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中语码转换对比研究

2014-04-10 05:01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码变体动机

宋 丹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201100)

本研究旨在比较以网络为媒介(“线上”online)和真实地面对面(“线下”offline)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的异同。从广义角度理解语码转换现象,囊括了所有网络语言中和日常生活中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定质研究相结合的两种研究方法,比较探究“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的社会和心理动机。研究问题包括网络语言中语码转换和现实生活中语码转换的异同之处。

一、研究背景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及动机

Celik(2003)提到语码转换现象普遍存在于双语社区中,即母语或者第一语言(L1)和第二语言(L2)同时使用的社区[1]。高军,黛炜华(2000)定义语码转换为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2]。陈立平(2008)指出语码转换指句子之间或句子内部两种语码的交替使用[3]。关于语码转换的定义,学界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例如 Auer 1998[4],Hamers&Blanc 1989[5]等,语码转换应该特指句间的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而发生在句子中间的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不能称作语码转换。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例如 Myers-Scotton 1998[6], Verschueren 2000[7]等,句间转换和句内转换都属于语码转换。本研究从广义角度理解语码转换的含义,对比研究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人们在句子间或句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此外,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交流策略,语码转换有其自身的功能。Grosjean(1982)提出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合适的词语并完整的表达意思,还可以帮助人们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交谈对象[8]。黄国文(1995)认为言语交际中使用语码转换,主要有引起受话人的认同感、促进沟通流畅度和互信感[9]。于国栋(2004)将语码转换划分为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本研究侧重对语码转换背后的动机(motivations)和制约因素(affecting factors)进行研究[10]。

(二)语码转换类型

Poplack(1980)将语码转换分为三种类型: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11]。句间语码转换是指两个句子或分句分界处的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指句子或分句内部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是指句子或分句中附加成分用另一种语言表述。本研究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语码转换: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或者“线上”语码转换,和面对面的真实交流(real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或者“线下”语码转换。Choy wai fong(2011)提出了区分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和现实世界中的语码转换的合理性,Choy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在网络世界中,在语码转换之前,人们一般有思考的时间,而在现实世界中,语码转换往往是瞬间的,伴随着对话同时进行的[12]。

之前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多集中于现实世界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例如,陈秀泉的《柳州方言区语码转换的情景与心态分析》(1999)[13],刘全国的《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2007)[14]等。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中的语码转换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随之越来越多,例如,韦娟的“网络聊天室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2004)[15],李博“网络话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2011)[16]等。

本研究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网络贴吧,此贴吧名为“亚当夫妇”吧,“亚当夫妇”是指一对明星假想夫妇,他们因为出演韩国的一档综艺节目“我们结婚吧”而被人们所熟知,该贴吧的所有参与者均为“亚当夫妇”的支持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等,他们可以在贴吧内交流分享所有关于“亚当夫妇”主题的新闻、图片,视频和各种消息。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是贴吧使用者基本都会中文,交流畅通。例如,来自香港的粉丝和来自中国大陆的粉丝,尽管在真实的面对面交流中,会有些困难,因为大陆人一般听不懂广东话,但是在贴吧里只能靠打字的方式交流,如果用汉语简体字,双方交流基本还是没有问题的。因此,本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中文网站为基点,通过比较分析“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为语码转换研究做出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为了调查贴吧使用者的语码转换的动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出生地或现居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在贴吧中常用的语言或语言变体、日常生活中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及动机、在贴吧中进行语码转换的主要原因及动机。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不过被调查的使用者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选项进行调整,这样既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比性,又保证了内容的灵活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对日常生活和贴吧中语码转换的原因和动机的调查中,调查对象被要求在9-10个选项中,按照动机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也可以依情况,忽略某些选项或添加选项。最终,一共收回10份有效问卷,他们都是贴吧上非常活跃的使用者。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分析问卷结果,本研究采取定质研究的方法。通过定质研究,既可以深入分析研究问题的本质,又能获得丰富和广泛的细节内容。总之,通过问卷调查和定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着力于每个研究个体,从而发现中国不同地区“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的模式。

