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

2014-04-13 09:05崔如波王唯薇
探索 2014年4期
关键词:消费绿色消费者

崔如波,王唯薇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重庆 400041)

一、绿色消费与绿色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反思与超越。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不仅对生产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生产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因此,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推动西部消费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对于西部绿色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消费的起源、内涵与特征

在工业文明时代,以“高资源消耗、高物质享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消费模式,催生了西方的“消费主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如人的异化、贫富悬殊、社会动荡、环境破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觉与深刻反思。正是在这种对传统消费模式的深刻检讨与反思过程中,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和模式——绿色消费得以孕育与生产。艾伦·杜宁在《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中,深刻地揭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的消费异化问题,指出消费者社会的物质欲求恰恰遮蔽了心灵认同而成为当今的“消费怪兽”[1]。这不仅造成了地球环境的破坏,而且财富消费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也变得微乎其微。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的《寂静的春天》[2]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掀起了全球“绿色生态”浪潮和“绿色行动”。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指出:“一部分人的消费不能以损害当代和后代人的消费为代价”,并制定了《21世纪议程》,指出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导致的环境日益恶化、贫困人口增加和人类发展失衡,是地球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会议精神体现了“绿色消费”的基本精神。

1988年,英国人 John Elkington和 Julia Hailes在其著名的“Green Consumer Guide”(《绿色消费者指南》)一书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绿色消费”的观点。他们将绿色消费定义为对人类消费商品的规制,避免使用下列商品:“危害人类健康的商品、造成不必要消费的商品、造成大量资源消耗的商品、对动物残酷或不必要剥夺而生产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动物或不可逆自然资源的商品、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绿色消费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绿色消费”确定为该年的消费主题,有效普及了绿色消费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2012年,环保部把“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作为中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将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科学界定绿色消费的内涵,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在国际上,一些环境保护专家把绿色消费的内容概括成五个方面,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4]。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绿色消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绿色消费”包括消费内容、消费过程和消费观念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在消费内容上,消费者应当选择零污染或对公众健康有益的绿色产品进行消费;二是在消费过程中,避免对垃圾的随意处置,以防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在消费观念上,引导消费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消费观念,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消费”。刘晓薇、郭航帆(2011)认为,“绿色消费主要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社会的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效率、消费者权利等因素,对有益于人类健康、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产品和劳务进行消费的一种现代新型消费模式”。[5]廖明球(2011)认为绿色消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绿色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第二是绿色消费观念带来的绿色消费方式的转变、消费物品改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第三是绿色消费观念带来的消费物品在生命周期中使用、报废和处置方面的改变”[6]。

实际上,从学术上讲,与“绿色消费”相类似的术语还有如低碳消费、生态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等等。这些术语虽然表述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各有区别,但本质都是相同的。即人们一方面有追求科学、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任何人在消费中都没有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权利。这就是绿色消费的实质。所以,我们认为,“绿色消费”是对生态和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可持续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以满足生态需要为基本准则,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宗旨,以有利于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为标准。绿色消费不仅能够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消费安全和健康需要,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活需要、消费安全和健康不构成威胁和损害。因此,绿色消费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产品的绿色生产要求,而且还包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对产品的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涵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和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概述起来,绿色消费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在自然模式上是生态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一般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绿色经济则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绿色消费倡导的是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消费模式,鼓励人们追求科学、健康、文明、时尚的生活方式,注重培养人们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效应”。

2.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上是低碳的

低碳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选择使用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可以看出,低碳消费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全球面临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制约的困境提出的,这个概念构成了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层面。在“消费主义”观念下,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盛行,从而消耗了大量能源、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低碳消费方式,在满足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改变消费者的传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鼓励消费者使用低碳的消费资料以及选择低碳型消费模式。

3.在社会模式上是可持续的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符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人的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全面发展。绿色消费是以人类社会持续、和谐和健康发展为宗旨的。绿色消费主张适度消费,所谓“适度”,顾名思义不是不消费,而是在以满足基本需要前提下进行的消费,绿色消费体现人类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高度责任心的一种消费方式,反对片面追求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消费模式,反对奢侈浪费消费,反对攀比消费。对个人来说,物质消费的适度,有利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生态需要的协调和满足,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来看,由于地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适度消费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绿色消费模式

一般认为,消费模式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人们消费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它既是人们消费关系和消费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又是从总体上反映人们消费行为的基本内容、消费态势及其价值取向的总体规定,更是指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并对其进行“社会——生态”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消费模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表征经历了原始生态消费、线性消费、循环消费等几个阶段,并将走向未来的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

