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符号化表达

2014-04-09 04:35王晓芬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符号学符号

王晓芬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真人秀节目无疑是每年暑期各大卫视抢占收视率的王牌,然而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娱乐业,要想在竞争之路上有所突破,必须得另辟蹊径。2013年10月份,在各大卫视还继续走“老路”推出《中国梦想秀》等节目时,湖南卫视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清新”登场。这档以星爸萌娃为主打的亲子真人秀节目颠覆了以往的综艺形态,一经播出便从众多成人选秀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无差评的美誉,稳坐年度上星频道的收视冠军宝座。伴随高收视率的还有,星爸萌娃的人气、知名度、身价、片酬飙升。好评之最、观看人数之多、投资方股价增长之快都让人瞠目结舌。在这一系列的12集节目中,无处不存在着符号学思想的精髓,也再一次体现了符号学思想在电影电视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电视艺术与符号学的联系

(一)符号与符号学

早在人类文明的古代时期,人类就对符号有了认识。卢梭(1980)曾指出:“古人的最有力的表达方式,不是言辞,而是符号;他们不是去说,而是去呈现。”[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我们的交际既需要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符号,也需要无形的符号来辅助交际。符号充斥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活跃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1980)指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由两部分组成,即能指和所指,符号就是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能指唤起所指,特定的能指和所指具有一定的意指关系,一旦建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2]。符号学是一种关于语言和符号的理论,是一门科学。罗兰巴特(1988)认为符号学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层是外延意义,也就是符号的一般意义;第二层是内涵意义,是符号背后的意义,属于主观层面,是受众心理上所创造出来的意义[3]。

(二)电视艺术与符号学的联系

电视节目通过视听语言能指形式来向观众传递节目的价值理念,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然而将符号转换成意义的过程在于节目的设置,也就是编码过程。就电视节目而言,也有能指与所指两部分。能指是电视节目塑造的形象,而所指则是形象背后的一种思想、概念。

二、《爸爸去哪儿》的符号学分析

《爸爸去哪儿》是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明星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由明星父亲带着自己的子女进行为期72小时的乡村体验,节目组安排由父亲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任务,如:找食材、爸爸做饭、照顾孩子起居生活等。节目的拍摄地点不是室内摄影棚或者综艺舞台,而是走向户外、大自然、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小镇、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如此匠心独运的一档“接地气”的互动真人秀节目,受到了各年龄段大量观众的青睐。

(一)内容层面——星爸、萌娃、具有中国特色的景点

1.星爸

节目组邀请了林志颖、张亮、田亮、王岳伦、郭涛等五位明星父亲参加第一季节目。五人分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手、模特、跳水奥运冠军、导演、演员。作为明星,他们本身就是一种消费符号,具有很高的人气、知名度和影响号召力。值得观众期待的是当这些与老百姓遥不可及的明星父亲褪去银屏前的各种闪耀的光环,回归到普通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与孩子们度过一次“没有妈妈的神秘旅行”时,是否能够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儿童时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都同样重要,好的父子关系会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对抗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父亲的冷漠与疏远,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4]。然而中国社会自古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子女的成长更多是由母亲陪伴的。五位星爸同样也是事业型、主外型的典型代表,但同时他们也是普通的父亲,对于照顾孩子起居生活、做饭等家庭事务非常陌生。

优秀的电视节目中“符号”式人物形象的形成,是演员通过自身在表情活动中对角色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某种带有全新意义的诠释,加上观众在情节的及角色命运的影响作用下,不经意之间将自我情绪的体验感受和认识经历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其中角色之中,从而产生审美的移情作用[5]。第一期中做饭这一任务就难倒了众父亲,田亮更是选择了用自己随身携带的调料王,此后的节目中也就被大家冠以“调料王”这个符号印记;郭涛自始至终对石头都是严格管教,因此也被贴上了“严父”的标签;林志颖对Kimi的照顾无微不至,被冠以“最专业的爸爸”的美誉。

2.萌娃

田雨橙(Cindy)、王诗龄(Angela)、小小志(Kimi)、张悦轩(天天)、郭子睿(石头)五个孩子的年龄都在4岁到6岁之间。节目组有意将年龄设置在4到6岁之间是因为7、8岁的孩子太大,已经失去童趣,4 岁以下的孩子太小。作为星二代,他们究竟与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他们能否适应艰苦的乡村生活?从第一期的父母帮忙准备行李,到最后几期的自己动手,孩子们不断长大。五个孩子在观众的眼里却是截然不同的五种形象,天天就因为他与他父亲彼此的关心与照顾被称为是“暖男”。

3.具有中国特色的景点

此节目虽然引自韩国,但也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造。节目组选择的拍摄地点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体现不同地方的乡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小村小镇,如第一、二期的北京灵水村,被称为是“灵水举人村”,非常有历史意义;第三、四期的宁夏沙坡头,是我国一处天然的沙漠景观、干旱沙漠生物资源的“储存库”,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第五、六期是非常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云南普者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第七、八期是在山东威海市荣成市的著名海岛鸡鸣岛拍摄的;第九、十期是湖南平江白寺村,具有典型南国乡村特色的小乡村;第十一、十二期在黑龙江牡丹江的雪乡拍摄。就景点来看,跨越祖国东西南北,体验了南北方特色,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一些小乡村、小镇、少数民族的特色。自节目播出后,以上景点也成了人们争相去旅游的热门之地。

(二)视听语言层面

1.片头动画

公鸡叫预示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动画中有父亲从叫孩子起床、为孩子烫衣服将衣服烫破、做饭烧焦、将行李随便打包就去旅行等几个镜头。节目组有意以一组动画符号开头增加趣味性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什么都不会的父亲怎样和孩子一起生活72小时呢?

