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古典诗歌之洪亮吉诗歌

2014-04-17 02:45刘文英
教育观察 2014年28期
关键词:乌江流域石阡洪亮

水 汶,刘文英

(1.铜仁学院中文系,贵州铜仁,554300;2.铜仁学院附中语文组,贵州铜仁,554300)

一、作者生平

洪亮吉(1746—1809),初名莲,改名礼吉,后改为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在经学、小学、舆地学、文学等方面均建树卓异。文学方面,他诗文兼美,诗学理论亦有独到见解,卓然立于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乾嘉诗坛。

洪亮吉“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1]11307,青年时期便颇负才名。但却在仕途路上屡经坎坷,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十五岁的洪亮吉才获得殿试一甲二名,以榜眼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乾隆五十七年(1792),洪亮吉47岁,拜贵州学政。“向例,未散馆翰林,无为学政者”[2]41;“未散馆而为学政,盖前此所希有也”[3]100。故此项任命实为“殊荣”。从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接印任事起,到乾隆六十年(1795)冬任满回京,洪亮吉为官贵州,在乌江流域生活共计三年。《清史稿》谓其“督贵州学政,以古学教士,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1]。《常州府志·人物传·洪亮吉》亦谓“贵州僻远寡闻见,亮吉购经史古籍给学官教授”[2]71。洪亮吉为贵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洪亮吉一生诗歌创作数量甚多,今存《附鲒轩诗》八卷、《卷施阁诗》二十卷、《更生斋诗》八卷、《更生斋续集》十卷,收其13~64岁所作诗歌五千五百余首。在任贵州学政期间,著《意言》二十篇、《释岁》《释舟》二篇、《贵州水道考》二卷,并由门下士校刊了《附鲒轩诗》《卷施阁》二集。此期诗歌作品,由他本人按时间顺序编入《黔中持节集》《关岭冲寒集》和《莲台消暑集》,后皆收进《卷施阁诗》。

洪亮吉喜山水,尚奇,每至一处,必有佳作。他自言“平生无别嗜,有景必搜索”“踪迹所至,几遍寰宇,缒凿幽险,冒犯霜霰,若饥之于食,渴之于饮”(《平生游历图序》)。洪亮吉每每登临吊古,抒发襟怀,因而留下了大量纪游之作。吴锡麒评其“生平嗜好山水,穷极险异,足迹所到,名胜殆周”[4]91;谢阶树评其“先生雅好游览,自吴越黔楚秦晋齐豫山水,履迹几遍矣,游辄有诗文,故生平著述甚富”[5]84。

洪亮吉任贵州任学政期间,利用视学之便,饱览了黔渝乌江流域的奇山异水,写了许多山水诗。直至晚年,他还写诗言:“我行遍天下,却爱黔中山,黔中山势尽壁立,出地万仞无弯环。”[6]1302黔渝地区、乌江山水为他提供了许多新鲜诗料,其诗写出了此地山水风情的奇景,新人耳目,趣味盎然,具有西南边陲的山水特征。

二、洪亮吉描写乌江流域的诗歌分析

其诗有直接写乌江的,如《渡乌江》二首:

出山殊有恋山心,飞浆迎人过浦阴。

百折水纹千折岭,急流时见点波禽。[7]754

江流中劈四山开,雨后江声怒若雷。

万朵白云空际落,错疑潮自海门来。[7]754

前者写出乌江水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气势。水波百折千回,山势迂回曲折,水势、山势相互竞势,更添气魄。后者先写乌江的力量与声威,彷佛江流中断,四山搫开,雨后江声如雷霆霹雳,颇具雄直之气;这种声势犹如乌江上空的万朵白云从空际降落,使人怀疑是否远在万里之外的海门潮水劈面而来。诗人借助联想与想象,将乌江潮水比作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的海门潮水,写尽了乌江的气势,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将至掌溪塘道中》其二写乌江支流掌溪:

客程难得片时闲,稳卧蓝舆出险关。

欲剩心情看江水,垂帘行过几重山。[7]766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忙里偷闲,乘船经乌江支流,在险峻的山岭中穿梭,船只速度极快,心情闲适而兴奋。

其诗《塘头舟行至思南府城外》,写出乌江流域特有景象:

青山至塘头,南北忽中断。

惊流适有几叶舟,一半舟行半登岸。

帆影欲入地,马嘶惊上天。

高高下下行不歇,马力反后帆居前。

双江合处波流拓,急溜平添水千斛。

高低桔柚合一村,五色石中鱼比目。

风帆北转飘雨丝,马上戴笠知多时。

舵楼半晌酣清梦,马背人愁湿衣重。

江流曲处城郭开,岸上一骑惊先来。

船头吹笳船尾鼓,湿雾惊开日刚午。[7]764

此诗中,“帆影欲入地,马嘶惊上天”句极有气势;“舵楼半晌酣清梦,马背人愁湿衣重。江流曲处城郭开,岸上一骑惊先来”二句,有景有情,极富意境,堪为此期诗人写乌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在乌江流域中下游的思南、石阡亦留下了一些诗歌。于思南,写过《过思南塘道中》《夜起至射堂看残月》《出思南府遵化门道中》《观音阁》《小崖关过思南塘道中》《雨发思南袁太守纯德鄒游戎宽率兵出小崖关相送即席附赠一首》等诗,其中尤以《过思南塘道中》最为著名:

