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构建

2014-04-17 04:45程诗莉刘训来
教育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济法法庭会计专业

程诗莉,刘训来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经济法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经济法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各种涉法工作的实践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等。然而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结合会计专业的实际。比如诊所式教学法,它是一种法学教育模式,一般是法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法律“诊所”中对案件予以法律上的“诊断”,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法律应用能力。可笔者以为,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较全面的法律知识,具有良好的法律判断、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针对他们采用诊所式教学法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说,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及其具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现在采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让这种方法发挥良好的效果,笔者以为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择合适的案例,二是案例教学法须灵活运用。

(一)案例的选择

在课堂中,我们应结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应该贴近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争议性且难易适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讨论案例的兴趣。可选择能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案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在经济法的教学中,案例法主要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先行思考,然后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通过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知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奔主题且形象生动,花较短的时间就能让学生理解一些重要的原理、制度等,教师也容易掌控教学进度。

第二,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后,教师可选择法律关系较多的案件,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分析责任的承担和纠纷的解决,教师加以适当地引导。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运用能力。但这种方式耗费时间较多,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进度不易掌控。

笔者以为,以上两种方式应结合运用,既要考虑到学时的限制,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方式,实现两种方式的合理搭配。

二、项目教学法

经济法课程中涉及的知识应用性很强,会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可能会用经济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所以在经济法课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综合性运用经济法知识的项目。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法,贯彻职教改革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关键是确定合适的项目。关于项目的确定,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应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确定项目

比如学习完破产法,可让学生进行模拟清算,了解破产清算程序和破产分配顺序,这是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比如学习完合同法,可让学生模拟订立合同,了解如何订立周全的合同,防范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思考在遇到他方违约时可以采取何种救济办法,以及如何解决纠纷等。这也是会计学生就业后需要掌握的一种实践能力。学生通过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既领会了法律规定,又提高了核心职业能力,且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基础选定难度适中的项目

并非所有实践性强的领域都适合搞项目教学。比如学习完企业法,可让学生分组,然后以公司发起人或合伙企业合伙人的身份模拟设立公司或合伙企业,完成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的制定。但在公司的设立中,股份公司的设立条件高,设立程序复杂,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那么就可以安排学生模拟设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有限责任公司章程。

(三)应适当安排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项目教学开展过于频繁,大家疲于应付,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项目教学应该少而精,一学期开展两次左右为宜。

三、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及其他电子设备来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高校的教学课堂上基本普及。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教学设备,使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比如在商标法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的保护,笔者选取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电视节目《谁是王致和》在课堂上播放。短短15分钟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如下信息:为什么要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进行保护,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保护,为什么要出台各种国际条约,以及国际条约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现,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比如,经济法课程中还会开展模拟法庭,但对法庭审理的程序问题,会计专业学生并不熟悉;而学生众多,将学生带入法院进行旁听观摩也不现实,笔者也通过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现了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笔者选取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庭》节目组录制的一档节目。这段视频完整地展现了庭审的整个过程,包括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宣判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这段视频,了解了法庭纪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律师的代理权限、如何举证、如何辩论等核心问题。可以说是花费较短的时间比较方便地了解了法庭审理的程序问题,为后期开展模拟法庭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指由教师设计典型案例并策划组织模拟法庭,通过让学生担任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能够提高案件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

在笔者的经济法教学中,模拟法庭法分两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一般模拟法庭放在经济法课程的最后环节进行,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做好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选取有一定争议性的案例交给学生,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然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各方的观点。接下来在课堂上由学生分角色陈述观点,现场进行辩论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这种方法占用的教学时间和资源较少,且比较灵活,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可以为模拟法庭的正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如前文所述,还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讨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模拟法庭的程序问题,为模拟法庭的开展做好准备。

(二)正式开展

首先是由教师选取适合模拟法庭的案例。笔者曾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但学生通常会在网络上选择现成的剧本,那已具有较为完整的庭审材料。在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只是对现有剧本进行较小的修改,基本上按照原有剧本进行表演。这样的表演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对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并没有多大作用。其次是由学生分组准备。可采取学生自愿分组的形式,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愿意扮演的角色。接下来就由学生分组、分角色准备庭审材料。鉴于学生众多,可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表演,为克服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缺陷,可以将不参与现场表演的学生也分到各小组,协助完成比如证据的制作、各种司法文书的写作等工作,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庭审材料的准备中来。在模拟法庭的表演中,不参与表演的同学可进行旁听。由于他们参与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且可以在表演结束后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因此他们对表演的关注度会大大提高。最后是现场表演和讲评。学生把前期的各项准备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学生的表演总会有不足,可以先由旁听学生发表看法,再由教师适当点评、总结,指出模拟法庭表演的优点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综合院校并不具备开展模拟法庭的硬件设备,但这些外在的条件,对模拟法庭的开展不会有大的影响。可以临时借用教室礼堂等,简单布置一个临时的庭审现场。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只是大概分类,相互之间并非绝对分开和独立。如前所述,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会存在交叉和重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实际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 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47-52.

[2] 朱长根,曾素文.基于课程评价视角的“经济法”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2(17):62-64.

[3] 张靖.浅谈经济法案例在教学中的选取与运用——以经济法本科教学改革为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2(6):82-85.

[4] 王赞.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80-182.

[5] 冷凌.试论模拟法庭在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及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36):157 -158.

猜你喜欢
经济法法庭会计专业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