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制创新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

2014-04-17 03:02童丰生曾华李慧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机构院校

童丰生,曾华,李慧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以机制创新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

童丰生,曾华,李慧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我国职业培训一部分由职业院校完成,一部分由社会培训机构完成。当前,我国职业培训因存在管理的条块分割、准入门槛不高、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而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及资源浪费,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探索社会职业培训的机制创新,加大监管力度,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提升职业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职业培训是我国国民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准备就业和已经就业的人员,以开发其职业技能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我国的职业培训一部分通过职业院校完成,还有一部分由社会培训机构完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就业前培训、转移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资助开展的培训项目名目众多,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等等。

一、当前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职业培训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但由于社会对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职业培训的管理、监督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职业培训的人才质量尚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岗位需要,职业培训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1.职业培训制度不健全

职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职业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职业培训法规,职业培训相关政策仅零散见于《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文件之中。职业培训制度的缺失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可有可无、职业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官办性强而市场生存力极弱等各种问题。

2.管理的条块分割模式既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又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我国负责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是人保和教育部门,此外,还有农业、科技、扶贫、工会、团委和妇联等部门或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种公益性培训。培训资源提供方的多元化体现了某些部门对职业培训的重视,但也存在资源的无谓损耗和管理的不规范问题。一方面,职业培训管理的条块分割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分散投入和项目的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因为某些培训项目主管部门本是职业教育的“门外汉”,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在所难免,培训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而且,这些非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培训一般缺少连续性,由其挂牌的教学基地往往过几年就“荒废”了,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3.准入门槛不高导致了培训质量的良莠不齐

一方面因为没有严格的职业培训质量准入标准,另一方面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或其它因素影响,某些办学质量不高的职校和培训中心也成为了培训基地,甚至有些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培训资格。这些培训机构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实力不够,培训过程中往往“偷工减料”,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相比城市,农村的职业培训机构往往更糟。据九江市政研室调查统计,全市将近有12. 7%的面向农村的基层培训机构,其培训设备、培训内容、培训技术落后老化严重,且基本上无固定培训场所,以致培训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培训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有优质资源,却难以争取到教育部门主管之外的培训项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上,要保证培训质量,避免重复投资,选择高职院校作为培训基地无疑是最理性的。

4.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有待增强与提高

培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许多培训机构师资达不到要求。据九江市人保局资料统计,该市有三分之一的培训教师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半数教师近三年来从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在职培训。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陈旧老化,已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于公办学校,私立学校的师资队伍学历更低、培训经历更少、教学能力更弱,私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可想而知。

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都是人力资源强国。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人力资源开发起点低、投入少、时间短,现今我国人力资源状况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还有很大差距。要把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化劣势为优势,对于尚不富裕的中国来说,大力开展职业培训理应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因此,全社会应充分意识到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职业培训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面临不断调整的态势,人力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匹配性矛盾随之日益突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这场金融危机漫延之际,我国部分外向型、低附加值、无核心技术企业破产倒闭,大批结构性失业人员涌入劳动力市场。在大量人群就业困难的同时,我国许多企业却陷入招工难的困境。企业用工荒的本质是“能手荒”、“质量荒”,是劳动者的技能结构落伍所致。解决问题的捷径就是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职业培训。

2.职业培训是“新四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我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所谓四化同步发展,就是要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辅相成。“新四化”必然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其中仅城镇化就需要培训亿万农村劳动力。尽管我国职业院校每年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但相对庞大的劳动力市场需要,仍然远远不够,更何况这些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许多还需要“回炉重炼”——参加岗前职业培训。对江西而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解决用工荒的途径之一。

3.职业培训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学习已成为提升个人社会地位、增加个人收益、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知识革命的快速推进,知识爆炸的时代特点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愈发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和相应的学习、工作、生活模式已经过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观念已被教育和社会各界广为接受。[1]社会成员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才能获得较强的工作选择、转换和适应能力,才能适应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地点转变的机遇与挑战。社会越进步,职业培训越成为劳动者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为满足个人对职业培训的需要,我国许多省份制定了面向人人的职业培训制度和规划。2012年,江西省政府就提出了“凡是有培训愿望的各类劳动者均可参加职业培训并享受培训补贴,以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全覆盖。”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培训质量

1.统一管理培训机构,统一配置培训资源

政府应设置一个负责协调各类培训的统筹机构——职业培训管理中心,将原本分属不同部门的培训项目和资源进行整合,以避免职业技术培训、管理、运行的重复与无序。该中心负责培训资源的配置和对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培训资源的统一配置,可以防止资源的浪费,保证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统一管理则可以保证各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相对均衡。

2.加大监管和审计力度,保证职业培训的质量

一是设置独立的职业教育行业评估机构,其组成人员主要是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该机构负责对职业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估,对条件不达标的培训机构有权建议主管部门取消其培训资格。二是对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进行更为严格的规定。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设施、设备条件都必须达标,才能获取培训资格。对于只追求盈利而不顾培训质量的培训机构,要终止其办学资格。三是审计部门要加大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防止黑箱操作,避免资金中饱私囊。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职教培训示范

主管部门应依据培训层次、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师资、培训效果等方面实力与质量的高低,评选示范性培训机构,在资源、政策上予其适度倾斜,做大做强示范性职教培训机构。建设示范性培训机构可以产生外溢效应,进而激发其它培训机构的培训热情,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氛围,提升整体培训质量。

4.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优质职教资源

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义务和责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院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与社会一般培训机构比较,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仅更加丰富,而且更加优质。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既可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又可节省硬件设备资金投入,达到双赢效果。然而问题是,高职院校空有优质资源,却往往无用武之地。我们建议:第一,尽量增加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份额,优先选择高职校作为培训基地;第二,加强高职院校与县城职校在培训项目上的合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以点带面,提升培训机构办学的质量。

〔1〕罗适平.对劳动者职业培训制度创新的思考[J].湖湘论坛,2010,(04):121-122.

〔2〕卢志鹏,胡林,周兴龙,卢涛.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江西省九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J].江西教育,2009,(09):3-4.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ccupational Training through Mechanism Innovation

Tong Fengsheng,Zeng Hua,Li Hui
(Jiu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ujiang,Jiangxi,332007)

The occupational training of our country is partly completed b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artly by social training institutions.At present,the low quality and resources waste of occupational training are result from section division,low threshold and poor training staff.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occupational training and explore new training mechanisms.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ccupational training;management;mechanism;innovation

G710

A

1009-9522(2014)01-0006-03

2013-12-28

童丰生,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本文系2013年度九江市第一批社会发展类科技指导性项目(项目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机构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