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路改建项目建设管理思路探讨

2014-04-16 03:49韩作新胥俊鹏
交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

韩作新 牛 伟 胥俊鹏

(济南市公路管理局 济南 250014)

公路建设牵扯点多、线长、面广,受社会制约越来越大,社会关注越来越明显。在公路改建项目建设中,不但要确保质量、安全,还要保畅通,避免环境污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笔者结合近几年济南市公路改建项目管理情况,提出思路供探讨。

1 强化前期管理,科学确定方案

与新建公路相比,公路改建项目约束条件更多,原有道路经多年使用后自身及周边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在改建工程设计前必须做好老路的调查勘测工作,在充分调研、慎重决策、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开展前期工作,为工程顺利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1)道路交通量调查、分析。认真做好交通量调查,可以为预测改建项目远景交通量提供基础资料,为确定改建后的规模提供参考。对调查区域过去及现在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项目区域内路网交通量的变化趋势,交通流的组成、分布、运行特征等情况,选用合适的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未来的交通生成、交通分布、客货流量及其特性等。当前,我市南北向道路是地材(碎石、中粗砂、生石灰等)运输大通道,超载车辆较多,治理超载的力度偏弱,因此,特别要加强对超载交通的调查,可以借助收费站、检查站等社会条件,重点调查超载交通量、超载的比例、超载车辆构成等,对优化路面结构、桥梁结构提供足够数据。

(2)道路沿线规划调查。调查改建项目既有道路的技术状况及适应程度,全面收集道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资料及发展规划,掌握详实的基本数据,结合预测的该路段交通发展水平和运量,提出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特别是要加强对沿线原有排水设施的调查力度,因受修建时间较长、道路两侧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原有排水设施可能已经不能有效利用。

(3)病害成因调查、分析。设计单位在确定工程设计方案之前,必须对老路进行调研和评价,可采取钻心取样、地质钻探等形式,调查既有道路的使用情况。对于路基,要调查旧路路基的填筑材料、损坏情况,分析病害的种类、规模、原因等,并在施工期间,对路基不同类型的病害进行彻底处理。对于路面,要对原路面破损程度进行分段评价,分析路面破坏原因,分段拟定路面改建方案。

(4)改建方案多方论证。为避免盲目性,确保设计质量,要全面收集原有道路现状资料,并根据改建工程的特点和道路沿线经济、交通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改建规模、标准,拟定几个不同的建设方案。通过广泛调查和充分征求有关单位、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就不同的建设方案在经济合理性、工程可行性和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提出最终推荐方案,作为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设计的依据。

(5)加宽路段路床设计。加快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难点之一是新老道路结合部位的施工,因此设计中应针对新老路加宽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①老路自然沉降已经结束,为避免不均匀沉降,应提高加宽路段的压实度1~2个百分点;②细化新老路结合部位的设计,建议增加玻纤格栅等横向连接材料,提高整体性;③合理选择填筑材料,确保新老路填筑材料基本一致;④合理确定加宽部位,建议将老路部分利用在重载交通一侧,新建部位利用在相对轻载交通一侧;⑤加大检测频率,加强监理旁站,确实达到设计标准,避免不均匀沉降。

(6)再生材料循环利用。根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的要求,为科学实现节能减排目的,建设中应合理利用老路材料,对挖补材料、铣刨材料、找平挖除材料等进行有效利用,避免乱扔、乱弃,污染环境。基层可采用就地冷再生作为底基层使用,面层可热再生作为路面下面层使用,推广使用温拌、冷拌等沥青路面新技术。

2 强化建设管理,合理组织施工

(1)科学确定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老路能否正常安全运营,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成本、质量和安全,甚至决定着改建目标的成败。对此,在开工前应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公路改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统筹考虑整个施工过程,编制前应认真消化设计文件,充分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和信息,合理确定施工平面布置及安排施工顺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制订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方案编制时应综合考虑工程的特点,即对人力、材料、机械、资金、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空间)等主要要素,根据其实际所处的环境和施工工期等进行合理的组织,既要考虑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还要保证桥涵结构物改造、路基路面施工等需要的工作断面、合理养生工期,以实现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施工。同时,要确保路基桥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使改建工程达到成本低、质量好、工期短和安全的目标。

(2)合理划分施工标段。标段划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标段划分应考虑工程的特点,有利于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分标段招标的,招标人要合理划分标段,合理确定工期,充分考虑各标段之间的协调配合和有机衔接。施工标段的确定应有利于施工单位的合理投入和机械化施工,沥青路面的基层和面层尽量安排在同一年内施工。

(3)强化细节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关键是抓好每一个细节,强化细节控制。按照交通运输部“五化”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四化管理”的要求,全面贯彻“日常管理精细化”理念,打造统一、规范、有序的施工标准化、精细化体系,进而实现对过程、安全、质量、工期的有效控制。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思路,摒弃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到微观细节,在吸取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堵塞漏洞,将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环节纵横交错地实施精细化,在错综复杂的管理系统里体现和落实精细化,从而实现管理过程化、过程程序化、制度规范化、实施精细化的工作目标。科学把握“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三大原则,切实落实“精、准、细、严”四大要求,把粗活做细、把细活做精,保证工程局部和细节都满足技术规范,力争达到艺术品的精致要求。

(4)强化特殊部位的管控。施工中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强化关键部位和特殊部位的控制,采取高标准要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要求各施工、监理单位重视特殊部位的施工工艺控制,加强质量检测力度,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例如,对于池塘、老路边沟、高填方路基等特殊部位的施工,可采用强夯工艺提高其密实度,加强路基弯沉值和地基承载力等检测,确保路基施工质量。另外,及时完善急弯、临水、高路堤、易塌方等公路特殊路段、危险路段等特殊部位的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工程安全。

