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功能受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4-04-17 05:11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网民监督政治

朱 涛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

互联网政治监督是一种新型的监督模式,利用好互联网政治监督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功能受到极大限制。

1 互联网政治监督功能受限的原因分析

1.1 我国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的缺位

互联网政治监督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兴的监督形式,同样面临着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的缺位,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导致其监督力度降低,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力。

公民的互联网政治监督范围、行为、权限等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在缺乏法律法规约束的网络上,随意发表没有事实根据的言论,滥用监督权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侵犯别人的隐私和权益,对被攻击者造成精神上的伤害,降低了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公信力,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功能发挥,背离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初衷。所以,规范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健全互联网政治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关于此类的法律很少,体系单一,内容不完善。

1.2 监督主体的制约性较低

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存在着监督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组成阶层不完整以及监督主体的非理性等问题,直接导致监督主体的代表性存在质疑,降低了监督主体的制约性,影响着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功能的发挥。

首先,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主体的人数相对于我国总人口数而言还比较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如图1。但这个数字不到我国13亿的总体人数的一半;而且,不是所有的网民都能参加到政治监督的行列。

其次,监督主体的组成结构不全面。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的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等具有明显的差距,并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能获得对等的消息,积极的加入政治监督活动中。《报告》得知,互联网发展的地域差异仍然很明显,北京市的普及率已经超过70%,而像云南、江西、贵州等省份互联网普及率不到25%。东部沿海省市互联网普及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北京、上海、广东等;而中西部地区不发达省市的普及率低于全国水平,像青海、内蒙古、甘肃、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市。

再次,我国公民对政治监督的认识还不到位,缺乏政治监督的意识,参与性不高。我国网民的政治监督意见并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使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功能受到极大的质疑。

最后,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主体情绪化严重。一方面,我国6亿多网民绝大部分由青年人组成。青年人的思想活跃,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成熟,对网络上的信息难以辨别真假,很容易附和那些煽动性的言论,很难避免不发布偏激的言论,偏离政治监督的轨道。另一方面,人们认为网络世界里,不受现实的道德法规的约束,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言论,所以很多人就在互联网上宣泄情绪、散布流言甚至恶意诽谤。

1.3 监督客体的消极回应

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客体主要是指政治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力机关的权力都来源于人民,并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首先,作为监督客体的某些领导干部具有严重的“家长制”作风,喜欢独断专权,不愿意接受来自人民监督,认为人民的监督会削弱政府权力,危及自身地位。其次,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摆正自己作为人民公仆的位置,只对上级领导点头哈腰,而忘却了为人民服务。对于互联网政治监督中反应的问题,总是互相推诿,草草解决,而不去究根问底,从源头治理。最后,我国政府的行为模式,没跟上互联网政治监督发展的步伐,政府仍然采取消极、滞后、封锁的行为模式来应付来自互联网的政治监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互联网政治监督中,政府的态度决定事件的发展方向。

1.4 互联网的政治监督管理体系仍不健全

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形式与传统政治监督的互动不足。现在我国的互联网政治监督主要是在论坛、博客等进行曝光和讨论,形成舆论压力,最终实现监督。但是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刚刚起步,与传统的政治监督缺乏有效的互动,难免会存在监督信息片面等问题,互联网政治监督和与传统的政治监督沟通不畅,信息传达不及时,导致监督部门的不重视,直到事件被激化,影响互联网政治监督的效果。

互联网政治监督的技术管理不完善。虽然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但是存在很大信息安全隐患。有些言论网民很难分辨出是非,有特殊利益诉求的个人或集体可以利用其可操作性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大肆宣扬自己的观点,引起网民的热议,使网民参与其中,最终控制民意的发展方向,实现自己的目的。

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性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大小小的商业网站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大网站都忙着占领市场份额,疏忽了管理和行业规范,导致互联网管理的缺位及行业自律性差等问题,最终影响了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功能的实现。

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体系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互联网政治监督有效性的降低,阻碍了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监督的主、客体及管理体系所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来强化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功能,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

2 提高互联网政治监督有效性的对策

2.1 加强互联网政治监督的法治化建设

由于我国的互联网政治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缺位,使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发展缓慢,其监督功能被严重限制。我国亟需对互联网政治监督进行立法,使互联网政治监督在法律的保护下快速的发展壮大。

首先,对公民互联网政治监督的行为、范围等方面做出具体的法律规定,提高网民的法律意识,规范公民的监督行为,减少网络暴力的出现。其次,对公民互联网政治监督的权利保障相关的法律也不容忽视,监督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可以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最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建立,以此来维护互联网监督运行的秩序。通过这三方面的立法,可以保障监督合理、有效,走向正确的监督轨道,最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网络暴力的出现,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