三、分析及讨论

根据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10位调查对象被分成了3个组,分别为:大陆组,3人;香港组,2人;以及台湾组,5人。他们的母语都是汉语普通话或方言变体,如台湾话和广东话等,他们大多会选择的外语或第二语言就是英语。大陆组中3人中,有2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同时使用汉语普通话和汉语地方方言,但是在贴吧,他们只使用汉语普通话。因此,在这两个大陆组的问卷中,“线下”语码转换发生在汉语普通话和汉语地方方言之间,而“线上”语码转换几乎不存在。然而,大陆组的另一位调查对象却会在贴吧中使用五种语言和语言变体,包括汉语普通话、汉语地方方言、台湾话、广东话、英语,但与之相反地,在日常生活中,他一般只使用汉语普通话。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至少在现实生活交流中,大陆的调查对象使用的语言及语言变体种类非常有限,语码转换现象不常见。为了弄清语码转换在大陆调查对象中不常见的原因,本研究进一步对3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询问,他们给出的答案可以总结成两点,一个是他们没有必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及语言变体,就可以正常交流;另一个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可以让他们使用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此外,在贴吧上,其中一位调查对象会使用五种语言及语言变体,其原因是他在贴吧上非常活跃,所以要和很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网站使用者进行交流,为了拉近距离,同时也受到对方的影响,这位调查对象意外地在贴吧中使用多种语言及语言变体,在网络世界中语码转换较为频繁,这与他在现实生活面对面交流中,只使用汉语普通话,形成巨大反差。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语码转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语言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力等,“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的确存在差别。此外,在问卷中,使用五种语言及语言变体的调查对象还给出了“线上”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原因排序,按照动机和原因从大到小,排序如下:为了和来自其它地方和文化的人交流;为了和比较熟悉的贴吧好友更好地交流;因为要回复的贴吧留言中,出现了语码转换;因为要重复别人之前所说的话里使用了多于一种的语言及语言变体;因为某些特定的话题,要使用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从以上的排序中,我们可以推测,对于这位调查对象来说,最主要的“线上”语码转换的动机就是为了拉近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之间的距离,和更顺畅地与其他人沟通。

接下来是第二组调查对象,即两名来自香港的贴吧使用者。总体上说,来自香港的调查对象使用语码转换,明显地比来自大陆的调查对象要频繁许多。其中一位调查对象,在他的真实生活交流中,会使用三种语言和语言变体,它们按照使用频率从大到小,排序为:广东话、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同时,这位调查对象还进一步描述了如何使用这三种语言和语言变体的。他这样解释到:在日常生活中,当和家人或朋友交谈时,他更喜欢使用广东话;在教室里或办公场所,他更喜欢用英语;相对来说,汉语普通话使用地较少,但仍然偶尔会用到。可是,另一位香港调查对象“线下”语码转换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于这位调查对象来说,广东话是最常使用的语言,第二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中国大陆某地的地方方言,也属于汉语的一种语言变体。这种不同源自这位调查对象的特殊的出生,他出生于中国大陆,后移居香港,因此在和家人的交流中,会同时使用广东话和大陆地方方言。两位香港调查对象的“线上”语码转换都与其“线下”语码转换有很大的不同。按照出现频率的由高到低,两名调查对象的“线上”语码转换的情况一致,可以排序为:汉语普通话、英语、广东话。两名调查对象也对这种排序选择做出了解释,最主要的动机和原因就是交流的需要,也就是说,由于贴吧使用者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为了更好地交流,这两名香港调查对象选择使用普通话和英语,而不是广东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对于“线下”语码转换的原因和动机,两名调查对象这样解释道:在学习或工作场合,他们一般要用英语,在平时生活中,因为受到周围多语环境的影响,也会同时使用多种语言和语言变体。因为历史原因,香港是一个以广东话为主的多语社会,其它主要还包括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此外,由于香港是一个繁荣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英语成为了香港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官方语言。因此,这种“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的差异源自于语言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网络世界和真实世界中,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发生了变化。例如,一名香港调查对象,给出了“线下”和“线上”语码转换的动机排序,其中“线下”前三个最主要的动机分别为:体现双语者的身份、交谈对象的影响、让语言更加幽默或礼貌,“线上”前三个最主要的动机为:为了交流方便、为了迎合一定的话题、习惯于语码转换了。因此,通过比较“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动机的差异,可以看出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于社会关系和双语身份更为注重,这也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所在。

