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申之会》“堕币”考

2014-04-08 15:37王栋林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诸侯左传太子

王栋林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乌鲁木齐 830013)

《左传·申之会》“堕币”考

王栋林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乌鲁木齐 830013)

《左传·申之会》“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历代学者都对“堕币”及相关纪事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尚无共识。文章参阅了《礼记》“币”的用途,以及对《左传》“堕币”其它记述来看,“堕币”就是致送贽币,是古代两国宾主相见的礼仪。“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无非是表达了希望见面,并先以“堕币”为由头表达行相见礼的意愿。而这里的“币”,则是玉帛等用作两国君主贽见的名贵礼物,而非作为祭币的一般性物品。

左传;堕币;考

《春秋》记录了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夏,楚灵王始会诸侯于申。楚灵王召集并会合诸侯,目的在于称霸,文中,椒举直截了当地指出:“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对楚国来说,申这个地方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自楚文王灭掉申国以后,楚人便以此地作为窥伺和抗衡中原诸侯的桥头堡。

但是,历代注家及研究者对“申之会”的解读,但凡涉及到“堕币”这个词时,大都语焉不详,含混其词,或者在理解上多存舛误。在我看来,造成这个的原因,大抵是对“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这段话是否为椒举的言辞存在理解上的歧异,或者对“堕币”到底做什么用不清楚,因此历代研究者也就对“堕币”究竟为何物避而不谈,没有给出过明确的解释。

一 对“堕币”的再解读

要准确把握历代学者争论的焦点,弄清“堕币”的真实含义,还得回归文本,回归特殊的语境和情境,摸清故事叙述脉络。

(昭公三年)十月,郑伯如楚,子产相。…王以田江南之梦。…夏,诸侯如楚,鲁、卫、曹、邾不会。曹、邾辞以难,公辞以时祭,卫侯辞以疾。郑伯先待于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于申。椒举言于楚子曰:“臣闻诸侯无归,礼以为归。今君始得诸侯,其慎礼矣。霸之济否,在此会也。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君其何用?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君其选焉。”王曰:“吾用齐桓。”王使问礼于左师与子产。左师曰:“小国习之,大国用之,敢不荐闻?”…王使椒举侍于后以规过,卒事不规。王问其故,对曰:“礼,吾所未见者有六焉,又何以规?”宋大子佐后至,王田于武城,久而弗见。椒举请辞焉。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楚子示诸侯侈。椒举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诸侯所由用命也…”王弗听。…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宋华费遂、郑大夫从。[1]1244-1253

细读文本,事件脉络基本厘清,《左传》详细记叙盟会之前“宋大子佐后至”这段小插曲。按照时间的顺序,文章脉络可分成四件相连接续的事情,一是“宋大子佐后至”,宋太子佐后于众人到达申;二是“王田于武城,久而弗见”,楚灵王只管在武城田猎,宾主各处一地,楚王旷日良久,不行相见礼;三是“椒举请辞焉”,椒举向楚灵王请求去向宋太子佐解释(久而未见的原因);四是“王使往,曰:‘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楚灵王接纳建议,派遣椒举由武城前往申地,代表主人向宾客宋太子说了这番话,为“久而不见”辩解,并为后见表示歉意。这些事情前后连接、互为因果。归根究底,这段插曲是由“宋大子佐后至”引发出来的。“宋大子佐后至”,与前文“郑伯先待于申”的“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对于《左传·申之会》的记述,历来学者关注的焦点大多在于“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这一句,尤其热衷于讨论椒举说辞中的“堕币”一词。清代段玉裁指出:“按:今字假堕为陊,而假陊为阤。义虽略近,而实本不同。”[2]733对历代学者解读“堕币”提出了异议。

而“堕币”的“堕”字,历来学者一致解读为“隓”字,但是对何为“堕币”,众说纷纭,尚无共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对椒举的说辞,是在会前或会后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在于:或将此段辞令与上文“王田于武城,久而弗见”混合;或将椒举之说辞割裂出来,解读“堕币”为输币于庙或奠币祭庙。就现存文献来看,主张前者的,源于杜预[1]222-284。主张后者的,源于东汉服虔。

杜预注椒举“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为“言为宗庙田猎”。又注“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说:“恨其后至,故言将因诸侯会,布币乃相见。可知椒举向宋太子佐说辞是在会前”。[3]杜预注观点大抵可以归纳为:“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实为“为宗庙田猎”;椒举之辞说在会前;“将堕币”指“将因诸侯会,布币乃相见”,点明相见的场合。服虔注是现存对“堕币”最早进行解说的典籍。服虔说:“堕,输也。言将输受宋之币于宗庙”[3]。服虔注的观点主要如下:训“堕”为“输”;释“币”为贽币,“堕币”即“输币”;串解“将堕币焉”为“言将输受宋之币于宗庙”,“受宋之币”指接受宋人送赠的贽币,输币于宗庙,也就是说将这些贽币用作祭币。