绿色消费模式,是绿色消费的内容、结构和方式的总称,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消费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只要改变其形成基础,就可以促使其改变和转换。我国学者张理(2001)认为,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包括:(1)绿色购买;(2)绿色使用;(3)绿色处理和(4)营造绿色。[7]我们认为,该提法的前3项基本包括了消费过程,而第4项是社会机制的构建问题。“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不会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必须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密切相连,以一定的社会总体环境为基础。因此,促成培育转化一种消费模式的机制体系,不仅仅是文化氛围的层面,更包括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确立正确价值观的伦理机制、实现绿色消费的技术机制、规范绿色消费的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等。

绿色消费模式的培育问题涉及三个主体:个人消费、企业消费和政府消费,通过伦理机制、技术机制、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来促成。这两者又通过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循环。由此构建出的模式可见下图:

图1 绿色消费模式

二、绿色消费是西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全世界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绿色消费已成为21世纪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在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培育和发展绿色消费,不仅是西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而且是西部释放内需潜力、有效激发西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一)西部绿色消费的现状与问题

1.公众较弱的环保行为意识和绿色消费能力

绿色消费的意识主要来自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德国学者巴得加的研究认为,一个消费者对污染问题的认识程度会影响他对环保的态度,对环保的态度又会影响他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态度,对绿色生活方式持积极态度的人会参与绿色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活动。刘战伟(2009年)从文化角度出发提出,“消费者拥有较高的生态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及较强的责任感是实现绿色消费的终极支撑”[8]。

中国著名研究咨询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针对全国30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调查。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9.5分,比2005年(68.1分)增加了1.4分,比2007年(69.1分)增加了0.4分,显然增长幅度不大,仍未突破70分,这说明当前公众进行环保的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0%以上的欧美国家消费者把环保购物放在首位,愿意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而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只有53.8%的人愿意消费绿色产品。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绿色消费人群要少10到20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近年来,西部地区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东部的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西部地区还存在着许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普遍存在的收入低下是阻碍西部地区消费者将环保意识转化成绿色消费行为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企业缺乏绿色生产的意识

生产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要求企业顺应绿色消费潮流,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策略等向绿色环保方面靠拢。另一方面,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标准、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保管和运输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绿色要求,才能让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产生信任。

从整体上,中国[9]企业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以碳排放为例,跨国企业的全球战略中已经将降低排放量作为了决策因素,而中国企业认识则相对不足。80% 的在华跨国企业表示在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来管理碳排放,而超过80% 的中国企业在该领域没有或仅仅采取了极为有限的措施。

由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指出,西部地区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第二大区。但就能源利用效率而言,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单位GDP能耗指标值偏高,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全国有8个省(区)预警等级被列为最高级别(一级预警),其中5个省(区)在西部地区,分别是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和甘肃”。根据实际调查,西部凡是高耗能项目集中的地区,节能减排的形势都十分严峻。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造成中国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和体验到环保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中国长期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挂钩直接导致了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的纵容,缺失正确的政府导向,三是缺乏法制约束。西部地区正处在大发展的阶段,很多企业把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既不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也不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安全,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意识更加落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

3.绿色产品市场管理的混乱

近年来,西部地区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西部地区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数量达到1 101家,占全国6 391家的17%,绿色产品数量为3 118个,占全国总量16 784个的18.6%。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7 991.8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33.4%,形成了四川泡菜、蒙顶山茶、峨眉山茶、大凉山苦荞茶、苍溪红心弥猴桃、攀枝花高山芒果等一大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品牌,社会认知度极高,有机食品数量达到1 189个,占全国总数的21.3%,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到378 258万元,占全国26%[10]。

但从总体上看,西部绿色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秩序极为混乱。一是绿色产品认证不规划、不到位。由于绿色产品相关的认证标准不统一和执行体系的不规范,致使许多形形色色的“伪绿色产品”流于市场;二是一些企业擅自使用“绿色产品”标识,假冒绿色产品品牌;也有一些企业在超过许可使用年限下继续使用“绿色产品”商标;还有一些地方相关单位违规批准企业使用“绿色产品”标识,误导消费者消费。[11]三是绿色产品质量的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削减了绿色消费的动力。

