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发展状况

2014-04-23 15:46史新刚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发展状况前景意义

史新刚

摘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绛州鼓乐,2007年以来,在山西省新绛县的各个联校均设立一个鼓乐教学点,实施绛州鼓乐教学。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教材、师资等各方面尚不完善,有所欠缺。就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以后的发展前景,本人深感学生是发展绛州鼓乐发展的主力军,学校是发展绛州鼓乐的有利平台,因而,本文就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发展状况、实践状况、实践意义、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前景作一深入探究。

关键词:绛州鼓乐 中小学现状 意义 发展状况 问题 前景

绛州是新绛县的古称,地处山西省南部,黄河以东,汾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曾是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具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而绛州鼓乐就为其中之一。绛州鼓乐主要是指流传在绛州的清锣鼓表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发展,绛州鼓乐积累了丰富的演奏作品和多样的演奏技法,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艺术演奏风格,尤其是其运用丰富的民间锣鼓乐表演形式,将人物、动物、事物的形象诉诸于视听,发展成为山西乃至中国最具特色的锣鼓乐种之一。其中以“花敲鼓”、“穿箱锣鼓”、“车鼓”三种民间锣鼓乐最为著称,也最具代表。

近年来,绛州鼓乐与其他民族民间艺术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虽然在二十一世纪初,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移师上海,曾轰动一时,当时几乎占据了80%的庆典演出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绛州鼓乐艺术团2009年返回新绛县横桥镇之后,由于人员思想变动和各方面的诸多因素,使得绛州鼓乐的发展面临着前未所有的空前危机,也使得学习鼓乐的新生代力量趋于锐减化的态势。

长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国的初级音乐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同时,也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导致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脚步滞后于社会经济和艺术。因此,保护民族民间音乐就显得异常迫切,那么,要发展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绛州鼓乐就务必从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务必使其进入课堂,从而培育起民族民间音乐生存、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土壤。

故而,为了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本人就当前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现状、实践意义、面临的问题以及实践展望为题等做一探究。

一、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现状

为了弘扬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绛州鼓乐,2007年下半年,新绛县教育局特下达文件,要求在新绛县各联校均开设一个鼓乐教学点,实施鼓乐教学。

为此,特投资30余万元人民币购买教学设备和相应乐器,分发各校,基本教学配套设备为:一个帅鼓(1.5米)、两个将鼓(1.2米)、四个校鼓(80公分)、八个卒鼓(30公分)、两副大镲、两副小镲、两个小锣、一个大锣和四个夹板总价值约为一万余元。教学单位总数共计13所,其中包括泽掌、三泉、北张、龙兴、阳王、万安、古交,开发区(西关、南关)、横桥、泉掌、东街、西街等乡镇及开发区。

(一)选用教材及乐队编制

由于绛州鼓乐进入课堂实施时间有限,因而,目前选用的教材尚不完善,也不系统,那么,仅以绛州鼓乐艺术团现存鼓谱为其基本训练之用显然不够。又因学生大部分均无基础,个别音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编自创了一些简单的练习谱例,借鉴并结合了一些国内民族打击乐教材,选用其中适用部分以供学生日常训练之用。

编制方面,通常为20—30人,如遇特殊情况,乐队编制可视节目具体要求而定。如《秦王点兵》编制为:一个帅鼓、两个将鼓、八个校鼓、十个卒鼓、两路大军为八人、共计27人,也可按照一个帅鼓、四个将鼓、十一个校鼓、十三个卒鼓、两路大军为十人进行编配;又如:《滚核桃》的编制为:一个拍板,八个或十个小鼓,共计九人或十一人;再如,《老鼠娶亲》的编制为:一组排鼓、一个中鼓、两个小鼓、一组组木鱼加三音锣、一副水镲加拍板、一副小镲加碰铃、共计7人;而《牛斗虎》则仅为两个人,所用乐器为两个大鼓即可,因此,乐队大小、人数多少可增可减。

(二)师资力量

为实施这一宏伟教学计划,在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曾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专门培训活动,培训教师主要以于绛州鼓乐艺术团在职或退休演员,培训对象则是各个联校选派教师,培训周期为一周,内容以《秦王点兵》为主,主要学习绛州鼓乐的基本演奏技法和个别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技法,譬如:《秦王点兵》鼓边段和华彩段中的刮鼓钉、磕鼓槌等。培训结束之后,返校教于学生。

(三)教学实践情况

1.报名方式及入选模式:

学习绛州鼓乐的学生年级段一般为3—6年级,爱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艺术的学生均可积极报名参加,并根据报名情况,学习一个时段,进行基本专业测试,成绩合格者即可入选。

2.课时安排:

日常情况下,周一至周五下午活动时间两课时(2小时),周六日全天四课时(4小时),如遇大型活动等情况,临时加课。

3.教学实践:

目前,各个联校均已建立自己的鼓乐队,并按照计划,完成第一首教学曲目《秦王点兵》的排练任务,个别已经进行第二首、第三首乐曲的排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空前的高涨,学习鼓乐也较为认真,基本能够很好地完成所有常规教学曲目。

