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语用修辞教学的思考

2014-04-10 05:06陈文博
双语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交际

陈文博

(新疆农业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5 2)

一、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在习得汉语语音、词汇等语言要素,掌握语法和语用规则的基础上,将语言能力转化为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汉语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以及汉语本体和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教学研究中,有大量的成果出现。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和研究专家也注意到了语用修辞教学的一些问题,有关语用修辞教学的研究论文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但由于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实际教学和研究离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如留学生在准确、得体地运用汉语方面的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汉语的理解和交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语用修辞知识的欠缺

从多年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来看,很多留学生经过初、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词汇量大增,汉语表达也基本能让人理解,但他们所表达的汉语却生硬、不够得体。究其根源,我们认为这些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修辞和语用等方面有着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学生不理解借助语境所获得的修辞意义。其次,学生对汉语篇章的修辞规则不熟悉。这两个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汉语课堂学习中信息量获取少、阅读速度慢的现象。由此可知,留学生阅读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对语用修辞知识的欠缺。例如:

1.A:阿里木和玉山江,谁的汉语水平高?

B:他们呀,是半斤对八两。

从词汇的角度看,此句难度不大,但有的学生把划线部分理解为“他俩一个好,一个不好”,有的理解是“他俩不一样”,即完全从字面上理解了(本来八两就是半斤,可改十进位制以后,半斤成了五两,这显然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他俩一样”。可见,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来说,如果不懂得其中的修辞知识,就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2.这些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谁没有个三拳两脚的。

留学生对这句划线部分的理解也有偏差,有的认为这些大学生的体育不好,有的认为这些大学生都会武术等。此例的比喻“三拳两脚”是他们理解的“绊脚石”。

3.小丽长着一张乌鸦嘴,你可别听她的。

这里“乌鸦嘴”是指“说不吉利话”,留学生并不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

4.没有爱的家庭是灰色的巢穴,所以我不想回家。

此例中“灰色的巢穴”是比喻,但超出了词汇语法范畴,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不理解。

5.妈妈常常担心,因为他总是大手大脚地花钱。

6.我们应该相信阿扎提说的是真的,因为他从不喜欢吹牛。

7.你知道吗?吐尔逊可是我们公司经理的左膀右臂啊。

8.你怎么把钱借给老王了,这不是肉包子打狗吗?

从词汇的角度看,例5、6、7、8中的划线部分几乎没有《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丙级和丁级词,主要是一些甲级和乙级词,难度不大,但在快速阅读的练习中学生却认为不好理解。

在汉语写作中,留学生到了中高级阶段,都能写出没有重大语病的文章,孤立地看,词汇、语法是正确的,但联系具体的语境中就不那么得体、合适了,而且感觉语言表达不够丰富,生硬、呆板。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词语、句子、辞格及篇章修辞等的选择与运用,或是注意到了却无法辨析其间的差异,结果在具体的上下文和语境中不自觉地就出现了修辞上的偏误。比如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分不清口语语体词和书面语语体词之间的差别,常常是口语和书面语混用,像“练习、练”“谈话、聊”“帮助、帮”“锋利、快”等,前者一般多用于正式场合和正式文体中,后者一般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或口语色彩较浓的话语中。有些留学生谈生活小事用书卷气的大词,写作或翻译公文时又过于通俗。语言材料的运用或表达方式的运用违背了文体的写作要求。以上情况表明,由于不懂、不会汉语的语用修辞表达方式,留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必然会遇到以上种种的理解和表达困难。而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只注重语法、词汇的讲解和练习,势必造成学生语用修辞知识的欠缺。

(二)在汉语水平考试(HSK)中体现出的语用修辞知识的不足

在汉语水平考试(H S K)中发现,留学生在以考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能力水平的考卷中出现的很多偏误都有“修辞知识不足”的深层原因。如汉语水平H S K听力中的经典考试题。

9.男:今天不买了,以后再说吧。

女:过了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儿了。

学生在此就常常出现理解偏误,如果不了解“过了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这句惯用语,学生理解起这个对话来就略显困难。

由于缺乏语用修辞知识,学生在汉语水平考试的听力、阅读和写作中都会遇到大量的问题。例如有些留学生对下列听力题就觉得不易理解:

10.阿依努尔做事为什么总是这样拖拖拉拉的?

