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4-04-17 04:45任君玉
教育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实验室

任君玉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广西南宁,530004)

一、通信专业特色建设的目标

(一)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上独具特色

一个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建立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大的目标定位的基础之上。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本科,这个定位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应用型本科属于本科院校,应该具备本科层次教育的重要特点。那就是所培养的学生要综合素质强,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以使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将后劲十足,具有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这一点说明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和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第二,应用型本科和普通的二本或一本有区别。应用型本科专业不以研究而是以教学为导向,专业教育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合一,毕业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及灵活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信息化时代的重点专业。截至2006年,我国开设有通信工程专业的院校有240多所。若每个学校以平均每年100左右的人数招生,则各个院校专业建设、发展及学生就业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在宏观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契合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要在众多高校相同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口碑,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就必须在学院大的目标定位下具体思考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应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因此通信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和一本、二本、专科院校的学生竞争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二)通信工程专业特色建设的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加快三网合一、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热门专业,本院通信工程专业应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依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导向,尤其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方面突出专业特色的建设。

二、通信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专业规划,对于专业特色的建设就无从可谈。一个专业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否能具有自己的特色,必须看它是否具备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短期发展规划目标。而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本专业发展的左右臂,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在专业建设中作为首要的、长期的任务来抓,此外还要关注教材建设等。具体如下:

(一)专业实验室建设

目前,本院通信专业实验室已初具规模,但在下一代信息技术平台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逐步引入专业网络实训设备,力争建设现代化、开放型,全程全网的实验教学环境。根据专业中长期整体发展规划和硬件需求,本专业已经制订了2013—2020年的近期及中长期实验室建设发展计划表。

(1)2013—2014年,对已有光传输实训室进行续建,主要扩建光传输MSTP平台,增加学生组网实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2013—2014年,新建移动通信路测网优平台,主要切合专业移动通信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切合就业需求的实训机会。

(3)2014—2016年,建设物联网教学平台。

(4)2016—2017年,建设三网融合平台。

(5)2017—2020年,建设NGN软交换及电信业务开发平台,对学生层次进行拔高,主要对具备研发能力的学生进行岗前竞争力培养。

另外,在实验室的短期建设方面,还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学院已有实验室硬件资源:通信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并在目前通信热点——三网合一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将有关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院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将对专业老师的科研起到一定的带动和导向作用。同时,通过老师的带动,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可以同步发动专业教师开展专业知识系列讲座,使师生在相关专业知识技术方向有足够的认识;也可以以学院、学部级实践创新项目为平台,促使基础较为扎实、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逐渐进入相关课题的研究。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专业的办学质量。目前,本院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且大部分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就到学校就业的,工程实践能力较为欠缺。这种情况和学院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并且常抓不懈。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建设的效率,现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坚持“引进来,送出去”的原则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专业师资人才引入力度,招聘合我所需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双师型人才;另一方面应使在职老师获得一定的进修机会,送出去进行单科的学习或者培训,或者公派到企业挂职锻炼,以不断提高自有教师队伍的工程素养,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

2.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院际合作”补充师资力量

通过增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里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来专业讲学,在起到补充师资力量的同时,也可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具体应用、需求及动态。另外,开展院际合作,配套相关的政策,吸引同类院校专业的优秀教师前来讲学。通过这些方式弥补专业教师资源的缺乏,同时也为充分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参加各种学术团体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样可避免闭门办学,并使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得到及时、灵活的调整。

(三)教材建设

1.严格教材选用、审核制度

优秀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尤其重要。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为基础,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先选用优秀和重点教材。

2.教材建设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步骤

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来抓。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以国家统编教材为主,同时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加强教学教材建设,结合专业实验室硬件环境辅助编写部分实验及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教材。

(四)加强专业融合建设及相关培训

通信工程专业与院计算机、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关系密切,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以共享,特别是专业选修课的选修,可以加强互选,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知识。

在确保学生完成培养计划课程的基础上,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热门技术的培训,做到结合企业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出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

(五)配套相关的监督监管及评价机制

采取督导监督、教师评议、学生评价等方法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专业要做到定期检查专业教师的备课、上课情况,专业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应该负责对本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和人员的统筹安排工作,有计划地组织科研研讨、教学观摩、教学交流和经验总结等活动。

结合学院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监督制度及教学文件,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考风建设,教研室实行轮流听课制度,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互相交流学习。

三、结语

学院通信专业特色的建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多个方面花大力气、出新点子,使专业建设的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也需要通过院专业教师的努力探索,积极配合;需要结合大家之所长,在由小到大的范围内逐渐形成影响力,最终在专业特色建设上形成一股合力,使院通信工程专业彰显新一代信息技术且多学科融合的鲜明特色。

[1] 林江辉,李俊龙,胡锋,等.建设品牌与特色专业,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农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3):44-45.

[2] 陈景增.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80-82.

[3] 彭良福,张传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58 -59.

[4] 陈文艺,张继荣.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4):121-124.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实验室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