高下田如百衲衣,人家初日启双扉。

草中尚有闲胡蝶,却恨芦花作雪飞。

转觉空山气候春,冥濛花气拂萧辰。

峰根独石谁来坐,时有松枝扫落尘。[7]767

前者写高高低低的梯田如同用许多小块布片拼合缝制成的百衲衣,在初日照耀下,农家打开大门;而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芦花纷飞,彷佛雪片一般,隐隐衬出诗人秋风中的惆怅。后者写萧瑟的清晨,花气弥漫,转觉已是春天。寥落萧索独石无人安坐,只有松枝时不时掠过落尘。诗句朴实无华,用语贴切自然,意境清新明朗,使读者产生无限想象。这正体现了洪氏作诗“精思独造”[8]2314,“呕心镂肾,总不欲袭前人牙慧”[8]2314的特点。

于石阡,诗人对其温泉可谓情有独钟

石阡城南温泉

石罅空濛逗烛光,访泉亭上拂衣忙。

半生莫讶尘劳甚,已试人间第七汤。

白石浑疑筑钓矶,流徙壁隙漾依微。

形神释后却危坐,蝙蝠吓人头上飞。[7]764

重浴石阡温泉

百里装方卸,孤亭马独来。

谁云此冬日,聊比坐春台。

磴削穿岩宝,屏虚障水隈。

奚童欵扉入,一线夕阳开。[7]766

雨夜至石阡温泉浴

月黑雨声愁,穿林到岭头。

似防汤谷沸,飞瀑入池流。

昨宵江水深,没却江干树。

老鹘无处栖,从人屋檐住。[7]791

第一首当是写诗人首次沐浴石阡温泉。迷濛水汽,石罅微光,彷佛迎接半生劳碌的诗人,诗人也惬意于“已试人间第七汤”(其自注:予所试温泉,直隶则盘山,陕西则临潼、盩厔,江南则黄山朱砂泉及和州、句容与此则七矣)。诗人似有一种特殊的“温泉情结”,任凭奇幻至极、喷薄而出的泉水浸泡。种种情趣,种种顿悟,涌起浓浓的诗情和诗意。诗人面对泉水,感叹世尘的烦恼劳顿被洗涤,被荡尽,于是在“形神释后”“危坐”。

第二首写出诗人迷恋于温泉的神奇美质,重浴石阡温泉。卸下行装,独行而来,沐浴于温泉之中,不由感慨谁说这哪里是寒冷冬日,分明是温暖和煦的春日。诗人如此迷恋石阡温泉,甚至雨夜也会造访。

第三首先写月夜雨声,诗人穿过树林到达岭头。温泉水流犹如汤谷沸腾,又如飞流瀑布涌入池水,极尽写出温泉的气势。

诗人数次沐浴石阡温泉,在那一圈圈水波荡漾处,有诗意在流淌;又在那一缕缕烟云袅袅处,有诗情在升华;氤氲水汽蒸腾,彷佛祥瑞之气萦绕。诗人把石阡温泉的灵气和沐浴后的超凡脱俗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尽石阡温泉的神妙与奇幻。

三、洪亮吉诗歌的特点

洪亮吉性格豪放不羁,《清史稿》载其“长身火色,性豪迈”,《常州府志·人物传·洪亮吉》称其“性刚急”[2]73,这种豪放使气的性格也使他的诗歌风格迥乎不同,被称为“诗文涉笔有奇气”[9]87。其诗歌理论,秘薇总结为“主性情,尚真气,重天趣,倡创新”[10]23-30;林少琴在总结为“不别宗派,自写性情,以学养性,独创一家”[11]73-74,都指出了洪诗尚新、尚奇、尚情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体现在洪氏作于乌江流域的诗歌之中。

洪亮吉此期所作诗歌往往清婉秀丽,有小谢的诗歌神韵。如其《夜起至射堂看残月》“好是四更山月上,独来亭里听滩声”[7]765;《观音阁》中“老树绿零前夜雨,夕阳黄破半城烟”[7]765;《小崖关》里“足底先惊万叠山,半空楼阁自回环”[7]765“日影镜光偏照耀,鸟声人语合绵蛮”[7]765等,语言清丽秀雅,意境清新自然,尤其“老树绿零前夜雨,夕阳黄破半城烟”[7]765句,属对工整,写景如画,诗歌不工而工。洪亮吉此期诗歌语言往往不避俚俗,多明白如话的口语,如其《出思南府遵化门道中》中的“一山方如筐,一山圆如筥”[7]764等。其诗不喜用典,不用僻字,出奇创新,总不欲拾人牙慧。彭元瑞称其诗“哦诗作作更有芒,宁失不工句必强。残脂剩粉此间习,得之足令气激昂”[8]1979,可谓一语中的。

[1] 〔清〕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6.

[2] 吕培.洪亮吉年谱[M].香港:崇文书店,1973.

[3] 〔清〕秦瀛.翰林院编修洪君墓表[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4] 〔清〕吴锡麒.翰林院编修洪君墓碑[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5] 谢阶树撰.洪稚存先生传[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6]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第四册[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7]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第二册[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8] 〔清〕洪亮吉.洪亮吉集:第五册[M].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

[9] 〔清〕赵怀玉.翰林院编修洪君墓铭[M]//吕培.洪亮吉年谱.香港:崇文书店,1973.

[10] 秘薇.洪亮吉诗歌创作及其诗歌批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8.

[11] 林少琴.超越宗派:洪亮吉诗学理论初探[J].湖湘论坛,2008(6).

猜你喜欢
乌江流域石阡洪亮
清朝乾嘉时期名人洪亮吉
李洪亮作品
脱贫攻坚中,石阡苔茶品牌创新问题与策略研究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乌江流域34县市共商保护和发展
石阡温泉——四百年历史古温泉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乌江流域径流影响分析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被人遗忘的港口
——石阡港——兼议石阡港对明清石阡经济的影响
乌江流域降水径流响应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