最后,还有来自台湾的五名调查对象,他们都是贴吧上非常活跃和热忱的使用者。三名台湾调查对象选择汉语普通话作为他们“线下”交流中最常使用的语言,其次就是台湾话和英语。这与香港调查对象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两名香港的调查对象更多的会使用广东话,而不是汉语普通话,从而可以看出,汉语地方方言在香港和台湾有着不同的地位。另外,台湾调查对象一般选择汉语普通话和英语作为“线上”使用的最主要的语言,这一点和香港调查对象基本一致。此外,台湾调查对象也会偶尔使用韩语,一般只局限于“线上”使用,因为研究的贴吧是关于一对韩国明星的,所以使用韩语,自然在情理之中,而日常生活中,就没有必要了,从这里也能看出,语码转换受到话题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对“线上”语码转换的动机排序中,五名台湾调查对象都把其他网站使用者的语码转换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如果其他贴吧使用者使用了一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在与其交流或重复其话语时,调查对象一般也会使用相应的语码转换。然而,在“线下”语码转换中,双语使用者的身份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动机,这种身份概念,却在“线上”交流中,几乎不被考虑到,这种“线上”和“线下”的差别同样也说明了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概念是有所差异的。

四、结语

本研究旨在发现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即“线上”交流,和真实的面对面交流中,即“线下”交流,语码转换的差异。本研究问卷调查某网站,即“亚当夫妇”百度贴吧,调查对象是该贴吧的10位忠实使用者,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对中国大陆的使用者的调查中,没有发现明显的“线上”或“线下”的语码转换现象,可能是因为缺乏双语或多语的环境以及语言能力的不足。然而,来自香港和台湾的调查对象,却频繁地使用者超过一种的语言及语言变体。另外,通过比较“线上”和“线下”语码转换的动机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上”语码转换动机中,调查对象更多考虑的是交流顺畅,而在“线下”语码转换中,调查对象更多考虑的是双语者或多语者的身份以及社会关系。换句话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往往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交流不仅仅停留在传达意思的层面,更是为了表达身份和建立关系的需要。

[1]Celik M.Teaching vocabulary through code-mixing[J].ELT Journal,2003,57(4):361-369.

[2]高军,戴炜华.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J].外国语,2000(6):16-21.

[3]陈立平.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4):7-12.

[4]Auer P A.Postscript:Codeswitching and social identit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5,37(3):403-410.

[5]Josiane F.Hamers,Michel H A Blanc.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6]Myers-Scotton C.Duelling languages: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ode-switching[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

[7]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8]Grosjean F.Life with two languages.An introduction to bilingualism[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9]黄国文.方式原则与粤-英语码转换[J].现代外语,1995(3):1-6.

[10]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77-87.

[11]Poplack S.Sometimes I’ll start a sentence in English y term ino en EspaIol:Toward a typology of code-switching[J].Linguistics,1980,18(7-8):581-618.

[12]Choy Wai Fong.Functions and reasons for code-switching on facebook by utar English-Mandarin Chinese bilingual undergraduates[D].University Tunku Abdul Rahman,2011.

[13]陈秀泉.柳州方言区语码转换的情景与心态分析[J].柳州师专学报,1999,14(4):24-26.

[14]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5]韦娟.网络聊天室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14(4):49-52.

[16]李博.网络话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语码变体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动机不纯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