二、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一)实践的意义

1.学校的传承作用

在大众化娱乐、数字化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绛州鼓乐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关注,相对来说,越来越少,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长此以往,绛州鼓乐的的发展势必会受到极大影响,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也会随之淡化,甚至消失于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如再不进行有效的挽救和普及,即使有再好的艺术价值,无人问津又何谈生存?更何谈发展?因此,如何传承也就成为了其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显得极为迫切。endprint

由此可见,绛州鼓乐要传承下去,必须要有后继力量。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全面培育有兴趣继承绛州鼓乐的新生代力量;二是大力宣传绛州鼓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三是提倡绛州鼓乐走进百姓大院,真正做到为老百姓服务。只有此,绛州鼓乐才能深入老百姓的心中,才能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才能使老百姓真正支持它,目前来看,政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促进绛州鼓乐在学校的长期发展,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对鼓的兴趣,而且还要让更多学生理解鼓文化,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民族音乐艺术魅力之所在,能够更好地通过学校的教学手段,使更多的“绛州人”认识它、喜爱它、传承它,让其在学校生根发芽,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对绛州鼓乐的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2.增强学生了解绛州鼓乐的艺术价值

绛州鼓乐作为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进入了课堂,对于中小学来说,给予其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气息,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文化娱乐兴趣爱好,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学和艺术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

绛州鼓乐具有其博大的精神文化和人文情怀,在学校教学实践中,以鼓为中心,不仅要讲授给学生击鼓的基本要领和手法,同时还要注重其文化精神内涵,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提高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锻造他们的思维想象空间。如:排练《秦王点兵》这一作品时,首先讲解有关《秦王点兵》的渊源及其历史典故,据史书记载,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隆冬,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从黄河踏冰而过,屯兵绛州柏壁镇,以绛州为大本营,大败刘武周,进而乘胜追击,直取霍州、介州、又与其父会师并州,为唐朝一统天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为了庆祝这一胜利,特作《秦王破阵乐》,以后流传至日本,译为《皇帝破阵乐》。如今,在新绛县汾河以南的支北庄秦王堡的点兵台,依稀还可以看到当年秦王李世民的风采,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有关李世民当年的许多故事。

《秦王点兵》是1987年由山西省歌舞剧院景建树、王宝灿老师执笔,史海泉、史根龙、郝振华等人集体讨论,根据民间流传的《小秦王乱点兵》的演奏技法,并吸取了一些当地民间的传统击鼓手法整理改编而成。

《秦王点兵》的队形是依次分梯排列,加入两路大军,演奏时,统着古装、动作划一、鼓点铿锵有力,采用击鼓心、敲鼓边、磕鼓环、磨鼓钉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形象地再现了李世民当年点兵出征、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

3.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以绛州鼓乐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载体,通过训练教学,结合其所反映出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精神,取其精华、丢弃糟粕,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本民族文化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真正体现民族民间音乐的最大价值。

(二)面临的问题

当前,绛州鼓乐在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日常教学与艺术教学的冲突?如何尽快而有序地编撰绛州鼓乐基础应用教材?如何解决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对绛州鼓乐的认识问题,以上问题只有很好地得以解决,才能使绛州鼓乐真正的走进课堂,并发挥作用。

1.日常教学与艺术教学的冲突

现阶段,日常教学水平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一个学校文化基础教育薄弱,势必影响其根本发展,那么,引入艺术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其升学率,但又会占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时间,如此一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也势必受到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是鼓乐进入课堂当前面临的症结之一,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探索经验,以达到最优化。

2.绛州鼓乐教材的匮乏

当前,缺乏系统地学校使用教材,而仅仅只有部分民间鼓乐流传乐谱和绛州鼓乐艺术团留存乐谱,远远不够,民间乐谱如:阳王鼓车、古交花敲鼓以及民间婚礼丧葬锣鼓,以及绛州鼓乐艺术团存留乐谱,如《秦王点兵》、《老鼠娶亲》、《滚核桃》《黄河船夫》、《黄河鼓韵》等;因而,要使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系统化教学,必须编撰相应地基础教材,至目前为止还尚无一本真正适合于中小学艺术教学的普通基础教材,如此就导致了多数学校教学的曲目数量有限,难以规范,因此,我们应该组织专门研究人员,联系当地的民间艺人、音乐教师、民族音乐学专家及绛州鼓乐相关专业人员等建立起一个绛州鼓乐教材编写委员会,以具体实施教材编写计划,使绛州鼓乐入课堂具有强大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作为后盾。

3.师资力量和水平问题

就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师资情况来看,可谓极为匮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点:

其一、各学校鼓乐教师基本多以本校教师为主,教师的教学中心主要是围绕文化课进行,鼓乐课仅作为一种艺术课堂形式存在,长此以往,教师本身所学点滴鼓乐曲目和技法,也都难以得以延续,更谈不上深层次发展,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就是鼓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下滑,鼓乐教学更难以为续;其二、各学校挑选教师,经过短期培训,仅仅能够演奏一首《秦王点兵》乐曲,对于其他相关知识一知半解,再加上基本功方面相对较差,所以,演奏方面的技术也可就想而知;其三、鼓乐教师待遇问题,一直以来,本校教师工资是按照教育部门的定级来执行的,至于课外节余时间教授鼓乐课,基本没有任何其他补助,因此,部分鼓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那么,鼓乐既然为特色艺术文化,就需要有专门的鼓乐人才,专门的绛州鼓乐方面相关人才培养,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仅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短缺和水平的问题,才能促使鼓乐进课堂这一计划的实施,才能促进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长远发展。

