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商业文化精髓指导工程咨询企业经营升级

2014-04-15 18:32
建设监理 2014年12期

金 怡

(北京英诺威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4)

用传统商业文化精髓指导工程咨询企业经营升级

金 怡

(北京英诺威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4)

摘 要:工程咨询管理企业的经营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业文化密不可分。商业文化是经营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动力。企业领导应带领经营人员学习商业文化的价值观并用其统帅经营思路,继承发扬商道精髓,以商业伦理指导经营中的各种商业活动和人际交往,古为今用,开创企业经营工作的崭新面貌。

关键词:传统商业文化;文化精髓;工程咨询企业;企业经营活动

笔者从事工程管理公司的经营工作已十余年。多年来,企业的经营是在总结上年工作、预测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决策每年的经营指标并下达各部门,年终考核“合同额”业绩。经营人员成年累月为完成额度奔波,经营水平提高不明显,失掉商机和客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破解这种现状,需要学习和运用传统的商业文化及其精华,即爱国、惠民、公平、诚信等优秀商业道德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精神。这是企业改变经营状态使经营管理工作升级的通途。现仅以个人理解与大家分享。

1 掌握商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1.1 商业文化及其精髓

商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商业价值观念的文化指导思想和与之相对应的规范化的制度的总称。商业文化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载体,如商业制度、建筑、设施、商品、商标等。

商业文化的内涵孕育出“兼容并蓄、勤俭内敛、重德尚义、商道济事”的商道精髓。这是千百年来所传承的精神,是商业发展的动力。

1.2 商业伦理

伦理是指某一特定行为的正误好坏,是人类自我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秩序和引导。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研究的范围包括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以及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秩序,即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理想秩序,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激励和促进每个人发展能力、完善自我,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2 传统商业文化的价值取向

儒家学说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因素,指导了中国古代商业的辉煌发展,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商家应追求的价值取向。现结合自身工作的体会阐述如下。

2.1 经营理念:“仁”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体现人的内在的道德感情和伦理思想,“仁者爱人”,就是说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做到关照,和谐融洽相处。

古代圣贤也明确告诉我们,牟利不应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但并不排斥赚钱、发财。中国历史上关抚贫弱的第一个商人范蠡(人称“商圣”),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如是评价:“富好行其德者也。”

仁就是要在利益观与道德观之间建起平衡机制。“仁”是要求我们关注商业交往中人际间的秩序,规范自身行为以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人们必须履行在其所处的道德关系网上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因此我们在建筑市场的机制中生存和活动,必须做到以仁释义,以义释利。

2.2 经商准绳:“义”

“义”是一种道德规范,其范围和深层含义指人们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既抽象又具体的一般社会准则。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在别人有难的时候,可以出头或出手相助一把。《论语》中许多论述,都是将经济与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强调经济生活的道德原则,这是优化、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度”,其思想内核乃是以义为本,义利并重,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传统商业文化的始终。

“义”即是共同利益的代称,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见利思义”,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价值,正如虽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们所熟知的孔子弟子子贡,因在经商中可以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亿则屡中”,而“家累千金”,但商人的趋利性并没有改变子贡对真知与道德的追求,他致力于宣扬孔子名声及传播其学术思想、论述,故后人评价他“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人活在世上,必要以义引路,正如《孟子》曰:“义者,人之正路也。”这就是告诉我们,任何时候,经营工作必走正路,以义当先。

2.3 经商行为:“礼”

“礼”是恭敬,敬人即为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是人们交往、沟通的共同语言,是对仁义的具体规定,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它起到制约人际关系,调节社会和谐的作用。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古代统治者将“礼”作为治民的标志,治国的依据。

“礼”在现代商业经济活动中,实质上是一种约定的公序良俗,即所倡导的精神文明和应遵守的游戏规则,已成为人们言行举止潜在的道德制约力量,它反映出企业管理者的修养水平,也体现出经营人员的文化素质。在现实社会中,“礼”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治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求从业人员牢记“以和为贵”,以“礼”行事。

2.4 经商之术:“智”

“智”指明辨是非,把做人、经商的道理琢磨透彻,对人,可做到大恩大恕,对事,可做到收放自如,刚柔相济。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现代经商之术即运用这种睿智判断商机,抓住商机,正确寻找合作伙伴和利益平衡点,认准是非,是而从之,非必弃之,盈亏淡定有担当。

2.5 经商准则:“信”

信,从组字看就是人言,是古朴的先人留给人类的真实可靠的交流准则,演变至今已成为人际交往特别是商务往来的法则,在商业活动中体现为信用、公平、兑现。有信,则能相互尊重、礼让;有信,则能合作“众志成城”,才能联结起社会交往关系中稳固的伦理网络。儒家主张 “信”与“和”的原则,即“朋友有信”、“国人之交止于信”。

