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的迫切性及具体应用实例

2014-04-16 01:16陈方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陈方方

摘 要 残疾儿童是社会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特殊教育也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群体的全面发展,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理应落实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而不是仅仅关注一般学生。就特殊教育的基本现状及重要性、遇到的问题、教育技术为特殊教育服务的必要性、具体实例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iPad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10-03

Importan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pplying to Special Education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 Examples//CHEN Fangfang

Abstract Disable children are what the society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on, so special educ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ducation. The highly-develop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in every area of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special children get overall development not only the general groups. This essay will talk about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special education and the urgenc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pecial group.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Pad

1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特殊教育,即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这些盲童、聋童、智力落后儿童、超常儿童、言语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和多重残疾的儿童能够使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学习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保障自己的日常生活。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由全体公民来共同维系的,而特殊群体在广大公民中占有不容忽视的比例。随着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以及人文关怀的凸显作用,保障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促进残疾儿童的基础教育,既是我国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体现,更是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 国内特殊教育现状

国内特殊教育的社会评价 我国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角色体现,投入文、理科及艺术等学习领域的专用教学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都面面俱到和丰富起来。但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方面还包括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政府的主动性,解决特教教育中的不平衡因素,为特殊教育的正常进行和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教育中教育技术使用概况 以北京市为例,数据显示,该市包括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培智学校、综合学校及特教班的所有特教学校,共计23所。其中各类特教学校设备的具体数据如下所示。调查显示,各个学校的文科领域专用教学设备的达标率都不是很高,具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学设备的学校还不到总数的20%,相对来说占比比较高的语文类教学设备也只有30%左右的学校具有,所以文科领域的专用教学设备需要进一步提升。

该市特教学校学生通用设备和基本的常规教学设备配备较为充足,可以满足学生和教师日常的教学需要。但是,总体来说,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配备还需要加强,大部分学校缺少必要的信息化电子教学设备以及系统平台,不利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理科方面,基本可以满足盲校、聋校七年级(含)以上进行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通用仪器、测量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和图片、演示器、玻片、实验安全保护用品等设备。中学具有理科领域教学设备的学校占比不高,均在20%以下;小学的理科领域专用教学设备虽然比中学的高一些,但最高占比也不超过30%。因此,该市的特教学校在理科领域的专用教学设备方面也需要加强。

该市特教学校的劳动与职业技术教室设备、听力检测室设备以及个别语训室设备等相对基本和常用的专用教室教学设备的配置情况还是较为理想的,相关单位和学校对这些设备的投资力度也较大。不仅如此,部分特教学校还依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具体情况,配置了一些《特教标准》未要求的专业教室教学设备。然而,比较而言,视功能训练室设备、感统训练室设备和美工教室设备等较为前沿、具有针对性的专用教室教学设备,由于教室本身缺乏等相关原因配置率较低,亟待发展。

3 教育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国外经验和具体实例

教育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遇到的挑战与盲区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来看,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使用情况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其他一些经济发展不平衡甚至落后的城市和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更令人忧虑。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发展遇到的挑战和盲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如计算机房、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标准化设计的同时缺乏为少数残疾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中的大多数多媒体设施设备如投影仪、幻灯片、电脑、多媒体课件等一切软硬件只适用于一般学生,专供残疾人群使用的软硬件很少。例如:盲童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图片、视频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强学习,聋童不能感受到声音的吸引力来提高学习兴趣,这些适用于普通孩子的课件在特殊儿童身上就不能达到一般的效果。

2)网络教育对特殊儿童是受限的。建立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育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变得灵活方便。这些特点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没有体现得那么突出。因为特殊儿童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访问网络,他们需要协助、需要指导,这就使他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的空间、时间还是受限的。

3)残疾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低。信息素养是现在社会极度关注并强调的一个概念,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有一批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使用、传播、创造、评价等。信息素养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有的失去了捕捉信息、识别信息的敏捷性,有的失去了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的独立性,有的失去了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精确性。所以从整体来说,特殊群体与一般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相比要低得多。

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特殊群体在获取信息时的法律条规,能够辅助特殊群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设备的缺乏,政府对特殊群体的持续关注度等,都成为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如何解缓解这些问题,使得特殊群体更好地学习、生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教育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益处。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课程材料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极大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在角色扮演、真实模拟的环境中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学习效果。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惠及到这些特殊群体,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到特教领域将不再遥远,特殊群体的整体信息素养、知识水平、技术水平都将达到新的高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2003年和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目标“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区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也终将会实现。

2)特殊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育技术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学习者:普通教育中的学习者、成人教育的学习者以及特殊教育中的残疾人群。特别对于特殊教育应该是从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中最易受益的领域。根据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中的经验

