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艺术的“虚拟”与“抒情”

2014-04-17 04:49于錾鑫
剧作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虚拟抒情舞台

于錾鑫

舞蹈艺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演员们在舞台上用身体诠释对美的感受,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轻盈舒缓。他们通过肢体语言所表现的舞蹈动作,不仅仅是对内心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生活事物高度概括、提炼、加工后的艺术创造行为,也可以说舞蹈语言是一种更加艺术化的独特的语言形式。在众多的舞蹈语汇里,动作的“虚拟”与“抒情”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内容。

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剧目中常常会出现舞蹈动作,如策马、行船、抬轿、刺绣等等,演员在完成这些动作时大都采用虚拟象征的艺术手法。因为无论是马还是船,无论是抬轿子还是手拿绣花针,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不过是演员在用一根马鞭、一支船桨等象征性示意而已,但观众对这种意象化的舞蹈动作却在心理上能够接受,并看得津津有味。舞蹈《丰收舞》让演员们用黄色的纱绸尽情挥舞,以此表现出麦浪滚滚的艺术效果;舞蹈《金山战鼓》中的作战情节,通过击鼓的细节来呈现,演员一会儿跃上鼓面,一会儿围着鼓旋转,一会儿又是连续翻腾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实际战斗中是不会出现的,但是人们懂得这是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不会对这种虚拟的动作提出质疑,更不会有人认为这样表现会有失大将风度。相反,观众常常会被演员精湛的表演所感染,并由衷地献上热烈的掌声。近年来,我国舞蹈艺术家们与时俱进,用新观念、新思维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充分利用舞蹈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艺术特性,创造出很多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舞蹈作品。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水问》《春之祭》《黄河颂》等,这些艺术创作都很好地发挥了舞蹈虚拟性的特点,取得了很大成功。舞蹈艺术的虚拟性以生活为根本,遵循舞蹈自身的特点和艺术规律,形象地反映生活的本质,为舞蹈创作开创了极其广阔的表现途径。透过那些虚拟的舞蹈动作,透过那些具有象征意味的舞蹈形象的表达,人们会对舞蹈作品的意蕴产生丰富的联想,从美的艺术享受中获得心灵的启迪与净化。

在《诗经·大序》中我们可以查阅到一段对舞蹈艺术的精辟论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它告诉我们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特点,即舞蹈是人类在自身情感最鲜明、最激动时的一种肢体表现,因为人们的身体动作能够表达最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抒发内在的情感,让舞蹈演员充满创作的激情,使舞蹈表演充满魅力。我们大家熟悉的舞蹈如《雀之灵》《云南印象》《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有的绚丽多姿,有的气势恢宏,如同一首首抒情诗,一幅幅山水画,但它们又比诗画更为具体和形象化。事实上,人们提起舞蹈表演的抒情,常常会理解为动作的轻柔、缠绵等情感特征,从舞蹈形式表现来看,也可以认为只有那些节奏更为舒缓,动作更加柔美的舞蹈才更具有抒情色彩,但在舞台实践中,这样的观点显然有些狭隘,因为舞蹈的抒情特点应该有更为广泛的含义。《春江花月夜》《荷花舞》等舞蹈是抒情性的舞蹈,但粗犷的《蒙古人》《牧歌》《安塞腰鼓》等,也同样抒发了舞者内心的豪情,所以我们对舞蹈的抒情性的理解应该是广义的泛指。舞蹈艺术如果离开了对内心情感的强烈抒发,就会导致外在的模仿。舞台实践证明,缺乏强烈抒情色彩的舞蹈作品必然缺少诗情画意,一定会削弱舞台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因而,它对舞蹈作品的成败意义非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舞蹈艺术的虚拟与抒情是以有节律的、美化的人体动作为艺术手段来进行舞台展现的,它通过作品内容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同时,我们也看到,任何优秀的舞蹈创作,无不体现生动火热的时代风貌,折射深刻的人生哲理,让我们在欣赏之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让心灵得到净化,对生活充满信念,对美好的明天充满向往。

猜你喜欢
虚拟抒情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慧眼哲思对“虚拟”
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双阳』抒情十八大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