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源区寻乌县稀土废弃矿山治理建议

2014-04-16 23:44汪林清欧阳翠凤刘良源
江西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东江源区稀土

汪林清,欧阳翠凤,刘良源

(1.修水县林业局,江西 修水332400;2.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江西 南昌330032; 3.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江西 南昌330077)

1 基本概况

1.1 自然概况

寻乌县处江西的东南端,赣粤闽3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接广东兴宁县、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跨北纬24°30'40″~25°12'10″,东经115°21'22″~115° 54'25″,面积2 352 km2[1],辖7个镇、8个乡、6个居委会,173个村委会,人口31.7万人(2011年),其中乡村人口26.5万人。长宁镇城区11.56 km2,4.9万人。

该县地处武夷山与南岭交汇处,东南连武夷山余脉,西北接九连山支脉,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75.6%,丘陵14.3%,平原10.1%。主要河流东江源寻乌水,自北向南贯纵县境大部。只有罗塘河注入贡水,其余剑溪河、马蹄河、龙图河、篁乡河、大信河、柱石河均流入东江。流域面积2 051.65 km2。

林业用地面积19.20万hm2,果园(蜜桔、脐橙)3.3万hm2,灌木林地15.28万hm2,活立木蓄积量526.54万m3,森林覆盖率75.8%,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144.28亿元[1]。主要以杉、松、毛竹为主,还有其它自然裸露地、水田、旱地、水体等土类面积,是一个“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山区县。

1.2 经济社会概况

2012年,GDP总值40.2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97亿元,占27.0%,第二产业13.13亿元,占33.0%,第三产业16.1亿元,占40.0%[2]。证明第二产业比重偏小,所幸第三产业有所上升,但仍然是个农业县。县级财产总收入2.96亿元,2010年城镇职工年均可支配收入2.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 186元,仅是全省8 781元的36.28%。

工业主要以水电、稀土为两大支柱产业,有“江南水电大县”、“稀土王国”之称。水电装机容量10万kW,斗晏电站装机容量3.75万kW,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县办电站。县城以南约150 km2范围内,储藏品位很高的大型稀土矿,探明储量约39万t,其它工业有稀土加工、果品加工、冶炼铁矿业、建筑业等。

1.3 旅游资源

县城南面马蹄岗为毛泽东1930年寻乌调查的旧居、罗塘谈判遗址、古柏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有云盖岽、青龙岩、东龙温泉、河角温泉、周田客家屋、东江源森林公园等景区。

1.4 水资源

东江全长562 km,(其中干流长520 km),总流域面积35 340 km2。其中寻乌水在江西1 974 km2,定南水在江西1 631.44 km2,合计在江西省内流域面积3 605.44 km2,水资源总量47.67亿m3,输入广东境内29.21亿m3。其中11.0亿m3是香港的主要饮用水。

寻乌水在江西境内长100 km,流域面积1 974 km2。定南水在寻乌的流域面积77.645 7 km2,合计为2 051.65 km2。水质一般都在Ⅲ类以上,只有在枯水季节水质时有超标。

2 稀土矿开采遗留存在的问题

2.1 水土流失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开采稀土、钨矿遗留的尾砂未作处理和20世纪80-90年代稀土矿点遍地开花,而开发稀土又是最原始的“搬山运动”,导致大量地表植被遭受严重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年土壤侵蚀模数4 280 t/km2[3]。虽然绝大部分矿点已被关停、整顿和政府多年修复,但留下来的尾砂却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隐患问题。加之大面积的果业开发及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据统计,目前尚有水土流失面积4 830 hm2。同时水土流失又是面源污染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2.2 堵塞河道

由于开采矿山,造成废石堆放0.7亿t,尾砂排放累计1.38亿t,大雨过后(年降雨量1 600 mm),泥沙冲积下去,导致河床淤塞、抬高,防汛抗洪难度加大,直接对东深供水工程构成严重威胁。如斗晏水库河床1998年为海拔165 m,2008年就抬升至188 m,2013年为199.5 m,年均增长2.3 m。

2.3 造成水体酸性和土壤酸化

目前使用稀土开采的酸性原液浸漏法,大量灌注的酸性物质,导致水体酸度大,部分河段水质酸碱度为pH3(中性是pH7),还会造成地下水也会变成酸性,不能饮用。加上本身属酸性的红壤土,影响水生物的生长从而造成土壤酸化,植被难以恢复,矿山废弃地寸草不生,荒漠化严重。

2.4 淹没农田

由于目前没有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资金来源尚无制度上的保障,因而在遗留的矿山开发中的尾砂未建推土墙,暴雨成灾,泥沙俱下,淹没农田。

3 治理建议

3.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国家中央政府应协调跨省际流域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从1998年始至今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部门政策,为东江源区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江西省和赣州市及寻乌党委政府确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制定了“保护东江源一方净土,富东江源一方百姓,送粤港两地一江清水”的奋斗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

广东省、香港特区作为东江源保护的受益者,多年来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为保护东江源区做着努力,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广东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6家单位于2012年以粤环基[2012]14号文《关于开展“践行广东精神-感恩东江环保行”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的通知,以实现流域内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协调。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由中央政府协调,建立“保护者受益,受益者补偿”的机制和实施细则,提高实施效果。

3.2 加大宣传力度

在各种培训班、学习班、大小会议上和中小学及社区活动中,向民众灌输全民环保意识,增强使命感。走绿色发展之路,根据东江源区功能规划标准,找准区域发展定位,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模式,使之深入人心。

3.3 实行“三同时”制度

认真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稀土开发一定要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停产、整改。

3.4 实行生物措施修复

开展以小流域为单位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采取生物为主,工程为辅的方式,在废弃矿山实行生物措施种草栽树,恢复植被,提高矿区植被和森林覆盖率。譬如挖“竹节沟”,种植芒萁、葛藤、博落茴、盐肤木、松树、枫香等本土生长良好的植物。

3.5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广大稀土矿业科技人员研发出新的稀土开发新模式、新工艺,实行生产和环保双赢。

3.6 加强法治监管力度

执法部门对稀土矿山开采污染环境要及时查处,及时公示、及时提供推广环保典型,普及惠荫社会民众。

3.7 关键仍是资金加大投入

江西是老区,虽则中央对原中央苏区实行西部优惠政策,但底子薄、基础差。故希望广东省将香港每年交给东深供水工程的43亿元的水务费以东江源水量分成的方式分配给寻乌、安远、定南3县。建议从省级、国家层面尽早出台建立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将东江源区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尽快从财政转移支付、市场补偿、项目补偿、政策补偿方面入手。否则会造成恶性循环,受影响的是东深供水工程末端的香港700万市民。

3.8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考核责任制

将矿山环境保护列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责任制,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矿山环境保护当作自己家庭功课、作业来做,年终交叉检查、评审,奖罚分明。如有营私舞弊,违规违纪,按党纪国法处理。

4 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地,就是保护生命,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准则,希望东江流域每个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并落实到行动上。

[1] 刘良源,李玉敏,李志萌,等.东江源区流域保护和生态补偿研究[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政协江西省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东江源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情况的调研报告》[R].南昌,2013.

猜你喜欢
东江源区稀土
受焦化影响的下风向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冬小麦蒸散源区代表性分析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兴安落叶松林通量观测足迹与源区分布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渭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万绿水 东江请原创歌曲|全国征集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