从文本看,宋大子佐后至,骄纵的盟会主人楚灵王,自然会认为他不够驯服而大动肝火,所以就留在武城打猎,故意不与他行宾主相见之礼,拖延见面时间。最后,楚王向宋太子辞谢,只是接纳了椒举的建议。椒举说辞的内容,既要解释楚王“久而弗见”的原因,也要传达相见的意愿。“属有宗祧之事于武城”针对“王田于武城”而言,是整段记载的关键处,说明“王田于武城”,是为祭祀宗庙而到武城田猎,并非故意怠慢宾客。这样就使楚灵王的借口合理化。“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我们国君希望向您行相见礼,(之前我们国君公务繁忙),我斗胆向您请求原谅我们最后才会见您,“将”与“后”相对,非常得体地表达了楚王随后将向宋太子行贽见礼的意愿,并为延迟见面表达了歉意。由此也可见,这段说辞无疑是外交辞令,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楚灵王“堕币”的对象是宋大子佐无疑。

二 《左传》对“堕币”一词的使用

通过检索“堕币”一词,不难发现,这种辞令屡见于《左传》。根据文本及参照历代各家注,可知在古代,无论主人、宾客相见,都可以说成向对方“堕币”,表示欲与对方行贽见之礼。“堕”在这里可以解读为“输”、“送”,也就是礼尚往来,是一种典型的外交辞令。

同样见于楚灵王之时的就有一例。《左传》昭公七年,楚灵王成章华之台,欲与诸侯举行落成礼。薳启强自荐能使鲁昭公来:昔先君成公命我先大夫婴齐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宁尔民。婴齐受命于蜀。奉承以来,弗敢失陨,而致诸宗祧。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楚国,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贶”[1]1285-1286。

“质币”即贽币。“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以连词“而”组成连动句式,与“寡君将堕币焉”稍稍不同。同样的辞令,还见于晏婴请继室于晋、传达齐侯之命时所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2]1233《说文》“奉”、“承”互训[2]103-600。“寡君将堕币焉”与“寡君将承质币而见于蜀”,同为外交辞令,都表示将向对方致送礼品(贽币),以求相见,“寡君将堕币焉”暗含“寡君将堕币而见之”。

《左传》昭公十一年(楚灵王十年,公元前531年):“楚子在申,召蔡灵侯。灵侯将往,蔡大夫曰:‘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往。’”[1]1323楚灵王在申,特意以丰厚的贽币,诱使蔡灵侯入楚相见。按贽见礼,宾先致币于主人,主人必须反币回礼,这就是礼尚往来的原则。

《左传》隐公七年,“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1]54。戎朝见周天子,同时也致送贽币给王室公卿。按常规,公卿受币后,应设宴招待,并回致礼品。这次凡伯不反币回礼,是不以宾礼待戎人,用了弗宾。同礼,主人贽见来宾,宾也必须回礼,即使事先毫无准备,也要就地取材,向主人送赠贽币,否则便是不敬,有失礼之嫌。

如《左传》昭公六年,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宣子去年如楚致女,路过郑国时,郑伯带同罕虎、公孙侨、游吉到柤地慰劳公子弃疾等一行人,公子弃疾“辞不敢见。固请,见之。见如见王。以其乘马八匹私面。见子皮如上卿,以马六匹;见子产以马四匹;见子大叔以马二匹”[1]228。“私面”,类似于《仪礼·聘礼》的私觌,指外臣以私人身份见东道国君臣。可见宾主相见,贽币不可或缺。以币相觌,《左传》鲁庄公二十四年,鲁庄公夫人姜氏入,“大夫宗妇觌,用币”[1]1266-1267,表明同姓大夫配偶以币为面见国君夫人的礼品。

《左传》昭公五年,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郑子皮、子大叔劳诸索氏。大叔谓叔向曰:“楚王汰侈已甚,子其戒之!”叔向曰:“汰侈已甚,身之灾也,焉能及人?若奉吾币帛,慎吾威仪;…虽汰侈,若我何?”[1]1278叔向如楚,依礼而行,所谓“奉吾币帛,慎吾威仪”,是践行宾应有的礼仪,让主人无可挑剔。

《左传》这里的“堕币”,就是襄公三十一年的“输币”。《左传》: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1]1186-1188子产说“输币”,椒举说“堕币”,都表示送出一方向接受一方致送贽币。

众多诸侯到盟会之地与楚灵王相见,自然会奉其币帛进献主人,主人也当回礼相待。孔颖达说“朝聘之礼,客必致币于主”[3]。朝聘之礼如此,诸侯盟会自然也不例外。宋太子佐后至,楚王在武城田猎,无法按常礼输币于楚灵王,得不到楚灵王接见。正由于两人未行相见之礼,所以椒举才说出“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这样的话。“寡君将堕币焉”表明将向宋太子佐行贽见礼,作为主人的一方将主动向宋太子佐送出礼物,展示楚王“公务繁忙”、“宅心仁厚”。楚国放低姿态,主动派椒举去向宋太子佐道歉,一方面尽显东道之谊、大国风范,另一方面也以此来笼络人心。

三 “堕币”的“币”究竟为何物

“堕币”的“币”为何物?《说文》解“币,帛也。”[2]358缯帛是币的本义。《仪礼·士相见礼》“凡执币者”,贾公彦《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币。”[4]见于《周礼·小行人》“合六币”,即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等,圭璋等谓之六玉,马皮等谓之庭实,两两相配。[5]这是币的引申义。按用途来说,币可分为贽见之币与祭祀之币,当中又以贽币最为常见。