4.学校和社会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在多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传统思维观念中,仍然认为只有升学是才是学生唯一出路,把鼓乐课仅作为一种兴趣而对待,也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扼杀了学生学习鼓乐的积极性,使其得不到全面的素质教育和良好发展,也影响了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推广发展,面对这一问题,就学校的主管领导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并举办相关的“鼓乐艺术节”活动,促使学生亲身体会艺术教育所带来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鼓乐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更多的鼓乐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绛州鼓乐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心中!endprint

三、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定位

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分与校方管理层要对绛州鼓乐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认知。

当下某些部门或个人对于绛州鼓乐在中小学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认为其在短期之内看不到显著成效,也不能提升其升学率,更体现不出实际有效的教学成果,以此推论,故而,从政策实施和教育方针的执行方面积极性显然不够,甚至某些人,仅仅把绛州鼓乐在学校的推行作为一种形式而已,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这一政策对于乡土音乐文化发展及推广的积极作用。

其次,家长对绛州鼓乐的认识。

从当前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家长的难以正确看待这一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认为,绛州鼓乐不过就是敲敲鼓、打打锣,对于孩子的正常学习并无多少积极作用,孩子在学校上学,就是学习文化,就是考上大学,就是谋得将来有个好的工作,现在学习鼓乐势必影响到孩子文化课的学习,再者,某些家长认为学习鼓乐将来就是走事(是对农村红白喜事上,吹拉弹唱的乐手们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称呼),再加之个别家长从农村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上,本身就看不起所谓打鼓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此观念,需要对家长加以正确的引导。

最后,学生对于绛州鼓乐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大多数学生上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学好文化课,即使学习了绛州鼓乐,也仅仅是把其作为一种兴趣课来对待,或者认为学习鼓乐就是为了应付学校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于此造成了学习绛州鼓乐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

从以上三点来看,学校、学生、家长如何定位绛州鼓乐,是关乎绛州鼓乐在中小学发展教育中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认清其中相互的关系,学校作为教学单位应起到主导作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具有相应的办学设施和场地,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软件设施方面,学校有大批爱好教育和音乐文化教育的教师资源;思想方面,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和家长思想的积极教育和引导,以改变其传统观念,培养他们对民间音乐艺术的认识和兴趣,因而,学校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家长是桥梁,这一关系是绛州鼓乐在中小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绛州鼓乐的教学教材的编撰

为了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中“给予地方学校教材15%—20%的乡土篇幅自主权”的这一政策,各地中小学应积极组织学校人员和社会力量,编写一套鼓乐教学方面的音乐教材。前面提到,教材匮乏,甚至到目前为止,尚无一本任何一本关于绛州鼓乐的专门教材,以供教学使用,因此,编撰绛州鼓乐教材是当前显得极为最迫切,相关教育和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尽快组成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分段分期实施编撰工作,首先,进行新绛县域内关于鼓乐方面的资料采集与收集;其次,按照曲谱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从初级至高级,分为三个级别段;再者,对收集和分类的乐谱进行文字说明和符号的统一,分批排版、制谱;最后,录制所有原生态表演声频及音频,编册成书、出版发行。

(三)奠定绛州鼓乐在中小学教学模式

绛州鼓乐要想在中小学立足发展,必须要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学校,学校应该定期选择适合音乐教育的教师进行鼓乐方面的专业培养或者适当引进部分鼓乐专门人才,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定期举行校际间的鼓乐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进行鼓乐学习思想方面的引导与教育,固定适当的鼓乐课程学习时段,制定相应的鼓乐教学计划,此外,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一些社会民俗文化活动和不定期聘请社会鼓乐艺术团体和民间鼓乐艺人来校示范讲解,让学生切身感受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四、结语

绛州鼓乐作为选修课进入中小学,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发展,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如:日常教学与艺术教学的冲突、鼓乐教材的匮乏、师资力量和水平、学校和社会认识不足等等;那么,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就必须得到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有力支持,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鼓乐教学模式,必须尽快编撰绛州鼓乐教学教材,必须定期进行教师的培训和适当引进鼓乐教学人才,只有如此,绛州鼓乐才有可能在中小学得到良性的发展,才能在中小学植根扎底,才能使绛州鼓乐能很好的传承下去,才能使绛州鼓乐的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章建刚,王亮.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国之瑰宝[N].绛州鼓乐报刊文摘,1998.

[3]闫芳.传承民族民间音乐,应从基础音乐教育做起[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0).

[4]冯光钰.西安鼓乐的传承保护及生态还原[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2).

[5]范家僖.本土民族音乐如何进课堂[J].甘肃音体美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状况前景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有意义的一天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生之意义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模式、问题与对策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研究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内容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萍乡市油茶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