2.主题曲

爸比,我们去哪里呀?作为一句当下非常火热的流行语,走上了2014年春晚的舞台。该歌曲以林志颖与Kimi用问答和教唱的方式演唱英文儿歌《小星星》开始,林志颖“你有跑调哦”,使听众觉得既幽默又温暖。往后部分以星爸萌娃们独唱和合唱的方式展开。在歌词内容的编写上也存在着符号的能指。如:三头六臂、刀枪不入、手掌很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我是你的大树等一些本来毫不相关的符号聚合在一起让人们联想到父亲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在孩子心目中伟岸而强大的形象;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纽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等反映了孩子在一个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歌曲结束还是采用开始的方式,两人一起唱以一句“你又跑调咯”结束,孩子稚嫩的笑声给听众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3.“神”字幕的导入

较电视画面来说,电视上的文字有更为清晰明确的表意功能。《爸爸去哪儿》12期节目中不断出现的“神字幕”就具有锦上添花的功能。魂斗罗、超级玛丽的配乐以及各种逗趣字幕的出现,使得节目大放异彩,让节目显得更加轻松和具有幽默感。如:节目中频繁出现了这一场景:夜深人静,当忙碌了一天后的父亲与孩子进入夜晚夜话时间,屏幕会出现“爸爸晚安!”“你今天做得不够好”等一些父子(女)温馨的谈话内容,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以及子女对父亲的疼爱也借助屏幕文字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第八期田亮做代理爸爸的时候,屏幕出现:“照顾好我们的孩子,我明年就回来了!”“半梦半醒”“直接夹在脸上(田亮为Angela戴发卡时出现的字幕)”“前路漫漫,注定是艰苦的一天”“田亮叔叔是不是把我给忘了”等一些字幕的导入也将田亮作为代班爸爸的艰难工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字幕导入能够加深节目的记忆深度,观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五仁月饼终于可以翻身了”、Kimi过生日时满屏幕的“奥特蛋”、Kimi在床上蹦蹦跳跳唱歌时屏幕出现“创作根本停不下来”的符号等都为节目增加了趣味性。

4.人物台词

节目中一些经典的对白、台词也直接体现出人物特征,使得节目更加温馨和轻松。如:林志颖:“你觉得恬恬妹妹好不好?”kimi:“超甜的!”;“我这样做是不是特掉份啊”;“你是来表演哭的吗”;“我1999岁,你那小样”;“你不乖,你不许咬人”;“西瓜荡秋千”、“我怕妈妈不在,我就不听话了”等一些台词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无邪与父亲对孩子的疼爱,通过打亲情牌直击观众的泪点和笑点。

三、《爸爸去哪儿》中符号的意义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按照一定的横组合与纵聚合的关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完成的意义表达[2]。人物、台词、道具、字幕等一些符号组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新的意义,赋予了《爸爸去哪儿》文化、教育、社会等三方面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不得不说,《爸爸去哪儿》触动并萌化了许多父亲的心灵,在小孩子中间掀起了一阵“爸爸”风。嘴里哼着“爸爸,我们去哪里呀”、叫着Kimi、Angela等名字、学习着节目中各种任务的细节。节目的播出巩固了观众心目中的亲情、父子情,从而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接受和认可。

(二)教育价值

每个节目的推出都有一定意义,《爸爸去哪儿》就很好地将娱乐性、观赏性、教育性、指导性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五位星爸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其中必然有对有错,但节目本身没有任何的批判和表扬,完全由观众自己来评判。如:郭涛多次严厉地批评石头、每晚夜深人静时父亲与孩子语重心长的谈心以此来帮助孩子不断成长、林志颖鼓励Kimi独自参加活动、Angela对爷爷说的一声“爷爷,你在家你要好好的”、张亮父子间“朋友、哥们”般的彼此尊重与了解的成长方式。观众可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接受一些正确的育儿理念和好的培养方法。

(三)社会价值

与其他嘈杂、喧嚣的选秀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低调地以一种“小清新”的姿态出场。这一档连节目组自己都不看好的节目却在播出后的第二天就有了高收视率、高微博讨论量,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让人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明星的生活、恋爱一直都是各大娱乐新闻的头版头条,然而在亲情这一块却很少被曝光。主打“亲情牌”的《爸爸去哪儿》也让观众沉浸在温暖的感情中不能自拔。

四、结束语

《爸爸去哪儿》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节目策划者在编码的过程中将细腻、抽象的情感意义转换成了具体的视觉、听觉、语言符号,使得节目的传播方式具有符号化、多元化等特点。有趣的任务、细腻真实的情感、父亲们的舐犊情深、孩子们天真稚嫩的可爱模样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小镇,凭借着“亲情牌”直戳观众的泪点与笑点。简单的一档娱乐节目在节目策划者精心编排下注入温馨的情感符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心理。它的成功同时也要求电视工作者要提炼所需的符号,把握正确的价值观念,抓住观众与所需符号的契合点,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1]让-雅克·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摹仿[M].洪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罗兰·巴特.符号学理论[M].李幼蒸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4]戴志敏.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当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郁剑.从符号视角简析电视剧的视觉艺术元素[J].现代传播,2013(2):150.

[6]张炀.略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栏目的品牌塑造——以《职来职往为例》[J].现代传播,2012(8):78-80.

[7]张立婷,邓佳佳.论电视节目的符号化表达——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符号解读为例[J].电影评介,2012(22):90-91.

[8]庄序梵.浅析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J].东南传播,2008(11):10-11.

[9]尹冰.浅析如何做好亲子互动真人秀电视节目——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N].中国报业,2013-11(下).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符号学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变符号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符号学理论初探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