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兼论我国的政策路径

2014-04-20 12:20邢雯佳
生产力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税制税收结构

邢雯佳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发展的中心不断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上来,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对政府的战略决策带来重大挑战。而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对调整经济结构也必然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税制改革才刚刚起步,因此税收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受外部因素影响,我国税收出现高增长,这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较高的非协调性。有效改革我国的税收制度,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研究回顾

税收政策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制改革能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定性分析以及税收、产业结构或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其中,定性分析的代表人物有刘进梅、李进都(2009);曹建新、董瑞超(2010);何建堂(2010)等。刘进梅、李进都(2009)考察了湖北省宜昌市税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讨论了税收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对其的制约作用,最后根据这种制约性提出了优化税收及经济结构的建议。[1]曹建新、董瑞超(2010)以低碳经济为背景,以欧盟部分国家低碳经济税收政策为借鉴,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2]何建堂(2010)主要研究我国税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重分析税制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3]实证检验的代表人物有万莹、史忠良(2009);张斌(2011);谢波(2013)等。万莹、史忠良(2009)以2007年我国的地区横截面数据为样本,检验了税收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认为税收增长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叫显著的关联性。[4]张斌(2011)以1980—2009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检验了财税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结果发现税收对产业结构变动有显著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存在滞后效应。[5]谢波(2013)利用我国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税收收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动态关系,认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却非常显著;特别地,他还指出税收收入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较小,因此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并不强。[6]

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讨论税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但部分学者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税收的这种推动作用可能并不显著。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税制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基于此,本文对税收与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再检验,同时分析税制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可能存在的不适应性表现。

二、税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由于市场存在失灵的限制,使得政府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职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市场经济的调节无法确定其长远的发展方向,加上不完全经济市场、经济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等客观效应的影响,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不得不依赖政府来调节。税收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分配者和调节者,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起到了导向作用。

1.税收是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税收政策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下,税收是经济结构调节的必然要求,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避免市场失灵现象。

2.税收可以改变产品的税后价格,进而影响产品的供求关系。产品的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经济收益,进而影响经济结构。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不同的产品或经济行为承担了不同的税负,从而改变了产品的税后价格,影响了产品的供求关系,最终影响了经济结构调整。

3.税收可以通过政策工具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经济结构。税收调节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以及技术三个方面。一是税收可通过调节专业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的税率,引导市场经济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有效流动,达到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二是对内源资源和外源资源实行差别化税负,优化企业或者各人资本的投入,改善市场经济中资本资源的配置模式,进而调节经济结构;三是税收可以减免技术创新的税负,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创新在各个产业或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进而达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

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在调整经济结构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建设成本和生产成本,是决定新企业能否进入的关键衡量指标。税收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高税负的产业将下低税负的产业转移,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三、税收与经济结构调整关系的统计分析

为了从数量上分析我国当前税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性关系,我们利用相关数据,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三次产业产值及份额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具体见表1。

表1 2000—2011年我国税收及三次产业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税收收入及三次产业产值在绝对值上都呈现迅速递增趋势,从2000—2011年这12年期间,我国税收总量从12 581.51亿元增长到89 738.39亿元,增长了6倍多;三次产业产值也大幅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从45 555.88亿元和38 713.95亿元增加到220 412.81亿元和204 982.53亿元,分别增长了384%和429%。此外,计算历年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可知,税收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在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12.68%提高到2011年的18.98%,年均增加15.99%。

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来看,2000—2011年期间,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呈现下降趋势,12年期间共下降了5.02%;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12年期间共提高了4.33%;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在45%和48%之间。由此可见,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出现很大调整,基本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普遍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情形。

上述分析可知,2000—2011年期间,我国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国民经济结构也不断调整。那么,税收的增加与经济结构之间是否适应呢?下面通过统计方法进行实证。

以税收收入总额作为因变量,记为y;以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对数值为自变量,分别记为log x1、log x2和 log x3,构建回归模型如下:①

对式(1)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其中,可决系数为0.999,DW值为1.861,F值为3 014.319。从式(2)可以看出,各变量对应的系数都通过一定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税收对三次产业变动的反应显著地存在,这从侧面反映了税收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对比三次产业的系数,我们发现第三产业的系数相对较高,而第一产业的系数竟为负数,这说明税收增长过多地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增长,而受制于第一产业的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税收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

四、税制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

(一)企业重组兼并带来的税收流失问题

我国现行税法对企业重组、兼并等问题的规定较不全面,使用范围窄,导致其可操作性差。涉及企业资产重组、评估等所得税额的减免政策不明确,很多企业通过关联企业的重组来合理避税,导致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现行税制规定:若收购公司将被作为非独立核算单位,则被收购公司的利润或亏损应纳入收购的总公司一起纳税,当被收购项目出现亏损时,该项目将不要缴纳营业税。很多总公司通过并购亏损项目,进而达到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的目的。

(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大量漏洞

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促使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相互渗透,混合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加,导致现行所有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降。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税率的区域性优惠、外资企业税率优惠等政策,很多跨区域、跨行业的企业通过内部利润转移的方式,科学的逃税和避税。税收的优惠政策没有投资额度的限制,促使企业的投资规模偏小和大都是短期投资,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不健全

税收制度明确规定购置固定资产或技术引进的进项税无法抵免,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消费税、投资调节税的税种及影响程度也不合理,导致了经济调整不适应现象的发生。我国税收计划是根据支出来确定税收任务,并不以经济增长水平为依据,无疑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和征税的难度,主要表现为税收的增长率高于GDP的增长率。

五、税制改革的政策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税制与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不适应性,因此,税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增进税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性。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改制重组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依赖于市场中的企业,因此税收主要通过改变企业的成本,从而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促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为基础,税收政策建议如下:(1)通过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国有资产重组;(2)允许大企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盈亏互抵,共同上缴所得税;(3)加大对中小企业科研项目的税收优惠。

(二)调整区域性和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

(1)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差别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中、西部边远地区,国家要特别实施区域税收优惠政策。(2)不同行业的发展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政府要针对不同行业实施有差别的税收政策。根据自主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对该类行业实施更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引导其投资方向,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三)进一步完善部分税种制度

(1)完善增值税制度。由于当前的增值税主要表现为生产型增值税,它对固定资产已征税额的抵扣并不彻底,导致企业在投资的意愿大大削弱,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因此政府要逐步形成增值税转性观念,在生产型的基础上逐步考虑消费型和收入型。(2)完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既然要促进企业的改制重组,那么对企业的所得税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具体可取消当前实施的分级别税率制度,以及企业按隶属关系进行分权限缴税的制度,并调整企业投资方向的调节税。(3)设置专门税种以调节企业资本收益。随着资本经营强度的不断加大,资产的出售、转让、参股等活动日趋频繁,现行的税种不能积极适应资本分配的需要,因此国家要加大对资本分配调节税种的管理,增设调节资本收益的新型税种。

[1]刘进梅,李进都.地方税收持续增长的经济结构制约及调整[J].商业时代,2009(29).

[2]曹建新,董瑞超.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分析[J].财会月刊,2010(10).

[3]何建堂.税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西部财会,2010(10).

[4]万莹,史忠良.中国地区间税收负担率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以2007年数据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6).

[5]张斌.财税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冲击效应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12).

[6]谢波.税收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13(2).

猜你喜欢
税制税收结构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论结构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论《日出》的结构
税收(二)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税收(四)
税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