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设计导师课程后思考

2014-04-06 16:22齐欣邵韦平王昀朱锫崔彤胡越王辉徐全胜李兴钢梁井宇张轲董功华黎李虎马岩松刘念雄QIXinSHAOWeipingWANGYunZHUPeiCUITongHUYueWANGHuiXUQuanshengLIXinggangLIANGJingyuZHANGKeDONGGongHUALiLIHuMAYansongLIUNianxiong
世界建筑 2014年7期
关键词:建筑师导师题目

齐欣,邵韦平,王昀,朱锫,崔彤,胡越,王辉,徐全胜,李兴钢,梁井宇,张轲,董功,华黎,李虎,马岩松,刘念雄/ QI Xin, SHAO Weiping, WANG Yun, ZHU Pei, CUI Tong, HU Yue, WANG Hui, XU Quansheng, LI Xinggang, LIANG Jingyu, ZHANG Ke, DONG Gong, HUA Li, LI Hu, MA Yansong, LIU Nianxiong

采访及文字整理都文娟/Intenrivew and Text by DU Wenjuan

开放式建筑设计教学设计导师课程后思考

Open-ended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s

齐欣,邵韦平,王昀,朱锫,崔彤,胡越,王辉,徐全胜,李兴钢,梁井宇,张轲,董功,华黎,李虎,马岩松,刘念雄/ QI Xin, SHAO Weiping, WANG Yun, ZHU Pei, CUI Tong, HU Yue, WANG Hui, XU Quansheng, LI Xinggang, LIANG Jingyu, ZHANG Ke, DONG Gong, HUA Li, LI Hu, MA Yansong, LIU Nianxiong

采访及文字整理都文娟/Intenrivew and Text by DU Wenjuan

齐欣: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光是建筑教育的问题,而是从幼儿园开始,都是老师灌输的多,而学生自己的想法少,老师总在给学生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就变得学生不需要思考,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就对了。从这点来讲,我和梁井宇的观点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评判,逐渐地培养自己批判的思维。这样的做法又有一点颠覆国内的教学形式,但好处是能够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鉴别能力、观念等。我跟梁井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头去想,对与不对不重要,而是你认为他对或者错的基本逻辑。梁井宇实际上是让学生重新去感知建筑,为什么要做设计,不是上来就上一些手法,而是特别简单的一些感知。

从努力的效果,从评图的角度去看,不像其他组那么戏剧化。这组实际上是在压学生,压到最后出来的成果不能有更高的期待,其实这是有关教育最终的诉求是什么。这组的诉求是让学生重新建立起做设计的方法和观念。胡越和邵韦平组特别像,找了现成的地块和题目让学生做设计,是职业建筑师的做法和培训,结果也是相对令人满意的。他们俩与其他组的差异相对比较大。张轲组和马岩松组都是比较发散和乌托邦式的,我觉得也挺好,因为中国的建筑教育压得比较厉害,所以适当地放松一下是必要的,终期评图时每组老师也都有请来各路神仙,这些人也是平时接触不到的,而且他们的想法也很有意思,开阔思路,又有所延展。

王昀:评图时,我有幸在每个组串了一下,每个建筑师都有对建筑的理解和立场,然后当学生通过不同的导师指导去看建筑的时候,他会发现建筑不只有一个入手方向,这些建筑师入手角度都不一样,比如说李兴钢和华黎两组挨着,所以当学生相互比对时就会产生思考,不一定是一个结果作为教学成果来讲要有多辉煌,而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不同的导师的不同思考。我认为这是这次我们把很多建筑师汇集在一个地方的意义所在,不仅是8周的教学成果,还有同学之间的课下交流和思考。还有一点,学生做模型开始增多了,我们那会儿都会做很多小模型,现在的学生可能抱个笔记本在图书馆一画,然后就能打出一个很漂亮的图,有的学校连模型教室都取消了。而这次有学生做了很大的模型,还有学生做了小电影,其实这个举动,观察空间的过程就是思考建筑的过程。建筑是需要思考的。