1)美国——将特殊教育的需求放在首位。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特殊教育在美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早在1997年就修订了特殊教育法,使得在身体、智力和其他各种因素上发展存在特殊需求的特殊儿童,都可以得到学校的帮助。其中特殊教育中的无排斥、无歧视、适当教育、最少受限制等原则,使得特殊儿童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是我国特殊教育需要借鉴的原则。

2)日本——分类教学、注重差异。日本的特殊教育经过“明治维新”、二战及二战结束后三个时期的发展,不仅使义务教育的年限得到延长,更使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从特殊教育的学科设置可以看出,除了日常的学科课程之外,还有道德教育、社会特别活动学习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开设的养护训练等,更有针对不同聋童、哑童、情绪障碍儿童等不同特殊类型的教育方法,注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

3)英国——淡化残疾人的身份。英国不把聋童、哑童、情绪障碍儿童等进行细致分类,而是统称为“学习障碍者”,目的就是淡化残疾人的身份,确保他们可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或接受个别辅导,没有特殊对待。而且政府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来保障特殊教育,使残疾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

以上三个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的分类教学的教育举措,不歧视不忽视的教育原则,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同样,当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时,如何做到让特殊儿童的学习的便利实现最大化,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4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中的实例及分析

信息技术打开特殊教育的新天地 以iPad为例的平板电脑作为新型移动终端,其特有的轻薄、便携、触屏交互、人性化操作、多媒体功能等特征,使其成为改变现代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重要设备。除了为普通学生和人群带来便利,还为特殊教育的群体带来了福音。例如,iBaldi是由加州大学开发的一款帮助听力缺陷学生学习语言的软件,它可以兼容iPhone和iPad,在平板上可以通过拖拽、捏合等手势改变3D人物的面部方向和大小。该软件提供“面部”和“剖面图”两种视图,使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发音时口腔和舌头的变化。

对于听觉障碍的学生,该软件提供了两种辅助指示方式。1)动画人物面部线索:鼻孔前的红点指示m或n等鼻音,从嘴部发出的点簇指示s和sh等摩擦音;圆圈表示d和v这样的发音。2)剖面图中人物头部的红、白、蓝色区域也用于指示鼻音、摩擦音和清浊音发音部位的信息。软件截图如图1所示。

分析iPad对特殊教育的利与弊 iPad内置的触摸屏能够实现触摸、滑动等简单的操作,适用于特殊人群中的肌肉及骨骼疾病的学生;字体及图片等缩放功能能够缓解视觉障碍学生的压力;自动朗读文本功能可以协助听觉或认知障碍的学生。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特殊群体的用户群狭窄,用于特殊学生的软件大多是由专门的教育研究人员开发,开发成本很高,在人群中无法深度普及,特殊教育现阶段在中国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5 结语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由于身心等各方面的特殊原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自发地或者在有协助的条件下使用现代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思考的话题。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落实到各个领域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抉择,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相信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会为特殊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EB/OL].[2013-10-1].http://baike.baidu.com/view/8852.htm.

[2]佟月华.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0(4):27-30.

[3]杨民.当代日本的特殊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0(4):31-34.

[4]韦小满.英国的残疾人与全纳性学习[J].现代特殊教育,2001(1):47-48.

[5]张家年,朱晓菊,程君青.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盲区:残疾人群的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06(4):13-15.

[6]周惠颖,陈琳.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3-17.

[7]李青,王涛.基于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软件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2(8):98-103.

1)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如计算机房、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标准化设计的同时缺乏为少数残疾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中的大多数多媒体设施设备如投影仪、幻灯片、电脑、多媒体课件等一切软硬件只适用于一般学生,专供残疾人群使用的软硬件很少。例如:盲童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图片、视频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强学习,聋童不能感受到声音的吸引力来提高学习兴趣,这些适用于普通孩子的课件在特殊儿童身上就不能达到一般的效果。

2)网络教育对特殊儿童是受限的。建立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育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变得灵活方便。这些特点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没有体现得那么突出。因为特殊儿童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访问网络,他们需要协助、需要指导,这就使他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的空间、时间还是受限的。

3)残疾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低。信息素养是现在社会极度关注并强调的一个概念,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有一批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使用、传播、创造、评价等。信息素养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有的失去了捕捉信息、识别信息的敏捷性,有的失去了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的独立性,有的失去了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精确性。所以从整体来说,特殊群体与一般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相比要低得多。

