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培养机制探析

2014-04-17 08:48张举正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资社团核心

张举正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培养机制探析

张举正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本文从师资团队建设、活动项目开发和职业核心能力测评3方面,对如何借助大学生社团的有利条件,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培养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职业核心能力;学生社团;自我培养

当前,虽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念已经逐渐被高校师生所了解和接受,但具体的培养方法仍然在摸索中。师资不足、时间不足、培训所需要的真实项目缺乏、能力测评难以组织等诸多困难影响了此项工作的进展。大学生社团以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上的组织、资源、项目和群众基础等优势,对于解决这些难题有着重要意义。“与课堂教育相比,共青团组织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拓展过程中可以发挥明显的优势:共青团有着优良的传统且组织体系完备,能广泛覆盖学校、学生的方方面面。”[1]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但这些尝试还多停留于举行几次相关的讲座、开展几次相关活动的水平,尚未能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以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因此,本文试就如何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构建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培养机制进行探讨。

一、依托社团的组织优势实现师资团队的自我培养

师资是影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开展的首要因素,而师资的缺乏恰恰又是高校目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是源于我国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起步较晚,师资的积累本就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各高校现有的人员编制有限,很难一下子大规模引进专职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师资来满足众多学生的培养需求。

但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性、通用性的特点,使其培养并不需要掌握许多高深知识和进行复杂长久的训练,而只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反复的练习即可。因此,除了通过对高校现有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使之具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能力,也可以对高校中的优秀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使之不但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还能培养其它的学生。而其他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也可“以社团优秀成员为榜样,进行自我学习,完善自身”[2],获得培养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校社团作为由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本就有学长或具备某项专长的同学教授其它同学的传统,并且这种传统通过社团的组织形式得以确保和传承。因此,完全可以依托社团的组织优势实现师资团队的自我培养。具体而言,可采用“种子模式”,即对学生社团中的优秀骨干进行培养,使之达到师资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他们培训其它学生,从而实现师资力量的迅速增强。

“种子模式”的学生自我培养师资团队建设,需要经过5个阶段。首先,由老师对学生社团中的骨干进行培训,使之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第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中。第三,挑选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优秀,具备一定指导能力的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第四,在老师的指导下,由经过挑选和培训的学生对新进入社团的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第五,逐步实现完全由学生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老师进行培训质量的检查,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依托社团的活动项目优势实现培训项目的自我开发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必须通过职业活动(或模拟职业活动)过程的教学,通过以任务驱动型的学习为主的实践过程,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下,获得现实职业工作场所所需要的能力。”[3]可以说,没有优秀的训练项目,便不可能培养学生出色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学生是没有多少机会参与职业活动的。虽然在“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活动,但是,此种情况下培养的重点往往都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

但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性特点,为其从多个领域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另一方面,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分解为许多简单易行的环节,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只需要将学生现在正在开展的各种活动,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新加以梳理、规范和提升,则可以开发出许多既适合学生的现有特点,又适应学校现有条件的培训项目。

但完全依赖学院层面主导开发培训项目,不但项目数量相当有限,可容纳学生实训的人数也非常有限,并且未必适合学生的特点,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学生社团长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参与度高,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其中孕育着大量的优秀项目可供开发。只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机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发培训项目,自我组织实施,满足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需求。

对学生活动项目的开发,可以通过优选机制,分批进行。优选机制即是对社团已有的或新开展的活动项目进行筛选,挑选出影响力较大、参与面较广、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契合度较高的项目进行专门的扶持和指导,使之转化为可用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项目的工作机制。具体包括4个步骤。首先,进行项目筛选。由学生社团自行提出立项申请,陈述立项的理由(优势),由学院团委组织进行评选。第二,进行项目转化。即按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对优选项目的内容、流程、操作标准等进行规范。第三,实施项目。即由提出项目的社团组织实施。实施时既可以面向社团内部成员,也可以面向全院学生。第四,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决定是否继续予以保留和扶持。在此过程中,学院对进行转化提升的项目在师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正如有学者提出的:“对社团活动项目和社团实行‘竞争立项、重点扶持’,重点项目是点,一般项目是面,点面结合,在社团活动实施中进行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从制度上监督和激励学生社团的品牌化发展。”[4]

三、依托社团的考评机制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自我测评

对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应知”“应会”能力达到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评估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成效,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虽然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鉴定中心已经制定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体系,并开发了相关的测评包,但要具体操作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第二是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如何能面向全院的学生开展这项工作。第三是在学生既有的紧张的学习与学生活动之外,如何确保有时间参与测评。

按照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鉴定中心的设计,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包括笔试和综合能力的面试测试。在高校,笔试比较容易组织,但面试就要困难得多。面试可以是考生提供证明自己能力点的业绩证据,或通过体现能力的现场考核评价,利用测评文件包,由测评员依据国家标准,对应能力点当面测评。显然,由测评员当面测评的方式只能在受测学生较少的情况下实行,如要面向人数较多的群体大规模开展,只能是采取提供业绩证据的方式。提供业绩证据则需要学生能够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保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有人能证实这些资料的真实性。最后,还得有人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收集、核对和提交测评员审核。这样的测试,时间跨度大,数据信息量大,既不同于学生的课程考试,也不同于一般的证书考试,需要有新的组织形式才可能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推行。

学生社团的考评机制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评方式非常相似。首先,学生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其成员提供了积累业绩的机会。第二,学生社团每学期或每年都会对其成员进行考核,有着成熟的自我考核机制。第三,学院层面也会定期对社团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考评。因此,利用学生社团原有的考核机制,采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自我双考核的模式,将实现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自我测评,较好地解决职业核心能力测评的困难。

自我双考核即对社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社团成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进行自我考核。对社团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情况的考核,由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进行,并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对社团的评优中。对社团成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的考核,由学生社团自行组织。考核的结果纳入社团成员的评优中。此外,社团也可以组织其成员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的职业核心能力测试,获得相关的能力等级证书。

四、结语

作为从事各种职业最通用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非高深的理论学习和复杂技能训练,而是在于通过实践不断地训练、强化,直至培养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因此,只要指导得法,完全有可能实现学生的自我培养。“高职院校也将逐渐把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大学生社团以其独有的特点为此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5]利用好这一平台,不但能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迅速推广,同时也将促进社团的建设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本文仅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实际工作中值得推进的内容远不止于此。因此,构建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培养机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和实践。

[1]潘媛媛.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开展高职院校社团活动[J].广西教育,2013(35):99-100.

[2]杨彦明.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新型社团组织职业[J].职业中旬,2011(12):56-58.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自我学习能力训练手册[K].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

[4]陈学凤.以社团为载体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66-68.

[5]叶晓丹.职业核心能力与社团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5-87.

On the Self-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Students'Occupational Core Competence through Students'Association

ZHANG Ju-zheng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 510640,China)

This thesis explores how to construct the self-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occupational core com⁃petence through the students'associations in three aspects,namely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faculty,the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 and projects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core competence.

occupational core competence;students'association;self-cultivation

G705

A

1674-5078(2014)06-0023-03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6.008

2014-07-21

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文科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0301028);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13年度院级青年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3K02)

张举正(1974-),男,四川富顺人,高教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师资社团核心
缤纷社团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