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探访宝岛

2014-04-11 07:30撰文浙江省林业厅赴台考察团
浙江林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农会林业森林

◆撰文/浙江省林业厅赴台考察团

跨越海峡探访宝岛

◆撰文/浙江省林业厅赴台考察团

考察团拜访新北市农业局

2014年8月17日至23日,浙江省林业厅赴台考察团一行六人,应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的邀请,对台湾森林保育和游憩等林业工作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实地考察了东势林场、大雪山国家森林游乐区、惠荪林场、奥万大国家森林游乐区、车埕木业展示馆、走马濑农场、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等地,拜访了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和台湾新北市农业局,与台湾林业同仁进行座谈交流,广泛讨论林业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就扩大合作、加强往来深入交换了意见。

台湾林业基本情况

台湾由于海拔差异大,具多种气候类型,自寒带至热带的植物均有分布,高等植物多达4021种。受地理环境影响,森林垂直分布有热带林、暖温带林、温带林与寒带林4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包括高山寒原、亚高山带森林、寒温带山地森林、暖温带山地森林、暖温带雨林、热带雨林、海岸林和热带疏林草原。

森林资源。根据台湾第3次森林资源及土地利用调查资料显示,全岛林地面积21012万公顷,占全岛总面积的58.53%,主要有冷杉、云杉、铁杉林,红桧扁柏林、松树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竹林。“国有林”16113万公顷,占全岛林地面积的76.7%。全岛以阔叶林为最多,面积达11210万公顷,主要树种有槠栎、榉木、樟树、乌心石和楠木等;针叶林4318万公顷,主要树种为桧木、铁杉、云杉、冷杉、松、柳杉、杉木和台湾杉等;针阔混交林3911万公顷、竹林1512万公顷。全岛林木蓄积量3159亿立方米,其中针叶林1126亿立方米、阔叶林1133亿立方米、针阔混交林1100亿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针叶林为287立方米、阔叶林为119立方米、针阔混交林为254立方米。

野生动植物资源。台湾野生动物种类和珍稀物种举世闻名,已记录的哺乳类约60种,两栖类约30种,爬虫类约90种,鸟类约450种,淡水鱼类约150种,昆虫类约1.76万种。但因受猎捕及生存环境的影响,稀有及濒临灭绝者与日俱增。例如哺乳类中,台湾山羊、石虎、山羌、水獭、穿山甲、台湾黑熊等均已遭受威胁或濒临绝种;咸信梅花鹿和云豹已在野外绝种。在147种台湾留鸟中,稀有和濒临绝种的鸟类不下30多种,黑长尾雉和蓝鹇为其中的代表;淡水鱼中20多种以上已绝种或濒临绝种。号称蝴蝶王国的台湾,许多蝴蝶也濒临灭绝。目前仍有许多珍贵的自然资源正在悄悄地消失。台湾有高等维管束植物近4000种,而面临灭绝的不下500种。

林业管理机构。台湾的林业机构早期为林产管理局,1960年改称为林务局;1989年由事业机构改制为公务机关,隶属台湾省农林厅;1999年改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下设新竹、南投、屏东、台东和花莲等8个林区管理处和农林航空测量所。林务局主要负责制定林业经营管理的政策和修订法规;公、私有林业经营管理计划的制定与监督;指导、督促林业试验研究计划的实施;编订或解除防护林、其他森林及水土资源的保育。台湾的林业政策原则以生态环境维护的长远利益为目标,不断开发森林为财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尽量减少森林采伐;木材商应在护山保林的原则下开展业务。