祭祀的币可以用于出行告庙的场合,据林昌彝[1]1803-1876《三礼通释·祭祀用币之礼》的考证,但还见于其他祭礼。据《周礼·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大祀,祭祀天地、宗庙;次祀,祭祀日月、星辰、社稷、五祀、五岳;小祀,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山川、百物。根据“小宰“,“凡祭祀皆赞玉币爵”,可知只有大祀用玉,而用币则不限次祀而已。[6]《左传》襄公九年载晋侯谋以息民,魏绛请“祈以币更”,即“祈祷不用牺牲,以皮币代之。皮为狐貉之裘,币为缯帛之货。”[1]972《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7]则指用圭璧及皮币。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春秋时,确实存在用币祭祀的礼仪。

但是,在《左传》中以礼物馈赠他人也称为“币”。《左传》桓公六年,鲁公问名于申繻,申繻列举五种不用作命名的事物中就有“不以器币”,原因是“以器币则废礼”[1]115-116。按贽见礼,来宾须依自己身份与任务,拿着特定的礼物,举行规定的相见仪式,别国君主、外臣出现在他国,行相见礼,意思就是向主人通报行踪。

而记述古代贽见礼最详尽的莫过于《白虎通·瑞贽》。[8]在外交礼仪场合中,两国宾主,无一例外以玉帛为贽,《左传》僖公十五年记穆姬告秦穆公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1]1267-1268玉指圭璋之类的名贵器物,帛为束帛,玉帛都是诸侯盟会朝聘时的礼品,可通称为币。

《左传》昭公五年,也就是申之会后一年,晋平公嫁女于楚灵王,韩宣子如楚送女,叔向为介。楚灵王想羞辱二人。薳启强曰:“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珪,享眺有璋,小有述职,大有巡功。设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1]358。朝聘享眺,宴飨赠贿,所用的礼品都可以用“币”字加以概括。

结合原文椒举的说辞以及《左传》“堕币”惯例,可知两国交往,楚灵王与宋大子佐相见,无疑要以“堕币”作为由头,这里的“币”,也就是要拿类似于珪璋之类的珍宝作为礼物,而不是祭币。原因有二,一是椒举见宋太子佐的时候,申之会尚未正式开始,诸侯们也才陆陆续续到达,而宋太子佐是最后一个,所以献祭并未发生。二是古代君王盟会、祭祀、告庙的时候,虽然君主亲自参加仪式,但是祭祀活动还是由祝来代替,君主不必亲自“堕币”。由此可见,“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肯定不是祭祀时的礼仪,而是作为交际用的礼节。申之会楚灵王与宋太子佐相互“堕币”的“币”,也定不会是那些有瑕疵的祭币,必定是玉帛等用作两国君主级别相互贽见的名贵礼物。

总之,历代学者对“堕币”一词存在异议,源于对《左传》句逗不清,也影响了对故事脉络、情节的把握。通过重读原文,查阅文献,比照《礼记·仪礼》对币的阐释,参照《左传》同类叙事方式,“寡君将堕币焉。敢谢后见”真实含义逐渐浮现,其真实目的就在于安抚、笼络、收买人心。而楚灵王田于武城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借机检阅军队,耀武扬威,为会后伐吴的军事行动做准备,来图谋霸业。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清]阮元.十三经注疏·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42).

[4][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王辉整理.仪礼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185.

[5][汉]郑玄注,[清]孙诒让正义,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72),3001.

[6][清]林昌彝.三礼通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96):569.

[7][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吕友仁整理.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638.

[8][清]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4,(8):348-359.

[责任编辑姜仁达]

A research on the Word“Huibi”of Zuozhuan-the Diplomatic Gathering at Shen

WANG Dong-lin
(Language and Culture academy,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 830013,China)

The sentence from the chapter of Zuozhuan -The diplomatic gathering at Shen ,“Jiaojv,volunteered as the emissary of the King of Chu,to send the King’s excuse for not meeting Zuo ahead of the gathering”,which caught more attention.There had been numerous discussions since antiquity o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huibi堕币”used by Jiao Ju,however no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When we reconcentrate on the text,on the different use of the word Huibi in Zuozhuan,and refers to the interpretion and introduce of the word Bi in Liji,we find that the word “huibi堕币”refers to a diplomatic manner、custom between two countries in ancient dynasties。It implies sending a message of meeting eachother.The word Bi here,refers to precious gifts used for diplomatic meeting between the top dominant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rather than the ordinary and deficient gifts used in the ceremonies of the ancestral temples.

Zuozhuan;Huibi;Research

I206.2

:A

:1008-9128(2014)06-0034-03

2014-03-24

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左传》叙事策略(2013XYSK15)

王栋林(1982-),男,江苏南通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和双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诸侯左传太子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春秋——诸侯争霸的擂台赛
春天的太子湾
太子一胖毁所有
西周金文所见周天子对诸侯臣属的聘问之礼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