,无疑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养分,让学生的视角更宽阔,之后学生们就要开始做综合性设计,将会受更多的规划条件的限制和建筑设计规范的限制。那么,在进一步接受这些限制之前,这一开放式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展开更宽阔的视野、启迪更深刻的思索。

第五点,从更宏观角度来说,目前国内的建筑教育其实很单调,各院校都用同样的教案,类似的教育方法。中国建筑教育改革开放初期规模很小,1978年的时候全国只有4所建筑院校,之后恢复到8所,现在已发展到200多所,发展得太快了。而问题在于,新的院校都是从老院校那里借用教学大纲,把老院校的教学套路直接搬过去使用,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这是横向的比较。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中国建筑设计由封闭到逐渐融入世界这一发展,中国建筑教育也带有慢慢蜕变的痕迹,不成体系,归纳一下可以说,现代主义、苏联的影响、巴黎美术学院的体系、加上西方的影响,杂陈拼凑。因此,中国的建筑教育实际上迫切需要改革和探索,从而找到新的方向和道路。这次清华建筑教育的改革,从眼光上来说是长远的,是在探索新的建筑教育的路子,是看到了建筑教育的危机。对于建筑教育的新探索,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建筑教育要与实践,与职业相结合,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而真正的结合,如何把实践放入建筑教育当中,是值得研究的,而把这些建筑师请回来,是一种捷径,直接让学生接触到职业建筑师。另外一方面是建筑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跨出建筑学本身的小范围,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是建筑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去年在柏林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建筑教育大会的主题就是“建筑教育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 of Architecture Education),其中各分论坛的主题即围绕跨学科,非专业人士,如何把学生放在多学科的角度来认识建筑的问题等等;这次会议更重视的是建筑的外延,因为建筑内核本身是有限的,多年的建筑教育已成经典,已经把这些教熟了,学生们学起来也容易,那么,如何让新生代的学生们能够在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立于不败之地呢?势必要去寻找新的参照系和内容,从与建筑相关的其他学科影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结果,都会显得很不一样。总的来说,这种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应该持续下去,对建筑教育的探索是有意义的,非常重要。

On Open-ended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XU Weiguo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4-06-02

猜你喜欢
开放式建筑师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