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特殊群体在获取信息时的法律条规,能够辅助特殊群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设备的缺乏,政府对特殊群体的持续关注度等,都成为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如何解缓解这些问题,使得特殊群体更好地学习、生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教育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益处。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课程材料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极大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在角色扮演、真实模拟的环境中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学习效果。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惠及到这些特殊群体,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到特教领域将不再遥远,特殊群体的整体信息素养、知识水平、技术水平都将达到新的高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2003年和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目标“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区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也终将会实现。

2)特殊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育技术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学习者:普通教育中的学习者、成人教育的学习者以及特殊教育中的残疾人群。特别对于特殊教育应该是从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中最易受益的领域。根据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中的经验

1)美国——将特殊教育的需求放在首位。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特殊教育在美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早在1997年就修订了特殊教育法,使得在身体、智力和其他各种因素上发展存在特殊需求的特殊儿童,都可以得到学校的帮助。其中特殊教育中的无排斥、无歧视、适当教育、最少受限制等原则,使得特殊儿童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是我国特殊教育需要借鉴的原则。

2)日本——分类教学、注重差异。日本的特殊教育经过“明治维新”、二战及二战结束后三个时期的发展,不仅使义务教育的年限得到延长,更使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从特殊教育的学科设置可以看出,除了日常的学科课程之外,还有道德教育、社会特别活动学习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开设的养护训练等,更有针对不同聋童、哑童、情绪障碍儿童等不同特殊类型的教育方法,注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

3)英国——淡化残疾人的身份。英国不把聋童、哑童、情绪障碍儿童等进行细致分类,而是统称为“学习障碍者”,目的就是淡化残疾人的身份,确保他们可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或接受个别辅导,没有特殊对待。而且政府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来保障特殊教育,使残疾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

以上三个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的分类教学的教育举措,不歧视不忽视的教育原则,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同样,当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时,如何做到让特殊儿童的学习的便利实现最大化,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4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中的实例及分析

信息技术打开特殊教育的新天地 以iPad为例的平板电脑作为新型移动终端,其特有的轻薄、便携、触屏交互、人性化操作、多媒体功能等特征,使其成为改变现代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重要设备。除了为普通学生和人群带来便利,还为特殊教育的群体带来了福音。例如,iBaldi是由加州大学开发的一款帮助听力缺陷学生学习语言的软件,它可以兼容iPhone和iPad,在平板上可以通过拖拽、捏合等手势改变3D人物的面部方向和大小。该软件提供“面部”和“剖面图”两种视图,使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发音时口腔和舌头的变化。

对于听觉障碍的学生,该软件提供了两种辅助指示方式。1)动画人物面部线索:鼻孔前的红点指示m或n等鼻音,从嘴部发出的点簇指示s和sh等摩擦音;圆圈表示d和v这样的发音。2)剖面图中人物头部的红、白、蓝色区域也用于指示鼻音、摩擦音和清浊音发音部位的信息。软件截图如图1所示。

分析iPad对特殊教育的利与弊 iPad内置的触摸屏能够实现触摸、滑动等简单的操作,适用于特殊人群中的肌肉及骨骼疾病的学生;字体及图片等缩放功能能够缓解视觉障碍学生的压力;自动朗读文本功能可以协助听觉或认知障碍的学生。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特殊群体的用户群狭窄,用于特殊学生的软件大多是由专门的教育研究人员开发,开发成本很高,在人群中无法深度普及,特殊教育现阶段在中国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5 结语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由于身心等各方面的特殊原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自发地或者在有协助的条件下使用现代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思考的话题。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落实到各个领域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抉择,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相信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会为特殊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EB/OL].[2013-10-1].http://baike.baidu.com/view/8852.htm.

[2]佟月华.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0(4):27-30.

[3]杨民.当代日本的特殊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0(4):31-34.

[4]韦小满.英国的残疾人与全纳性学习[J].现代特殊教育,2001(1):47-48.

[5]张家年,朱晓菊,程君青.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盲区:残疾人群的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06(4):13-15.

[6]周惠颖,陈琳.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3-17.

[7]李青,王涛.基于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软件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2(8):98-103.

1)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如计算机房、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标准化设计的同时缺乏为少数残疾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中的大多数多媒体设施设备如投影仪、幻灯片、电脑、多媒体课件等一切软硬件只适用于一般学生,专供残疾人群使用的软硬件很少。例如:盲童不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图片、视频画面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加强学习,聋童不能感受到声音的吸引力来提高学习兴趣,这些适用于普通孩子的课件在特殊儿童身上就不能达到一般的效果。

2)网络教育对特殊儿童是受限的。建立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育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变得灵活方便。这些特点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没有体现得那么突出。因为特殊儿童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访问网络,他们需要协助、需要指导,这就使他们不可能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的空间、时间还是受限的。