(5)开展标准化施工。全面贯彻“工程施工标准化”理念,按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标准化控制”的原则,先后编制了一系列路网改建工程标准化建设指南和精细化施工指南,规范和完善路网改建工程的施工程序和方法。按照“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要求,坚持从源头抓起、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强化检查验收,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真正把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落到实处。

3 强化质量控制,建设优质工程

(1)加强原材料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把关控制不严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原材料管理,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在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采购、进场检验、现场控制等各个环节上,严格落实参建各方质量责任,加强过程控制。加强对原材料的源头管理,对沥青、水泥、钢材、伸缩缝等进行严格的质量准入和控制,严格按照规范及合同文件规定的频率、检测指标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抽检,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场使用,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质量。施工单位应建立规范的原材料管理台帐,按照标准化工地建设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存放,各种材料必须分类堆放、整理整齐,标识牌上清楚标明材料名称、产地、规格、数量、检验状态,露天存放的要做好相应的防护、保护工作。

(2)强化人员素质。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是组成这个体系的人员,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转效果,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转时,工程实体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建设管理人员、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的素质必须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力争通过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来确保公路改建项目优质工程目标的实现。

(3)强化工艺控制。加强建设环节工序管理,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根据“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原则强化施工工艺控制。实行“试验(首件)工程认可制”,按照“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经验推广”的原则,对首件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施工工艺,建立样板工程,以指导后续工程批量生产,预防后续批量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有效减少返工损失,缩短施工工期。建设单位制定了严格的旬月检查考核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通报的形式下发各施工单位,并督促整改,消除质量隐患。监理单位采用旁站、测量、抽查等技术手段,对施工单位的工艺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保证这些工艺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符合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组织施工,施工现场悬挂“关键工序验收公示牌”,确保上道工序没验收,下道工序不开工。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建立“施工质量责任卡”,落实责任追究。

(4)强化质量检测。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手段,加强监理试验室和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地试验室在通过工地标准化建设验收达标后方可承担试验检测任务,严格执行有关试验规范、规程要求。开工前,依据《招标文件》和《规范》明确各施工工序、各项技术指标的允许误差、检测频率和方法。施工中,加强试验检测,提前启动各类材料配合比试验,对重要的原材料、配合比的关键指标及施工现场混合料、工程实体的关键部位进行抽检和验证,实现工程质量的动态管理,保证工程实体质量。

4 强化过程控制,确保施工安全

(1)开展平安工地达标验收活动,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制订了建设“平安工地”实施方案,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安全问责制度;抓典型示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预防为主,着力抓好事故防范;制订了《“平安工地”内业资料归档管理办法》,确保档案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和“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有效结合,抓现场、抓基础、抓基层,探索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照省厅制定的“平安工地”达标标准要求,严格进行检查验收,我市所有在建改建项目全部通过“平安工地”达标验收。

(2)实行安全培训考核上岗制度。督促和引导施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培训教育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安全培训。爆破作业人员、电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熟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操作细则,熟练掌握技术交底内容;作业人员进入新岗位、新工地或采用新技术时必须进行上岗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3)严格安全费用投入审查把关。工程建设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落实人员、专项资金,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足额到位。在招标过程中,我们将安全生产费列入工程量清单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提取安全生产费。在中标单位进场后,又制订了《安全生产措施费使用办法》,规范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的管理、使用和费用申请等;实行监理工程师安全费用验收制,做到安全生产费专款专用。

(4)强化日常安全隐患检查治理。抓安全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要求各施工单位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专职安全员任副组长的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从施工驻地到工程现场,从人员管理到设备组织,进行全覆盖地排查。通过排查工作,认真查找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梳理、汇总,摸清存在问题的项目底数。对排查出的问题,区分情况认真处理,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落实责任、限期整改。

5 强化缺陷责任期管理

(1)强化公路巡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对所负责工程进行巡查,对发现的质量缺陷及时修复,遇雨雪天气或其他恶劣天气后,所有参建单位应立即安排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通过走访沿线乡镇政府及当地群众,发放宣传单、悬挂标语等形式,提升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加强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穿村路段、平交道口等部位的巡查,动员沿线群众积极举报涉路违法行为,形成共同打击破坏公路等违法行为的良好态势。

(2)严格交接程序。与施工、监理单位共同对路基、路面、沿线设施等进行详细检查,对未完工缺陷工程分类登记,列出清单,明确各单位职责和完成期限,及时做好对施工及监理单位的检查督导工作。

(3)强化日常养护。突出抓好路面保洁,实施全天候保洁,及时清理路面杂物、路肩与绿化平台的垃圾,避免漏撒、油污等对路面的破坏;强化对沿线桥涵、构造物、排水设施使用情况和路面病害等情况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4)开展路域整治,提升路容路貌。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进行绿化新植,重点路段实施远乔、中藤、近花草等生态绿化模式;整理绿化边坡,增强边坡防护功能;以穿村路段为重点,清理路侧垃圾、堆积物;集中整治摆摊设点、随意停车加水等现象。

6 结语

公路改建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原有公路的等级标准,方便广大群众出行,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增进区域间的联系起到重要作用。科学的工程管理决定着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充分的前期工作,合理的施工组织,强化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并将工程管理延伸到缺陷责任期,能够更好地提升改建项目的品质,真正实现老路旧貌换新颜。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施工
“质量”知识巩固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子午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质量投诉超六成
扶贫村里施工忙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