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思路谋发展彩绘浙江大地

2014-04-11 07:30撰文
浙江林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林权浙江绿化

◆撰文/仄 林

以改革思路谋发展彩绘浙江大地

◆撰文/仄林

考察容器苗生产示范区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城乡居民改善生态、美化家园期盼的迫切需要。10月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赴海宁专题调研“森林浙江”建设情况。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一德,副省长黄旭明等参加调研。

夏宝龙强调,森林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植树造林、生态建设是治国之大计、发展之要策、惠民之善举,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绿色屏障。全省上下要牢牢把握“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宏伟目标,以改革的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努力彩绘大地、美化浙江,把浙江建设成为现代林业的样板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建设“森林浙江”,必须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依靠科技创新占领市场,坚持科技兴林,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和实用新型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优化政府管理服务市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对接和服务企业,切实加大对林业和花卉苗木产业的政策、金融等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行业规模、综合效益和发展水平。要改善运营模式适应市场,坚持效益为先、质量为本,加快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发展森林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使浙江大地天天鲜花盛开、年年百花争艳。要全面加强森林、湿地、低丘缓坡等资源保护,抓紧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有效保护和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县委书记抓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森林浙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两美”浙江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建“森林浙江”享“绿色”丰收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两美”浙江、“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部署和夏宝龙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宏伟目标,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深化林权改革,加强生态建设,发展富民产业,现代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平原绿化,为生态环境建屏障。2013年,全省投入资金102.3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面积46.3万亩,提前实现“1818”行动目标。平原绿化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浙江大地满眼绿色、郁郁葱葱,全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8个、省级森林城市46个、省级森林城镇177个。平原绿化行动已经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性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书记抓绿化”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树立了“两美”浙江的新形象。

林权改革,为生态制度创新纪。我省深入推进以林权流转、林业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实现林权流转面积1586万亩、流转金额213.7亿元,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超过145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学术界的高度肯定,被誉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浙江经验”。同时,在全国率先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指标列入省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兴林富民,为生态经济谋发展。全省形成了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森林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201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2937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7%,林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2.2%。总结推广“铁皮石斛原生态栽培”等十大“一亩山万元林”实用技术模式,大幅提高了林业生产综合效益。

资源保护,为生态安全固保障。全省现有森林面积907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0.82%,稳居全国前三,活立木总蓄积2.54亿立方米,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建成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018万亩,今年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27元,明年还将增加到每亩30元,增加的幅度和力度为全国最高,深受山区林区群众的广泛赞誉。湿地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全省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67个。森林火灾处在历史较低水平,近五年年均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分别比上五年下降59.9%和66.5%,今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关注森林,为生态文明守家园。深入开展系列生态文明主题植树活动,举办“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宣传活动,组织“省树”、“省花”评选和“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持续推进“最美森林”、“最美古树”等“最美”系列评选,已经评选出杭州西山天然阔叶林等50片“浙江最美森林”,同时建立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6个、全国生态文化村13个,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

以“八八战略”建“两美”浙江

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抓紧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明确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三条红线。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实施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严格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切实加强对利用林地垦造工作的监管。全面开展县级湿地保护名录的确定公布和省重点湿地名录的申报工作,以抢救性保护湿地生态类型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加快开展重点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组织力量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乱砍滥伐林木和乱捕、买卖、运输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森林灾害防控,以实施航空护林为契机提升森林消防能力和水平,抓好以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继续推进林业改革创新。在稳定农村林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林农依法采取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进行林权流转,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扩大林权抵押贷款的规模和范围,创新符合林业实际的金融产品,为林企和林农提供融资服务。加快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健全国家所有、林业行政部门管理、林场依法保护经营的运行机制,合理界定国有林场的性质,调整优化林场经营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国有林场。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林业。继续推进平原绿化美化,重点加快“四边”区域和“三改一拆”绿化,建成一批集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为一体的彩色森林带,营造林水相依的生态河道和景观绿化带,彰显江南水乡特色,让城乡居民共享“绿色福利”。加快推进森林抚育,通过疏伐抚育、景观改造、补植阔叶树种和彩色树种等方式,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建设,营造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着力培育现代富民林业。积极培育林业经营主体,扶大扶强一批与农民利益关系紧密的林业龙头企业,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林业园区,建成一批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经营机制灵活、基础设施先进、科技服务到位、经济效益高效、带动林农致富的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加快调整林业产业结构,重点推进森林休闲养生业发展,开展森林休闲养生试点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以中高端消费为群体的森林休闲养生(疗养)基地、以野外健身游玩和驴友探险为群体的森林古道(绿道)、以中低端消费为群体的森林人家。着力打造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林产品营销平台,加快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扶持大宗林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积极构筑现代人文林业。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为载体,重点打造一批森林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植物园,建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古树名木和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信息档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这批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制定出台《浙江省义务植树条例》,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形成“植绿就是植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种树就是种财富、种发展,种树就是种环境、种健康,种树也是种文化、种历史。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握规律,因势利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设“森林浙江”,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大力弘扬森林文化,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态文明理念升华,为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林权浙江绿化
Mother
朱屺瞻《绿化都市》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