台湾林业主要特点

坚持森林多目标经营。经过多年曲折的发展历程,台湾林务局提出了森林多目标经营的发展方式,其主要经营目标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恢复美丽海岛自然故乡——建立生态健全的自然保育系统,包括强化中央山脉保育廊道的整合管理、调查规划并加强海岸及河口湿地的保护、改善现有不同区位及功能的植物园和树木园、逐步完成植物园网络建设等。二是营造永续经营人工林——实施增进碳贮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工林永续经营,包括划定林木永续经营区并实施集约经营、实施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混交林经营、研发森林非木质林产品的培育与利用、规划生态农村并加强平原绿化。种自然生态科普资料,对大众推广森林知识和宣传保育观念,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经营森林游乐区,不仅增加了营林区的收入(占总经费40%以上,溪头占总经费57%),而且也增加了税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溪头森林游乐区现已成为举世闻名的台湾十二名胜之一。森林是自然的野外教室,完整的生态系统是向自然学习的对象。游乐区提供的赏鸟、观虫、寻蛙、觅芳等一系列手册及森林生态解说服务,达到了寓教于乐、普及生态的目的。

强化农会组织建设。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功能最为齐全,且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根据台湾农会法,农会分为镇(市)、县(市)、省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其主要功能:一是农业推广,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供销经营,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办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三是金融业务,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实行“广存专贷”,存款可来自农会会员、选助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近10年来金融业务盈利均占农会总盈余98%以上。四是保险业务,包括家畜保险、农民健康保险。保险业务属福利事业,农民健康保险的保障范围为农会会员及年满15岁以上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三是构建水土保育环境林——推进改善水资源质量的森林经营,包括妥善经营水源涵养保护林、加快震灾崩塌地的植被恢复、全面建造海岸防风景观林、对违规垦殖地的恢复造林。四是发展自然野趣生态旅游——倡导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旅游,包括改善森林游乐区的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全岛森林道路系统、培训森林志愿者并加强生态解说、构建自然保护区生态导游制度。五是创建生机勃勃的新山村——落实新环境主义的山村振兴计划,包括辅导林农组织,培养后代营林人才;改善公共设施,建设现代化山村;实施混农林业,缓解短期经济困境;配合全民造林,创造休闲旅游环境;推动生态旅游,传承山村文史技艺。

重视人工林建设。全岛现有人工林面积28.3万公顷,多为保安林、复层林、海岸林、灾后迹地更新等。栽植行道树绿化、海岸林公园化、平地造林景观化是政府鼓励和支持的造林绿化重点。就平地景观造林来说,主要对平地的低生产力林地、沿海低洼地、学校社区等实施已认真规划的景观造林,政府则支付奖励金。海岸林的重点是恢复海岸地带性植被,包括临海珊瑚礁植物带的水芫花等,砂地草本植物带的马鞍藤等,临海灌木植物带的草海桐、林投等到海岸林植物带的棋盘脚、莲叶桐、榄仁等。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南端,在海岸林地带性植被恢复上,成效十分明显。同时,沿海红树林也得到大面积保护,台北淡水的红树林连绵壮观。

加强森林资源保育。台湾在1975年颁布新的林业政策,强调培育森林资源,发挥公益效能,不以开发森林的财政收入为目的,明确林业经营应以防止自然灾害,保育山区的自然资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重点,现基本上对森林只进行维护性的极少量砍伐,对改变用途(如种果)的皆伐面积不得超过3公顷,还应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后方能砍伐。全岛各重要集水区的保安林面积达45.5万公顷,占全岛林地面积的21.6%。全岛已建立自然保护区35处,面积15.1万公顷,保护区都已建立基本生态资料库,开展长期科研调查研究,并提供教学参观。对需保护特殊珍贵动植物或易遭受破坏的自然保护区,由行政院农委会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告设为自然保留区,现有11处。

强化森林游乐与生态教育。台湾共有22处森林游乐区,自然景观丰富。台湾自1965年就着手森林游乐区的规划建设。1970年在台大实验林管理处的溪头营林区建立全岛第一个森林游乐区,目前年接纳游客和学员近500万人次。森林游乐区有影林区、游乐设施区、景观保护区、森林生态保护区。游乐区内还设有教育中心及自然教育园区,经常举办研习活动和备有各