2.2 提升监督主体的监督水平

互联网政治监督有效性由网民的监督意识和监督行为决定。要建立健全互联网政治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公民民主化教育,让公民知道政治监督是作为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一项基本权利,培养公民的政治监督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加互联网政治监督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政治监督提供充足的条件。最后,还应提高公民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2.2.1 提高公民互联网政治监督的代表性

一方面,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应用培训的投入,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尤其在西部地区,国家应该拿出更多的财政来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让更多的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联网政治监督。

另一方面,加强对政治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民的政治监督意识。普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义务,让人民认识到自己是互联网政治监督的主体,对政府部门的政治监督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2.2.2 强化公民互联网道德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网民必须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履行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公民在互联网上行使政治监督权利时,应该辨别事件的真实性并理性的分析问题,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做一个理性、文明的监督者,努力维护互联网政治监督秩序。如果每个网民都具有较强的道德自律能力,良好的互联网政治监督秩序自然就存在了。

2.2.3 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互联网政治监督

我国互联网政治监督这十几年来取得光辉的成就,也得到了党和中央领导的肯定和重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互联网政治监督只是消极的应对。为此,要想更好发挥互联网的政治监督功能,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它,并为其提供服务。

1)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接受监督。互联网政治监督成为一种我国政治监督发展趋势,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政治监督,积极主动的接受监督。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明确互联网政治监督是特殊的政治监督,也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自觉将政务信息公开在互联网上,主动接受网民监督。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人民可以及时知晓事情真相,监督政府工作,预防错误的信息产生进而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引导互联网政治监督走上正确的道路。

2)完善政府对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反应、反馈机制。各级政府机关应紧跟社会潮流,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一系列制度来加快政府对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回应和反馈。首先,创新信访制度,即“网络信访”,网民有问题就可以直接在网上信访,不用担心实地信访带来的伤害,这样问题就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还能减少虚假消息的产生。其次,创新新闻发言人制度,即“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新闻发言人可以根据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主动的做出回应,并且可以在网络上与网民进行互动,使社会矛盾得到化解、误解得到消除、谣言得到消除。最后,互联网监督信息的搜集、处理、反馈机制的建立。网络中散落着大量信息,真假难以辨别,政府机关应建立相关的部门及时进行搜集、查证、分类处理,对真实的信息快速回应,虚假问题也要发表申明,用事实依据消除疑惑,使其不再扩散。

2.2.4 建立健全互联网政治监督管理体系

互联网政治监督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严重影响着互联网政治监督功能的发挥。监督环境决定着监督内容的真实性,监督环境的进化能有效地引导互联网政治监督,发挥互联网政治监督的优势价值和正向价值。

1)创新互联网政治监督的平台。努力加强互联网政治监督与传统政治监督的有效性互动。虽然,互联网政治监督比传统的政治监督有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优势,但互联网政治监督缺乏惩罚权,仅仅依靠互联网政治监督来实现对政府机关的监督是不够的。而传统的政治监督却具有这项权力,互联网政治监督只有和传统的政治监督相结合,才能充分的发挥其监督功能,提升我国政治监督的总体效能。

2)提高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性。互联网从业人员长期从事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工作,所以,互联网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互联网政治监督有重要的影响。

3 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互联网媒体是集盈利性和和社会责任于一身的商业媒体,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加强行业自律性,增强社会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互联网媒体实际管理者,网站管理员和论坛版主更应当恪尽职守,维护网站公共空间的良好氛围。

加强互联网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传播信息时要做到真实、全面、公正,积极传播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思想。互联网行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建设,遵守职业道德,认真鉴别消息的真假,形成行业规范,净化互联网政治监督环境。

[1]鲜 鹏.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形态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11):100-104.

[2]王瑞娟.网络监督:反腐倡廉的新途径[J].理论探索,2009(6):54-57.

[3]谢金林.政府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J].理论探索,2010(2):118-121.

[4]赵 婵.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及失范现象研究[J].网络时代,2010(2):98 -99.

[5]陈 党.网络监督的引导与规范[J].学习论坛,2010(10):65-70.

[6]袁世杰.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记者摇篮,2010(8):22-24.

[7]王 岩,庞 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网络监督[D].当代社科视野,2010.

[8]蒋建新,王 勇.对网络舆论双重效应的政治学透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5):26 -29.

[9]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0]温红娟,陈先红.中国互联网政治功能研究评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12):88-91.

猜你喜欢
网民监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