3)残疾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低。信息素养是现在社会极度关注并强调的一个概念,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有一批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使用、传播、创造、评价等。信息素养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特殊儿童由于自身的特殊原因,有的失去了捕捉信息、识别信息的敏捷性,有的失去了交流信息、传播信息的独立性,有的失去了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精确性。所以从整体来说,特殊群体与一般群体的信息素养水平相比要低得多。

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特殊群体在获取信息时的法律条规,能够辅助特殊群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设备的缺乏,政府对特殊群体的持续关注度等,都成为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如何解缓解这些问题,使得特殊群体更好地学习、生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教育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益处。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课程材料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极大营造逼真的学习环境,在角色扮演、真实模拟的环境中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学习效果。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惠及到这些特殊群体,那么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到特教领域将不再遥远,特殊群体的整体信息素养、知识水平、技术水平都将达到新的高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2003年和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目标“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面向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和知识,使个人、社区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也终将会实现。

2)特殊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育技术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学习者:普通教育中的学习者、成人教育的学习者以及特殊教育中的残疾人群。特别对于特殊教育应该是从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中最易受益的领域。根据AECT'94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影响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中的经验

1)美国——将特殊教育的需求放在首位。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特殊教育在美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早在1997年就修订了特殊教育法,使得在身体、智力和其他各种因素上发展存在特殊需求的特殊儿童,都可以得到学校的帮助。其中特殊教育中的无排斥、无歧视、适当教育、最少受限制等原则,使得特殊儿童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是我国特殊教育需要借鉴的原则。

2)日本——分类教学、注重差异。日本的特殊教育经过“明治维新”、二战及二战结束后三个时期的发展,不仅使义务教育的年限得到延长,更使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从特殊教育的学科设置可以看出,除了日常的学科课程之外,还有道德教育、社会特别活动学习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开设的养护训练等,更有针对不同聋童、哑童、情绪障碍儿童等不同特殊类型的教育方法,注重受教育者的差异性。

3)英国——淡化残疾人的身份。英国不把聋童、哑童、情绪障碍儿童等进行细致分类,而是统称为“学习障碍者”,目的就是淡化残疾人的身份,确保他们可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或接受个别辅导,没有特殊对待。而且政府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来保障特殊教育,使残疾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教育。

以上三个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行的分类教学的教育举措,不歧视不忽视的教育原则,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同样,当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时,如何做到让特殊儿童的学习的便利实现最大化,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4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中的实例及分析

信息技术打开特殊教育的新天地 以iPad为例的平板电脑作为新型移动终端,其特有的轻薄、便携、触屏交互、人性化操作、多媒体功能等特征,使其成为改变现代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重要设备。除了为普通学生和人群带来便利,还为特殊教育的群体带来了福音。例如,iBaldi是由加州大学开发的一款帮助听力缺陷学生学习语言的软件,它可以兼容iPhone和iPad,在平板上可以通过拖拽、捏合等手势改变3D人物的面部方向和大小。该软件提供“面部”和“剖面图”两种视图,使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发音时口腔和舌头的变化。

对于听觉障碍的学生,该软件提供了两种辅助指示方式。1)动画人物面部线索:鼻孔前的红点指示m或n等鼻音,从嘴部发出的点簇指示s和sh等摩擦音;圆圈表示d和v这样的发音。2)剖面图中人物头部的红、白、蓝色区域也用于指示鼻音、摩擦音和清浊音发音部位的信息。软件截图如图1所示。

分析iPad对特殊教育的利与弊 iPad内置的触摸屏能够实现触摸、滑动等简单的操作,适用于特殊人群中的肌肉及骨骼疾病的学生;字体及图片等缩放功能能够缓解视觉障碍学生的压力;自动朗读文本功能可以协助听觉或认知障碍的学生。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由于特殊群体的用户群狭窄,用于特殊学生的软件大多是由专门的教育研究人员开发,开发成本很高,在人群中无法深度普及,特殊教育现阶段在中国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5 结语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由于身心等各方面的特殊原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自发地或者在有协助的条件下使用现代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思考的话题。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落实到各个领域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抉择,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相信特殊教育的信息化会为特殊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EB/OL].[2013-10-1].http://baike.baidu.com/view/8852.htm.

[2]佟月华.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0(4):27-30.

[3]杨民.当代日本的特殊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0(4):31-34.

[4]韦小满.英国的残疾人与全纳性学习[J].现代特殊教育,2001(1):47-48.

[5]张家年,朱晓菊,程君青.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盲区:残疾人群的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06(4):13-15.

[6]周惠颖,陈琳.应用促进公平:特殊教育中的信息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3-17.

[7]李青,王涛.基于平板电脑的特殊教育软件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12(8):98-103.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