“做事情迟缓,不赶紧完成,拖延时间”常用“拖拖拉拉”做比喻,例1 0中的句子就是修辞中的比喻。

11.A:你们懂什么?这是科学!

B:是呀,就你懂,我们哪儿懂啊!

此句运用了修辞中的反语。

12.A:巴图尔的腿怎么样了?

B:他呀,都可以跑一百米了。

“可以跑一百米了”曲指伤势全好了,没有任何妨碍了。

13.你们平时像亲兄弟一样,关键时刻你却不帮他,这不是要他好看吗?

其中“要他好看”的意思是使其尴尬、为难、丢面子。

14.A:你做这么多饭,你一个人吃得了吗?

B:哦,我爱人一会儿就回来。

这里“我爱人一会儿就回来”的言外之意是:她做了两个人的饭。

上述例句常常是很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出现障碍、产生偏误的句子。显然,对于留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学会了词语、语法而没有一定的语用修辞知识和修辞能力,就不能准确理解话语结构的深刻含义,就会产生理解障碍,就不能正确解读上述句子中所深含的比喻、反语、双关和言外之意。总之,对语用修辞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已成为汉语水平考试中的一大难点。

(三)在日常交流中留学生的语用修辞障碍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往往能造出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但是却很难根据语境变化,选择合适的语言变体,建构适当的话语,很难谈得上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格以及其他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建构各种风格特征的话语。例如:在日常交流中留学生就很少使用如下含有“比喻”、“借代”等修辞用法的句子:

15.买买提依明为什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6.阿不都呀,早得了“气管炎”了,身上哪有多余的钱?

17.这样下去,阿斯木总有一天会碰钉子的。

18.您别给巴图尔戴高帽子,他那两下子,还差得远呐。

留学生对上述句子中划线部分的修辞用法,不但不用而且觉得很难理解其含义,有些学生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比喻”、“借代”用法。对于汉语的语用修辞,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说写实践,留学生都比较欠缺。对那些汉语水平已达到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语用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已成为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纵观上文可以看出,留学生在语用修辞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在语言学习生活中,由于不懂或没有学会语用修辞规则,许多留学生就会遇到交际不畅甚至是文化冲突的问题。

二、造成留学生汉语语用修辞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语用修辞教学在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在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中,语用修辞的地位很不明确。长期以来,由于修辞的地位都是非主流的,汉语教学界就把修辞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依附性身份来看待,在传统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总是以语音、文字、语法的教学为主,对于语用修辞的教学则并不关注,因而导致了语用修辞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缺失。正如李卫国所说,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描述、教材的编排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修辞都始终游离在核心范畴之外,甚至很难找到明确的位置[1]。

(二)语用修辞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中的缺乏

汉语教材对汉语修辞知识的处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给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目前的汉语教材几乎都认为修辞只需要在中高级教材中介绍,因而,在汉语初级课本中很少介绍甚至根本没有语用修辞知识,而即使在中高级的汉语课本中选择了一部分修辞知识,所选择的修辞知识也过少,面过窄,例子过旧,过于分散,使学生失去兴趣,无法掌握系统的汉语修辞知识。

此外,虽然各种教学大纲中都有对学生修辞知识的要求,但即使在讲授现代汉语的汉语国际教育相关教材中也少有甚至没有专门介绍语用修辞的章节,致使语用修辞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中极为缺乏,很难甚至无法满足学生提高汉语修辞能力的迫切需求。

