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

2014-04-17 11:40王琦陈瑞燕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讲授语文课

王琦 陈瑞燕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时代成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在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了大量信息的同时,易受到不良思潮和信息的影响。作为大学语文课教学,既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精神,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文章和思想传递给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启迪心灵和智慧。

一、教材内容要贴近现实,与时俱进

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对人生和社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大学语文需根据学生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承接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分析、欣赏、领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展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提升精神境界、促进全面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首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作品。

1.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永不过时的选择。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从知识含量还是审美上来说,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健全其人格都有促进作用。在讲解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除讲解其本身蕴含的精髓外,还要结合现代思想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此才能让学生更了解经典文学,并从中收获新的感悟。在选择经典性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除我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外,还要增加当代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量,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2.多选取当代的文学作品。当代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性。在讲解这些作品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选取一些具有实用功能的文章。如演讲稿、影评等作品。大学语文的教育除了要从情感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使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大学语文课以理论讲授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在短期之内见成效。因此,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摒弃死板僵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1.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大学语文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大学的功能不仅在于培训职业人,更在于培育人,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不能照本宣科,做知识的搬运工。如在讲授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时,可结合自己第一次出门的经历,让学生谈谈自己第一次离家时的心情。这样,可以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将真情实感融入讲授中,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并有所收获。

2.导入情境,结合问题。情境导入需要老师创设实物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谈话情境、表演情境等,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地感受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产生兴趣动机,并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相结合,寻求解决问题方法。如在讲授《大学之道》时,对其中“三纲领八条目”的理解,可结合当今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情况及大学通识教育中对高等学校职能的定位等,引发学生对探知问题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讨和自主学习。

3.结合专业,结合实际。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课,在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外语系上课时可多加入外国文学作品;在给法律系上课时可从人格人性的角度入手讲解作品。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能力和素质。大学语文要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另外,大学语文课也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技能,专门设置一些实践单元,如写对联、公益广告词、求职信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性的同时显现出生活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特点。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个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4.交流思想,积极引导。当下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独到见解。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交流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为学生的个性和独到见解提供展现机会。教师多使用启迪式、小组讨论式与自主学习式等方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让从学生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文化观念;教师更多是“引路人”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学习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教师提出问题:雨点打在叶子上发出的声响是客观存在的,为何说“莫听”?这种质疑的启发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习惯,提高思想素质,激发创新的精神,建立灵活的思维方式。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知识经济时代,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了一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教学课件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课件将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将课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发挥课件的最大效用。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方案应遵循与教学内容契合、直观形象、新颖独特等原则。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发扬传统美德

大学语文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层面,而应面对现实生活,将社会中最新的、健康的理念带给学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精神文明发展却相对滞后。社会上出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青年一代疏离价值、混淆是非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高等学校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德育必须提上日程。

在此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课更要肩负起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使命。程菁、刘汉波在《大学语文》的前言中指出,当下大学语文的功能首先在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通过经典诗文的研读,激发出潜藏在年轻学子心中的良知与爱,接续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培植起坚实的文化心灵。从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以抵制现实的诱惑,对抗道德沦丧,做一个正直的现代公民。要达到这个目标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健全完善的人格。教学需要言传身教,教师本身人格品质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是否能教授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讲到《武帝本纪·虞舜》时,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更要让其学习虞舜身上优秀的品质,使学生明确:从古至今凡是成大事者首先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品德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重将正确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多引用正面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的时代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育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才会发挥出其真正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涵。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讲授语文课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