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

2014-04-17 11:40李燮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7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素质

李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笔者所在的成都理工大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围绕“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理工特色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贯穿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实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在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活动、师德作风和机制建设方面扎实开展工作,有效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概念界定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存在于高等院校的校园内,由全体师生相互作用、共同建造,对社会文化有选择性地吸收和适应并有创造性地发展和超越的社会亚文化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大学生素质培养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校应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在学生以自强厚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等为特征的人文精神方面加强培养,提高学生对物我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独有的一种文化气质。目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注重校园环境和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制定各项文明规范等措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和大学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文化建设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在内容上更加多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学生的课余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筹集困难,部分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不积极、热情不高,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缺乏内涵、教育意义不够,把校园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些校园文化活动流于形式,在活动档次、学生兴趣、时间安排方面缺乏系统规划,文化活动的传承性和辐射性还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相互关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两者的各环节或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

广义上讲,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与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和社会紧密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处理与自我和与社会的关系。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和自我服务的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世界、融入社会,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需要营造和谐高雅的校园环境,打造独有魅力的文化品牌和校园精神,塑造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用健康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校园文化建设既是要求又是动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取得突破。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互动发展

(一)依托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夯实大学生素质提升基础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催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可以熏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依托学校“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传统作风、“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治学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彰显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具有理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举行石油文化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艺术节、机器人挑战比赛和成立各种专业社团等,邀请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给学生作讲座,邀请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党、团的重大纪念日和国庆期间进行社会主旋律教育,让广大学生认识、参与理工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理工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并使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成长。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促进大学生素质培养规范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发挥校园文明规范、规章制度等制度文化对学生的约束力和规范力,形成规范、约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导向和自我完善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学校党委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建共享意识,明确学校各部门、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构建上下联动、分层管理的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三)发挥物化环境育人功能,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

高校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和重要推动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为原则,从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出发,处处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时时鞭策学生、激励学生。通过校园物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打造干净整洁、绿色美丽的校园环境,有意识地将名人名言、历史知识及学校发展历程等寓于校园环境布局、景点营造和绿化美化之中,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到美的享受、感悟成长的真谛,营造和谐向上、拼搏进取的校园文化气息,发挥物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把外在的校园环境转化为隐性的教育,寓教于景,寓教于物,寓教于美。

(四)熏陶引导学生素质提升,强化师风师德的示范效应

高校教师的德性与品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学风、师风、校风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高尚德性及贤良品行的榜样示范效应。在实践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和考核,积极打造一支热爱人民、业务优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廉洁奉公的教师队伍,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让学生感同身受、耳濡目染,使师德师风的榜样力量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在教师优良的治学理念和思想品德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要不断适应高校教育的新要求新趋势,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培养互促互进的有效途径,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良好品质的教育平台,有效推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素质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