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课堂模式下的师生角色定位

2014-04-11 11:48徐子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徐子国

生本课堂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它试图用“生本”的理念来改造课堂。生本课堂既是理想课堂,又是全新的教育追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走向成熟的舞台。因此,走向新课程,构建生本课堂,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生本课堂中的教师应当不断追求教学的艺术,激活课堂,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留给学生思维空间,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克服教师过度期望、过度干预甚至包办的现象,不断反思与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努力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一、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掌舵者”

1.课前掌舵

一艘船想要完成航行,需要有优秀的舵手,否则就会偏离航线,所以必须在开始航程前做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学也是如此,要想一节课更高效,教师在课前就必须做大量准备工作,要让学生先学,比如告知学生上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流程、探讨方式等等,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在听完一些“生本”课后说这节课是假的、在演戏等评价,对这节课不屑一顾,进而全盘否定。殊不知,这正是生本课堂的特点——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对这节课有个事先认知,不仅节约了上课时间,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等。

2.课堂掌舵

这是“生本”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会学知识,即学会智慧学习。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仅注重“结果知识”,更应注重“过程知识”。但实际状况是,许多课堂中不少学生仍然习惯于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不看书、不总结、不反思、不质疑,急功近利,一味地做题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收获空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鼓励打破陈规,积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努力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可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开放的课堂,引导他们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状态。上课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说“大胆表达,说错没关系的!”“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有异议时,不应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应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此外,既是掌舵,这里就要消除一个不好的观念,有些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去讨论、交流,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生本课堂不代表完全任由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学生都不理解的时候就应该采用讲读法,讲读法应该也是生本课堂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教师的角色之一应该是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的传授者,只有找准自身定位,才能避免空有生本的形式,而无生本效果的局面。

课堂是相对的,实现教学相长是教学的最终目的,除了教师要改变观念、转变角色之外,学生也必须要尽快调整,转变角色,努力适应新的课堂。

二、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划桨人”

1.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

有句俗语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强调的就是自身主动探索的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导学案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学习。应该积极主动地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个人和小组合作探索,小组探索应该成为课堂以及课堂外的主要学习方式,如实在无法解决,应该把这些问题汇总,主动在课堂上提出,交由班级其他组乃至教师来解决。此外,学生还应该主动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加强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总结,要改变那种被动应付的学习方式,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改进学习,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除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外,学生还应该在读、看、听、说、记、想、练、考等各个具体环节中,在所遇到的语言情境中,实现读中悟、玩中思、做中学,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勤思、善辩、悟道的良好习惯,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要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转变角度思考,培养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辨性,展现创造性。

2.学生是自我监督者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要尽量放开,而教师对学生的纪律、思维等各个方面的掌控相对放松,就很容易形成课堂气氛很好,学生都动起来了,而学生的成绩反而下降的局面。所以生本课堂对学生的约束不是降低,反而是提高了,一个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在生本课堂下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差,这就要求学生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上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能认为自己上课讨论问题了,学习能力就增强了,学习成绩就上升了,这是不现实的。生本课堂要求学生的自我监督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时刻以“自我”为中心,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主动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如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带着目的去读书,看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现象,应尝试着去写作等,不要总是认为是教师、家长要求的。只有真正变成一个自我监督者,才会让自己的成绩提高,能力增强,做一个成功的自己。

3.学生是享受快乐的成功者

有人说,永不满足是进步的动力,而生本课堂却要求学生“知足常乐”。生本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定学习的目标,当自己的目标实现时,就应该及时地鼓励自己。阅读中有收获了,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背诵了一篇文章,甚至课堂上回答了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不断地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成功者”,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永远保持主动性,才能远离被动学习带来的枯燥和痛苦,在享受中学习,从眼前出发,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本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