(三)教师自身对语用修辞教学的忽视

汉语国际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在习得汉语语音、词汇等语言要素,掌握语法和语用规则的基础上,将语言能力转化为运用汉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可见在理论上,语用修辞规则可以作为连通语言要素和言语交际能力的接口。但在实际教学中,以语用规则为枢纽编制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难度比较大,因而通常的做法是以言语技能的培养作为连接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桥梁,围绕听、说、读、写来设置课程,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训练和提高言语交际技能,可是教师往往在言语训练时就将语用修辞的内容忽视了。我们发现,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注重的是学生对汉语语言要素的掌握,而对语用修辞知识要么忽略不讲,要么三言两语简单带过,不仅没有展示汉语修辞的生动新颖,也没有展示修辞背后的文化因素,使留学生无法体会到汉语修辞的深厚底蕴和民族风格。

此外,在将修辞纳入汉语国际教育体系时,有的教师认为修辞在语言交际中体现的是言语运用能力,属于言语交际技能范畴,因而应在外国学生基本掌握了汉语的语言要素,言语技能有了相应提高,即到了高级阶段才可引入。这种观点将修辞与语言能力分离,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汉语时就丧失了培养语用修辞能力的机会。

(四)学生的回避策略也影响了对汉语修辞的学习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某些修辞知识没有掌握,一些留学生出于畏难心理,在言语活动中会避繁就简,不采用任何或者只采用某些简单的语言表达,致使他们的话语单调,缺少变化,表达不恰当不准确。实际上,在汉语的语言交流中,学生会遇到很多修辞现象,由于教师没有讲授语用修辞方法,没有详细系统地进行有关修辞的操练,在众多的教材和课程中也没有提供给学生有关修辞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不会理解甚至体会不到修辞给语言带来的乐趣,当然就不会去体验与模仿,于是就出现了教学与实际、教学与考试相脱节的现象。此外,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关注的是交际完成得“对不对”,而对语言交际得“好不好”这个问题不太关注,因为前一个问题通过学习语言要素能较快地看到学习成果,后者则必须通过修辞来解决,由于汉语修辞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修辞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言语活动中进行实践才能习得,于是,学生有了畏难心理,影响了对汉语修辞的学习。

三、汉语国际教育中加强语用修辞教学的必要性

(一)加强语用修辞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具有运用目的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构成其运用目的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要能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用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能领会其意和情,这是交际的接受能力;二是要恰当地用目的语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得体地传情达意,这是交际的表达能力。语言交际活动就是“接受”和“表达”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语言交际能力有赖于正确地接受和得体地表达。而“接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得体性则是修辞艺术的最高原则。因此,无论将汉语作为母语进行教学还是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都应将“接受”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得体性——修辞艺术纳入语言教学的范畴,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准确、得体地运用汉语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汉语修辞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修辞教学目的和任务,也是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准确、得体、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各种交际的言语能力。由此可见,修辞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加强语用修辞的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加强语用修辞教学是各级各类教学大纲和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的要求

关于汉语修辞教学与汉语修辞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 S K高等)大纲》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在大纲中也涉及到有关修辞内容的要求,比如:“……语段表达中,按照语境的要求,前后连贯、恰当地使用词语的能力。要求词语的使用不但要准确,而且要符合语体风格,要得体。”①

在听力和阅读理解客观题中也有关于对学生修辞内容的考察,比如:《汉语水平考试(H S K高等)大纲》②客观性考题听力理解中提到有关修辞的要求就有三点:“能听懂用普通话正常语速和稍快语速进行的对话或讲话,语速大体为1 8 0—2 6 0字/分,能正确理解必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策略,听懂对方的真实语义,能听懂有个性特点的谈话,从谈话人使用的不同语气和口气,推断出说话人的身份、态度和感情倾向,能听懂口语中带有的成语、俗语、惯用语等,对口语里不完整或不规范的语句,能正确理解语义,不发生误听,对较长的对话或讲话能抓取主要信息,掌握谈话的主旨,也能捕捉所需的具体信息。”其中确切提到的“能正确理解必要的修辞手段和语言策略,听懂对方的真实语义”就是对学生修辞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题中也有要求学生能掌握好修辞知识的内容。如第二部分的大纲明确要求“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主旨、要点和梗概,准确领会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凭借上下文,准确领会词语的引申义、活用义、多义词所呈现的单义以及成语、熟语的含义,对理论性文章,能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思路,能读懂略带文言色彩的文章。”其中“准确领会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词语的活用和成语的把握”都是考察学生的汉语修辞知识。第三部分综合表达第二部分的试题中的要求强调“词语的使用不但正确,而且符合语体风格、要得体”显然强调的是修辞的运用,注重考查的是词义辨析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③中对言语能力也有规定,四级标准的言语能力是:“基本符合汉语的规范性,初步体现汉语的多样性,初步显示汉语运用的得体性,基本适应不同语体的不同需要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应有一定的了解和初步运用的能力。”五级标准的言语能力是:“具有从事较高层次的学习、社会交际活动和带有一定专业性工作的能力,言语活动符合汉语的规范性,体现汉语的多样性,显示汉语运用的得体性,适应不同语体的不同需要,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应有较深的了解和活用的能力,并初步具备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些规定和标准都要求对汉语的运用具有得体性,而准确性、得体性是修辞艺术的最高原则。