所以我感觉这8周的时间,方向性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当前作业成果的意义。

朱锫:“光的冥想空间”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会让学生忽略文化、政治、宗教、技术等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去思考自然界中与人及建筑有着最本质关系的元素——光,是生命之本,更是建筑之源。回顾建筑史,至今仍让我们为之感动的建筑无一不是光和材料之间编织的交响曲,只有光才能赋予建筑以生命。由于技术的发展,在我们建筑学的教育中,光和自然材料往往受到忽视,我们不再关注远古时代、文明之前建筑所给我带来的启发。这个题目似乎又给我们带来了某种争论,学生们所做的是建筑还是艺术装置?这也恰恰是这个题目意义所在,在艺术与建筑之间搭建桥梁。换句话说,建筑和艺术天生就是雌雄同体没有边界,这也是学生在课题中所要思考和受到启发的。董功在教学中成功地尝试了“小题大作”,让学生感受及发现建筑的“原生”,领悟“自然启发设计”这一法则。建筑学院这次开放式教学的尝试,无疑意义重大。

崔彤:各组选题的大小、难易有所不同。针对有一定建筑学基础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无论是千米的高层幻象还是家宅小屋,对学生的意义都在于如何提出问题、之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而并非是一个结果或答案。因此,大小问题都被归结为对基本问题和本质问题的探究。

最为重要的是“建筑师教师”给予建筑教育一种新的可能:基于实践中的设计式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一种研究式设计策略。而最关健的问题是如果设计并不仅仅是画图,那么授课也并非是教学生画图,而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思考建筑。当然,有的更关注于实证精神下的调研资料作为设计的开端;而有的更专注于真实体验和感受的呈现;也有强调逻辑推导和求解式的设计过程等等。

总体印象,清华开创的“建筑师教师”的集群教学与经典式的建筑教育有所不同,它既不是建筑知识的单向输入,也不是师徒式的经验传授。有感于这种开放的建筑设计教育创造了一片思想的天空,能让学生学会思考。

王辉:我参加了中期评图,我的建议是评图的时间可以长一些,错开安排,让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看到别组的同学的汇报,各组的老师也可以看到其他组老师是怎么教的。开放式也好,集群式教学也好,都是把一些不相干的集中在一起,那么相互之间怎样能互动起来,才会更有效益和意义。

我下学期如果教的话,会编一个教学法。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是有可能让一些人掉队,作为老师的责任是交给学生一个方法,至少要交给他们一个底线,可以产生出一个产品来。比如说,一个老师特别喜欢让学生画素描,一年级至少画到三年级,就像练功一样,做一些很枯燥的事情,但是之后会掌握到扎实的基本功,也是特实在的本事。

徐全胜:建筑学院常规的设计课,有章可循的东西更多些,可以形容为千篇一律中的千变万化。这次设计课则完全不同,由建筑学院主动搭建了一个开发平台,导师和导师的题目开放、多元。导师们带领各自组的学生,用不同的观点、途径思考解答不同的建筑课题,同时这些课题又以建筑为专业,现代城市为背景。这既是导师们诠释自己对建筑学理解的过程,也是带领本组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制定的游戏规则,让同学们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探索世界的过程。这次体验对建筑学院三年级的学生难能可贵。

李虎:开放式教学是清华很重要的教学改革,虽来得迟了点,但相信会迅速带来积极的变化。由于安排冲突,错过了期末评图,但从期中成果已能看出学生们爆发的活力。我的建议是希望能够把设计课拓展到一学期长的设计周期,才会有更有效的设计教学成果。另外,也可以把兼职老师的教学参与到其他年级尤其是低年级中去,而非目前过于集中的安排。

我和黄文菁老师计划带的设计课题的题目是:社区微中心和它们构成的城市网络。

刘念雄:学生们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非常积极的。各位导师投入的精力非常大,非常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虽然学生们普遍觉得这次做得非常累,但同时也觉得很有收获,也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甚至每次上课还有其他年级学生表示羡慕。当前,青年学生们大都有相当迫切的心情,想去了解社会,了解成功建筑师们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这次,无疑可以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去了解和体会。两次评图时,各位导师还邀请了自己圈里的一些建筑师朋友,以及校内、校外的老师共同参与,让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获得对方案的评价。

猜你喜欢
建筑师导师题目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胖胖的“建筑师”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当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