(二)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的重要意义

1.绿色消费是西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

众所周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对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因此,绿色消费不仅影响和决定西部生活理念的变革,而且对西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绿色消费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消减”,从源头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西部地区经济较东部地区整体落后,资源短缺,结构失衡问题更为突出,如果单纯地刺激需求而没有培育出良性的可持续性的消费方式,会加剧资源短缺的矛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培育西部发展绿色消费模式,必然有利于促进西部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绿色消费可以产生“倒逼机制”,倒逼生产者放弃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的清洁生产模式。并促进生产者采用先进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使节能技术、废旧物品回收利用技术等环保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使用。从根本上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效化、高度化和合理化,使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和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绿色消费是西部地区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西部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草原、森林、河流等资源,但是西部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发展任务,工业起步相对东、中部地区较晚,发展的水平也不高,造成工业内部的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上升,对资源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在环境保护和GDP的追求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有些地方仍然沿袭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生产模式,不惜牺牲资源环境来追求GDP的增长,对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造成巨大压力。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绿色消费就是保护环境。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西部绿色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促使西部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3.绿色消费是西部地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文明,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绿色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能够有效推动整个产品周期,包括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利用全过程的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产业大量涌现,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利于促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因此,西部必须加大绿色消费的宣传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西部各级政府要加快制定绿色消费的激励政策,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提高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而促进西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

4.绿色消费有利于提高西部人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使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环境污染。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必然也要忍受环境污染带来的负效应。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给人们带来一系列危害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其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绿色消费要求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选择环保产品,既能满足消费物质方面的享受,又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此外,绿色消费又是一种高品质、高层次、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消费的陋习将得到克服,人们的精神和境界将得到提高。因此,绿色消费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

三、努力推进西部绿色消费进程

消费模式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体制创新主要是依靠企业和政府的行为,那么,消费模式的转变仅有政府和企业就远远不够了,它需要社会性的配合。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因此,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必须通过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消费者:培育绿色消费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行为

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从需求——供给模式分析,消费主体的消费行为可以影响生产行为的改变,消费需求变动必然会引起社会生产供给的变动。因此,倡导绿色消费,增强广大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意识,并将绿色消费的意识转变为绿色消费行为,这是发展绿色经济,引导绿色消费的关键之举。

1.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要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消费习惯,首先必须引领其建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消费伦理观是建立在人生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因此首先要培育正确的消费伦理观,使之树立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当然,这个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家庭全方面的努力,是一个系统的人格教育问题。通常来讲,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越高,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感则更强,因此要加快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教育程度并加大在教育内容中的人格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西部地区存在许多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任务十分繁重,要加大对西部人民对于西部丰富、宝贵的生态资源的了解和热爱,并要增加西部资源正在遭受破坏等的真相披露,使得西部人民增加对西部独有的自然资源的自豪感和紧迫感,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2.加强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教育

绿色消费是对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消费方式,同时也是反对浪费、奢侈和消费主义的一种消费方式。目前在许多消费者中,仍然存在着攀比浪费之风,以消费奢侈品和过豪华生活作为生活追求的目标。这部分人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将会诱导周围人进行物质攀比,追逐奢侈消费,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西部地区,要加强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全民绿色消费行动的教育,培养一种科学、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从而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

3.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知识

要对西部消费者进行“绿色指导”,普及“绿色常识”,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什么是绿色消费。目前对绿色消费存在很大误区,这也是导致西部地区消费者较为普遍的不能进行正确绿色消费的原因。比如说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以为绿色消费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的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到原始森林旅游等等,这实际是一个误区,甚至可能导致另一种形式的过度消费。由于绿色产品的价格较高,西部消费者觉得有购买难度,加之认为买不起绿色产品就是没有能力参与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导致一部分人群失去了参与绿色消费行为的积极性。

因此,在进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过程中,西部地区不仅要着重绿色采购环节的宣传,更要加大对绿色使用和绿色处理环节的宣传,告知广大消费者绿色消费不仅仅是购买绿色产品,而且更多的是在商品使用和处理环节中。只要懂得了相关知识,就能成为一个绿色消费者,这些行为并不需要支付昂贵的成本。通过生活点滴、生活常识、生活贴士等方式告知消费者绿色消费不是一个昂贵遥远的消费方式,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和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培养绿色市场

企业是绿色消费产品的生产者。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全面绿化和生态化。在生产标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运输贮存等方面,坚持环保标准,为消费者生产出绿色、环保、健康的产品。

1.培养西部企业的绿色营销理念

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在生产过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控制过程粗放,信息化程度低。因此,必须强化绿色经营理念的宣传教育,培育绿色经营理念,促进企业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资源化能力等,寓环保意识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统一。所以,必须把环境保护贯穿于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回收等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节中,并科学地加以组合运用,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

2.制定绿色产品生产策略

绿色产品生产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加强对旧产品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二是选择和使用污染减少,环境友好的绿色资源和高新技术,促进资源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坚持产品的绿色设计;四是使用清洁能源,进行绿色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二次污染的现象出现;五是采用节约资源、无毒无害,对生态环境不造成危害的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同时,企业不仅要本着诚实经营的原则,严格执行绿色产品策略,还要在消费者当中大力宣传绿色产品策略,增加消费者对企业整个产品过程的了解。

