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的疗效

2014-04-19 08:27余治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急性期

余治平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后循环缺血的疗效

余治平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轻中度后循环缺血的疗效。方法将入选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2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的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美国卒中量表(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后循环缺血急性期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丁苯酞软胶囊;后循环;缺血;疗效

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是一类新型抗脑缺血的药物。临床研究表明,本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作为国家一类新药被《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荐在脑梗死急性期使用,可通过多个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我在临床上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期轻、中度后循环缺血(PCI)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住院的急性期轻、中度后循环缺血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7~82岁,平均(60.2±8.5)岁,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5~79岁,平均(58.3± 9.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2]

①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在48 h内就诊。②入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均能定位于椎-基底动脉血管发布区即后循环缺血。③除眩晕以外患者至少具备下列症状和体征中的1~2项: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皮质盲或同向偏盲、向限盲、单(双)侧痛觉减退或感觉异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口周麻木、下肢无力(包括猝倒发作)、头晕、行走不稳、耳鸣、突发耳聋。④发病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有相应血管的改变;核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或血流灌注成像(PWI)等检查,可发现与本次发病相关的缺血病灶;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照影(CTA)、数字减影血管照影(DSA)可显示椎-基底动脉的狭窄、畸形或先天变异。

1.3 排除标准

①有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②有颅脑外伤、血管炎、癫痫发作、癔症等;③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④颅后窝的肿瘤、炎症;⑤有全身性疾病,如低血压、贫血、血液病;⑥高血压脑病。

1.4 给药方法

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夜7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80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每日3次。2组患者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者均给予降压、降糖、降脂、扩冠等相应治疗。

1.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进行评分,对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SS评分:评分0~15分为轻型,评分16~30分为中型,评分31~45分为重型。治疗后根据CSS评分减少的程度来判断临床疗效: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下降91%以上。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下降46%~90%。③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下降16%~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下降15%以下。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值增加15%以上。用以上标准来判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指标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用t检验来判断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NIHS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见表1、2。

3 讨 论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NIS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包括自由基生成过多、超钙载、兴奋性氨基酸作用、白细胞及炎性因子介导、能量代谢障碍及细胞凋亡等。后循环缺血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是临床常见病,也是老年性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后循环缺血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研究提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预后不良。多个临床实验结果显示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疗效[3]。目前后循环缺血治疗主要为改善缺血和神经保护。同时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实其对急慢性脑缺血有治疗及预防作用[4]。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区微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和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丁苯酞可通过降低花生四稀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增加缺血区的脑的血流和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的梗死灶,并且保护线粒体,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的作用,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5]。临床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药对以眩晕为主的轻、中度后循环缺血患者疗效较佳,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1] Caplan L,Wityk RJ,Glass TA,et al.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J].Ann Neurol,2004,56(3):389-398.

[2] Glass TA,Hermessey PM,Pazdera L,et al.Outcome at 30 days in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of circulation registry[J]. Arch Neurol,2002,59(3):369-376.

[3] 王宇.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3):376-377.

[4] 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物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5] 焦东亮,倪秀山,高艳,等.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学,2007,15(1):19-23.

Therapeutic Effect of dl-3-butylphthalide on the Acute Stage of Posterioe Circulation Ischemia

YU Zhi-ping
(Shenzhou Hospit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5, 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l-3-butylphthalide on the acute stage of mild to modera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Methods12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for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vinpocetine intravenously once a day for two week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lso given dl-3-butylphthalide capsules orally.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for both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on 7 th and 14th day after treatment.Results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and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On 7th and 14th day after treatment, NIHSS and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dl-3-butylphtalide had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he acute stage of mind to modera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dl-3-butylpthalide; Therapeutic; Effect

R743

B

1671-8194(2014)14-0005-02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急性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不同剂量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