综上可见,语用修辞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必要的语用修辞教学,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会并运用汉语修辞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如陈汝东所说“修辞教学与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应该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超越其他而居于主导地位”[2]。

四、汉语国际教育中语用修辞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语用修辞教学的理念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交际或者说运用,如果从修辞的观点看,就是修辞交际。因为任何言语交际都是以取得最佳的修辞效果为目的的。所以,我们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应该只有一个,即提高修辞交际的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提高他们准确理解和运用话语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我们就应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加强语用修辞教学的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修辞交际能力为核心,把语言运用的得体性、适切性与语言的准确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整个系统中,转变以教授语言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观念,贯穿以修辞交际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充分吸收汉语修辞学方面的新成果、新理论,建立系统、科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修辞教学体系,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语用修辞教学的原则

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修辞教学与语言要素同步进行”的原则,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寓语用修辞内容于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把修辞的知识提炼成教学点进行讲解和操练。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将语用修辞知识贯穿始终的策略:对某一类语用修辞现象,要在注释部分说明,在练习中复现,初级阶段以理解为重点,中级阶段之后应适当增加表达项目。

我们认为修辞是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串联起来的重要媒介,语言要素的系统习得离不开修辞。例如,谐音修辞就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而将不同词语联系起来的方法,代表着语音习得和词汇习得之间的关联。如果在注释部分对谐音修辞这一概念加以适当说明,让学生了解汉语中某些词语借助音同或音近建立关联的方式,就不仅有助于理解会话,而且可以通过概念整合将语音和词汇衔接起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三)汉语国际教育中语用修辞教学的方法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语用修辞能力。在初级阶段就应引入语用修辞知识的介绍,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语用原则和方法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修辞意识,强调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运用的得体和适切,要通过设置具体的语境巧妙地教会学生理解语用修辞特点。要把语用修辞作为初级阶段精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组成部分,在口语、听力等课程中加以同步复现,再以课后注释和练习的点拨方式进行介绍。

在中高级阶段应结合当前篇章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对教材课文中的修辞做更为细致、深入的讲解,从衔接、连贯、组块构造等角度将消极修辞分解为可识别、易操作的训练项目,强调其在语段、篇章理解和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增加修辞表达的练习比重,在写作课中强调依据题旨、情景对词汇、句式的选择,强调语段、篇章的建构以及辞格的构造。在中高级阶段,教师应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用修辞能力,指导学生在汉语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学会多种多样的书面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能流畅、自如、准确、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达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高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②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大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4期。

[1]李卫国.汉语国际教育中修辞的定位、教学原则与策略[J].毕节学院学报,2013,(3).

[2]陈汝东.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陈光磊.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J].修辞学习,2006,(3).

[4]陈文博.略论修辞艺术寓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2008,(6).

[5]陈文博.修辞艺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3).

[6]田志华.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与HSK(高等)难点[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7]肖莉.修辞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修辞学习,2004,(3).

[8]张继伟.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

[9]吴越.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口语语体情况考察与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论文,2007.

[10]吴玉荣.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制订、调整和历史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11]秦惠兰.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交际
情景交际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交际羊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