商家在社会中生存必然要遵循诚信经商的准则,再从组字看,“诚”即为所言之事一定完成,就是一定要实现诺言,牢记古训:“至诚者,天之道也,至信者,人之道也”。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无论和任何一方交往都必须做到诚信、守约。如果有合同约束,自身必须严格履约;如果我们单独对他方进行了口头承诺,也一定要兑现,在多年经营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这点,因而也建立了友好协作的工作圈人脉网。

3 经营领导者必须将商业文化精髓古为今用

可以说经商之道即人道,经商也就是做人。从古至今,那些留名青史的商业巨贾生意所以做得好,全因他们的商业道德值得人们称道。作为企业经营的领导有责任借鉴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在其中寻找经营升级的答案,并引导经营人员学习和传承商业文化精神提高素质。

3.1 贯彻“谋利不忘爱国”宗旨

在经营工作中也必须贯彻“谋利不忘爱国”的宗旨,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通过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财富和价值,除履行其经济法律责任、纳税的法定义务外,还要自觉担当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义务,支持和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帮助残疾人和弱势群体。

现代商业,要想在社会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应具有为民为国,服务于社会的商业道德,把仁爱之心施于人民大众。对社会发展的动向保持足够的敏感,并作出积极的响应,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在经营工作中不再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奉为常理,接纳并践行“见利思义”的行为准则,以爱国为社会尽责为己任,把获取经济利益和获取社会效益并重,用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尺度来衡量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并在经营活动中体现出人的社会价值。

3.2 树立经营的战略思路

中国第一位商业理论家计然(葵丘濮上人,今民权、兰考一带,范蠡之师)首创了“计然之策”,其中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现代商业又发展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之论。我公司具有古建专业监理资质,这在北京市为数不多,已具有占领古建监理市场的先机,因此在制定企业的经营发展规划时,按照此计策的战略思路,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尽快形成自身的优势,大力强化该资质的实力,包括培养后继人员和提高业务操作功底,力争在古建监理领域内打造出拳头产品。相对而言,在一般工民建项目监理业务中,对竞争优势不足的项目,主动适当放弃,“人取我予”也会为自身营造出较和谐的市场氛围。

3.3 确立全面策略

在“计然之策”所提出的许多经商决策的法则中,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状况,笔者认为其中值得借鉴的是如下三点。

(1)要“知斗则修备”,即根据生产规律来决定经营方式,强调重视储备。企业领导要审时度势,为企业的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开展差异化多元化发展方针,在企业现有的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业务中,组合团队,适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项目管理相关的业务。

(2)要“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即要根据市场供应关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古人早已告知我们要把生意做得长久的黄金法则是:注重诚信,戒骄戒贪。时隔千年这仍是现代商业成功的一大要诀。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白圭(战国时洛阳人,人称“商圣”),之所以成为一代商业巨贾,是他致富取财有道,在经商活动中常从大处着眼,通观生意全局,在具体的买卖经营上从不贪图眼前小利,也从不靠阴谋诡计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欺诈牟利。在今天监理行业艰难发展的时期,企业必须用切合实际又富有开拓性的发展方针应对市场。如制定并实施微利战略,在保证项目基本成本和留足一定的发展基金后,运用市场竞争法则,在正当范围内让利于业主;或为业主提供相关的免费服务,以维护客户凝聚人心。

(3)要“务完物”,即注意商品的质量达到尽量完好。为了做到“务完物”,必须重视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执业能力,以使企业各业务范围内,每个项目的现场操作和内业资料,都能做好做精,企业各职能部门为项目做好后勤保障和协调工作,整体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以说“计然之策”,用之于国则国富,用之于家则家殷。学以致用,据此我们可以预言用之于企则企强。

4 结 语

古代先贤所开创的经商哲学、经营理念、商业法则,组成了厚德载物的中华商魂,是今天经济生活中各种经营活动的灵魂主宰,是活水源头。在建筑市场内,各工程咨询管理企业之间角逐的不仅是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继承和弘扬商业文化的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实力。为此,必须下大力量引导和培养经营人员学习传统的商业文化,理解并运用其精髓,尽力做到儒家倡导的“生有仁、交有礼、行有义、思有智、言有信”,企业的经营升级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亿平.关于我国商业伦理的现状与思考[J].商业现代化,2010(25).

[2]邵云.传统文化和商业伦理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104(2014)12-0030-03

收稿日期:2014-09-02

作者简介:金怡,男,工程师、招标师,北京英诺威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公司经营工作。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义街5号5层3-510号 北京英诺威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