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4-04-15 10:26祁玲霞
交通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脊髓型椎板椎管

祁玲霞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苏226001)

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祁玲霞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苏226001)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9例术前行术前评估、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呼吸功能锻炼等准备,术后行颈椎曲度、活动度及脊髓功能观察,体位护理,术后颈肩痛、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围手术期,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精心护理是手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生活质量

随着颈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早期通过手术解除脊髓的受压状态已成为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中的主要手段[1]。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变的一种有效的脊髓减压术式,术后临床效果确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9例,经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43~77岁,平均(57.2±4.2)岁。均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术前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示皆保留颈椎前凸;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面额部置放于倒“U”型托架上,颈部略屈曲。常规颈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正中切开项韧带,显露出颈2至胸1的棘突,咬除颈6、7棘突,手术减压节段包括C3~C7 5个节段,选择症状较重侧为开门侧,沿双侧小关节内侧缘2~3mm处开骨槽,用微型高速磨钻磨开椎板,开门侧椎板磨透椎板内侧皮质骨至硬脊膜囊,在对侧椎板上用磨钻磨制“V”形骨槽,深至椎板深层皮质,作为门轴侧的铰链。把椎板向门轴侧逐个缓慢掀起,同时清除椎板边缘黄韧带、硬膜囊上的粘连带,并咬除小关节突内侧缘,充分显露硬膜囊,见硬膜囊后移搏动明显。常规固定C3、C5、C7三个节段,使用自攻螺钉将长度适宜的微型钛板一端固定于侧块处,另一端固定于棘突根部。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1)危险因素评估:本组39例均为中老年患者,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感染等,常规心、肺、脑及肝、肾功能评估,必要时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和治疗,确保手术安全。(2)心理护理: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优点及手术情况,及时消除其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手术顺利。(3)基础专科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5min。颈后路患者术中需保持较长时间的俯卧位,容易引起呼吸道梗阻,术前3~5天必须训练俯卧位使其适应手术。方法为患者趴于床上,胸前垫一软枕头,双臂自然屈曲放在身体两侧。2~3次每天,每次10~2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次20~30分钟。术前1周常规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卧位进食及排便训练,减少术后便秘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1~2周戒烟。(4)呼吸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一次将气球尽可能吹大,放松5~10s,然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0min,每天2~3次,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深度咳嗽练习:先深吸气,再连续小声咳嗽,将痰咳到支气管口,最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体外[3]。(5)术前准备:手术前备皮、配血,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术日晨向患者交待相关情况,要求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密切配合。

2.2 术中护理 准确快速执行术中各项医嘱,提前预备好术中所需用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引流瓶中出血量。确保无菌区域干燥整洁、处于无菌状态,和术者默契配合,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器械。患者采用俯卧位手术,应着重观察患者双眼是否受压。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2.3 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颈椎手术患者死亡的高峰期多集中在术后24h以内。术后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对呼吸的观察尤为重要。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拆线包,随时作好气管切开和拆线清理血肿的准备。发现有呼吸困难,应及时予以吸氧,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本组术后无1例发生呼吸异常。(2)体位护理:搬运转移患者时注意保持颈部中立位,忌扭转、过度屈伸。术后颈部自然中立位6~12 h后进行轴向翻身,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轴线上,约每2 h翻身1次。术后常规颈围制动以达到减少出血和防止骨块和内固定系统松脱的目的。(3)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术后出血导致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可使截瘫加重,故应及时记录四肢肌力、感觉及自主大、小便功能。若发现有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以免脊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不可逆性损害。术后再次评估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手术前后肢体肌力、感觉平面的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康复计划。(4)观察切口引流:颈椎后路手术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保持有效引流。(5)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禁食。术后3日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嘱患者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保持少食多餐,注意饮食调配,减少便秘发生。(6)排尿护理:留置尿管持续开放3天,3天以后夹闭尿管,每4~6h放尿1次。夹闭尿管时开始进行训练膀胱反射,每次放尿时行“扳机点”训练,如已建立反射性排尿功能,可拔除导尿管,尽量减少留置尿管的时间。(7)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卧床时间长,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在患者翻身时以手掌拍打两侧背部,以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术后发生尿潴留者,可以适当摇高床头,轻揉或热敷膀胱区,不能自行排尿者应保留导尿,定时开闭尿管,要求患者多饮水,以防尿路感染;认真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渗血多或敷料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以防伤口感染;定时轴线翻身,于骨凸处尤其是足跟、骶尾部,持续按摩5~10分钟,以免发生褥疮[4]。

2.4 功能锻炼 (1)肢体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在保证颈椎稳定的情况下,按摩双下肢腓肠肌,由下至上,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2)肢体主动功能锻炼:①双手握力练习和手指关节屈伸练习;②肢体关节活动练习;③颈部肌肉和运动范围锻炼;④步行锻炼,手术后5~6天可以带颈围下床搀扶行走。⑤颈部练习,方法为座位背靠墙,头枕部用力顶墙,持续5s后放松1次,每组20次,每天3~5组,逐步增加次数,有利于颈部肌力恢复。(3)出院后佩戴颈托3月,避免颈部外伤,术后3月、6月、12月定期至门诊随访复查。

3 讨 论

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相较于传统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以下优点:(1)不固定后方小关节,保留了节段间的活动度。(2)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固定牢固且不易出现术后再关门。(3)对颈椎后方肌群骚扰较少,术后恢复快[2]。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将患者术中术后的病残率降到最低限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普通手术的护理常规,还要熟练地掌握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手术围手术期的特殊处理。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系统地对患者实施术前呼吸训练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呼吸道管理、泌尿系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组39例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经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效果满意。

[1]Chiba K,Toyama Y,Matsumoto M,et al.Segmental motor paralysis after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J].Spine (Phila Pa 1976),2002,27(19):2108-2115.

[2]吴曼青,王文贤.颈椎后路双开门椎板重建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87-2488.

[3]许蕊凤.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24-25.

[4]丁永清,张旭.36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91-492.

R473.6

B

2014-08-30

1006-2440(2014)06-0738-02

猜你喜欢
脊髓型椎板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防跌倒警示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