农场植被

车埕木业展示馆

启示和借鉴

走马濑农场

进一步推进森林的多目标经营。近30年来,台湾林业政策演变呈现出从以生产木材的单一目标演变到多元利用的多目标经营管理;从重视森林资源的物质功能演变到重视社会功能;从林业(企业化)的经营形态演变到森林生态经营形态;从自给自足及盈余缴纳国库的会计制度演变到一切由国家负担的公务预算。这个演变显示台湾林业从传统林业走向森林资源多元化利用的发展过程。当前,我省林业正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林业要顺应现代社会对森林的多方面需求,发挥其多功能多效益的特点,大力推进多目标经营,不断加快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建设。要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湿地、沙漠)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国土生态安全。要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确保林业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要发挥林业的文化功能,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道德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伦理和行为道德规范,努力营造热爱自然、回归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培育。近30年来,台湾将林业经营的重点转变为保育优先,台湾岛全岛基本不采伐木材,以进口木材来解决需求。全岛的森林防护功能、涵养功能、游憩功能等得到充分挖掘,林业真正迈进符合可持续经营的新阶段。我省虽然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但林分质量不高一直是浙江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切实提高我省森林的质量。一方面要加快以扩面为重点的绿化工作,以主要公路、铁路、河流沿线为重点加快“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绿化,同时以完善和提升沿海基干林带及以红树林为主的消浪林带建设标准,加快沿海绿色屏障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以提质为重点的森林抚育工作,以重点林区县、国有林场等为重点加强大径材储备基地建设,对资源集中、地域连片、立地条件好的中幼林进行定向培育,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主要水系两侧、城镇周边、国有林场为重点实施林相改造项目。

进一步加强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台湾的森林旅游融入了自然体验、生态保育、非消耗性地欣赏自然的理念。台湾森林游乐区不仅拥有舒适又安全的森林步道系统,融入了多样化的经营和自然创作理念,还有与当地居民共担共享的保护机制和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林务部门辖管18处台湾森林游乐区,除观雾台森林游乐区因天然灾害仅弹性开放部分区域,其余17处皆已通过ISO9001认证。较低的门槛及高品质的服务,再加上政府的投入,使森林游乐区处于良性循环当中。森林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为台湾森林多功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我省森林风景资源丰富,森林旅游应树立“自然体验和自然教育并重”的发展理念,统一布局、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并形成特色,全省应积极开展以“森林古道”、“森林群落”和“森林人家”为基础的森林绿道网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区域性森林休闲养生开发态势。森林旅游景区除了完善旅游必需的住宿、餐饮、卫生、服务等设施外,应重点完善和提升以游步道系统、自然教育系统为主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宣教解说系统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自然体验、自然教育相关的项目活动和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探索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模式和制度,挖掘地方名俗文化和土特产品丰富森林旅游内涵,不断提升我省森林旅游的容量和质量。在发展森林科普休闲业的同时,政府应规范旅游业的开发行为,同时增加在国有林区森林旅游设施尤其是通景道路建设中的投入。

进一步加快林业合作组织建设。台湾的农会组织对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撑和服务作用非常明显。我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近来来不断发展壮大,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网络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缺乏政府扶持、运行规范欠缺等问题,缺少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为林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组织机构。对此,我们应当借鉴台湾的做法,一方面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要完善服务功能,在连接和带动农户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结合政府职能转型,大力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组织、网络、资金、税费、服务、功能、法规等各方面予以扶持和完善提高,从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生产经营中介和支撑,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

进一步健全林业合作交流机制。浙江和台湾省的林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双方合作领域宽、交流范围广,都有很强的市场作为支撑和后盾。在与台湾相关方面负责人员座谈交流时,大家一致认为浙台在林业科研、森林生态、森林旅游、林业经贸等方面,有进一步深化互动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和空间。一是林业学术、教育交流方面。台湾林学界在林学学科建设,特别是营造林、森林经营和保育、生态旅游、山地经营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上,是富有自身特色的。因此,我省林学界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会议、专题会议加强浙台林业界学者的交流。同时,与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系,开展聘请客座教授、互派学生、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等交流活动。二是林业经济、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方面。我省可以通过加强与台湾中华林产事业协会的联系合作,在生态旅游、家具设计、林业机械等方面开展引资、引“智”以及进行林业科技联合研究等合作,扩大浙台林业企业合作交流的范围。

猜你喜欢
农会林业森林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