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自觉”的语文

2014-04-11 18:05程振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觉书面语言何谓

程振理

中国现代语文产生已百年有余,我们收获了什么?又丢失了什么?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巨匠,而当代的语文教学为何屡遭诟病?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语文?我以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当务之急是重构“自觉”的语文。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在现代语文的百年发展过程中,何谓语文虽也有不同说法,但大多与叶老之说相去不远。语文的本质属性是“语言”,无论是从前所称的“国文”“国语”,还是现在所称的“语文”,其着眼点始终没有脱离这一属性。

徐林祥先生指出,“语文”无论是作为课程名称,还是作为教材名称,其基本属性似乎都可以明确地表述为:“语文”即“语言”。纵然语文源于生活又表达生活,其内涵和外延与生活相等,纵然语文有其独特的表意体系、丰富的情感意蕴与厚重的文化内涵,但语文的基本构成要素从来都是语言。而对于语言,人们向来都是依靠“自觉”的认知方式获取与运用的。

此“自觉”,意为“自己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可悟觉、自能醒觉”,其义源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中说:“觉,寤也。从见,学省声。”即“醒目而有悟、心悟而有觉”之意。

生活中,人们对于“语言、文字”,总是通过“自觉”而实现认知、理解、赏析、评鉴以及沟通和交流的。人们阅读生活的方式,包括对语文的“阅读”,原本就伴随着“自觉”认知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语文的字词句篇,按照不同语法规则组合而成,表达着不同的含义与意蕴,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即便是同样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譬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动感与远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恢弘与绚丽,“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的神韵与情感……这些感受皆为“自觉”而得之。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学生“自觉”的场所。在这里,学生充分地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写、动手做,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在自觉的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

语文的实践更是一个让学生“自觉”的天地,不论是语文的言语训练、写作实践,还是语文的阅读训练、社会实践,都贯穿着“自觉”的意识与实践。聆听讲座、外出参观、观看电影、朗诵美文……不同的学生,会因其“自觉”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的审美体验。

当下,语文课改渐入“深水区”,在“外强中干”“体热内虚”等“新课改主义”现象大为流行的背景下,重构“自觉”的语文,无疑是一条无法绕过的路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然伴随着“自觉”认知的心理活动。所以,语文就是一门“自觉”的艺术,它启迪我们:让语文回归“自觉”,让学生“自觉”语文。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自觉书面语言何谓
What is VR 何谓VR
何谓景泰蓝?
何谓企业家精神?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