3.采用适合西部市场的绿色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

目前,本部地区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观念相较东部地区落后,消费心理以物美价廉、生活实用为主,而非求新求异等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价格也是敏感的。因此,企业在西部市场的产品定价策略很重要。首先要充分做好绿色产品价格可接受性分析,做好不同市场的差别策略,比如西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二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就应该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同时,要加大绿色广告、绿色公关、企业绿色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增加绿色产品的透明度,增加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了解度和信任度,最大程度地扩展企业在西部地区的绿色市场。此外,企业也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对于绿色产品的补贴等政策,结合自身的促销政策,大力创造消费者体验、使用绿色产品的机会,培养西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习惯,刺激新的购买欲望。当然,降低绿色产品价格的根本之路在于通过科技创新以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让大众能消费得起,而不是作为高档产品尘封于货架之上。

4.健全绿色产品营销网络

健全绿色产品营销网络,对于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培养绿色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绿色营销要求企业采用的营销渠道既要方便消费者购物又要重视营销各环节的绿色问题。为了提高营销渠道的绿色程度,需要做到:一是尽力压缩销售渠道,使之扁平化和绿色化,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运输、存储、包装环节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二是建立现代化的网络营销体系,不仅在网点与网站上采用绿色包装,还应引入绿色电子化分销模式和绿色产品流通网络;三是对产品进行整个生命周期跟踪,尤其是在产品生命末期增加翻新、回收、循环利用等渠道;四是对营销渠道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绿色教育,提高其绿色意识,并制定绿色工作标准,方便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对员工工作的考核。[12]

(三)政府:强化绿色市场管理,健全绿色市场的制度

绿色消费模式的培育,不仅需要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而且要建立一整套绿色消费制度。绿色消费的形成有赖于观念和制度的互动。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西部绿色消费模式的培育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以下作用:

1.在绿色消费宣传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绿色消费宣传教育模式,全面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特别要将绿色消费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从青少年抓起,使青少年从小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同时,要在全社会开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的宣传、教育,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绿色消费的知识纳入公务员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宣传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体系中,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全体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增强全体社会公民的绿色消费理念,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

2.实行严格的绿色产品认证,加大绿色产品市场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在绿色、节能、低碳等方面都有不少标准,但关键问题是执行问题。市场上不时有毒有害产品、质量低劣产品出现,这和政府的监管、打击力度不足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地方政府的应加强绿色认证、能耗认证等管理监督,使得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有章可循,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依法对有关的伪绿色、伪低碳产品进行处理,维护绿色产品的信誉,另一方面对于炒作概念、借机涨价的现象进行相应的规范和整顿,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3.制定严格的环保地方性法规和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目前我国相关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制度还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大绿色消费的制度供给,比如垃圾分类回收、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制度或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尽快完善管理再生资源、使用再生资源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另外,还需实行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在以政府为主体的采购中,加大对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与服务的采购。政府的绿色采购项目众多,金额庞大,能够对绿色市场的形成起着正面引导作用和强大的杠杆作用。

4.加强绿色消费评价体系建设

要参照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绿色消费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推动西部地区的绿色消费进程。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消费评价体系,一是要加强对绿色消费环境状况的评价。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绿色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指标、绿色经济及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指标等;二是要加强对绿色产品经营状况和效率质量状况的评价。其指标体系包括绿色产品的数量指标、结构指标以及绿色资产收益指标、绿色生产效益指标;三是要加强对绿色流通渠道状况评价。其指标体系包括绿色产品流通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绿色流通网络体系的建立等指标;同时,要加大对政府绿色消费的立法与制度供给的评价。通过建立和完善西部绿色消费的评价体系,加大对西部绿色消费的评价与考核,从而促进西部绿色消费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艾伦,杜林.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M].毕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John Elkington.Julia Hailes.green consumer guide[M].Gollancz,1988.

[4]邹佳慧.我国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

[5]刘晓薇,郭航帆.绿色消费的制度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1,(3).

[6]廖明球.绿色消费的核算与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

[7]张理.消费模式创新与“人性”理论的延伸[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8]刘战伟.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9,(10).

[9]刘成玉.碳汇生产、碳汇贸易与西部发展新跨越[J].西部论坛,2013,(3).

[10]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10年绿色食品统计年报[E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0c3f5aef551810a6f5248633.html.

[11]崔如波.绿色消费:21世纪全新的生活理念[J].四川政报,2002,(4).

[12]胡春香.“绿色营销”策略组合研究[J].经济问题,2006,(1).

猜你喜欢
消费绿色消费者
绿色低碳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40年消费流变
知识付费消费者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