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惠民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新途径

2014-04-23 15:52程逸涵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艺术实践二胡

程逸涵

摘要: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艺术是老百姓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朝华夕拾" 服务中心是高校在校生艺术实践的摇篮,为学生提供了反哺社会的平台。同时,拓宽了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艺术惠民工程 二胡 大学生创新创业 艺术实践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流行语叫“不差钱”。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需求也随之不断的提升。这引起我们一个深刻的反思。不禁我们要问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是什么呢?2010年4月沈阳市启动了“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即: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两项工程,这一文化活动,对提升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社会文化活动,促进人文沈阳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参与艺术惠民培训工作,既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为此我们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构建艺术惠民的主阵地。“双百万”工程启动后,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积极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充分利用艺术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完善各项培训体系,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广大学子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试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朝华夕拾”民族二胡服务中心为例,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做如下探讨。

本项目组成成员均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民族器乐二胡演奏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自发组建了“朝华夕拾”民族二胡服务中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投入到教习市民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队伍中来,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此项目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团队成员的不断壮大,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功能逐渐显现,在实践活动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即:处处体现“市民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平台,实现了从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向社会实践的转化。

一、大学校园里的艺术惠民工程的认识

本项目组认为,在艺术惠民的视野下,大学生理应最为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大学生自主志愿树立社会服务意识,是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不应受任何方面的强制,体现出来的是大学生的自觉性。其次,高校教育体质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社会实践环节等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育质量低效。最后,在艺术惠民的视野下,使大学生们在完成了课堂知识的灌输向社会实践转化后,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理想信念的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型

(一)项目名称由来

之所以命名为“朝华夕拾”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为祭奠众所周知的二胡先驱刘天华先生以及妇孺皆知的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他们为二胡演奏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把大家熟知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朝花夕拾》的第二字略加改动,以表达我们团队对两位前辈大师的纪念和尊重;第二个原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谁都曾年轻过,年华易逝,但扔重拾年轻的心态,这也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希望更多的老年朋友拥有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生活方式。

(二)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在中老年朋友中,大多都经历了“文革”,这使他们的音乐梦想被时代所淹没,他们也许从未想过还能有机会再重拾年轻时的记忆和梦想,更没想过也许有一天,也能够再一次亲手演奏刘天华先生、华彦钧先生的作品,得到心灵再一次的满足,通过琴技上的切磋交流,不仅达到了参与者娱乐身心,甚至享受登台演出的乐趣,颐养天年,而且更重要的是圆了广大市民的大学梦想。作为当代大学生,把弘扬中国传统音乐为己任,把服务沈阳市民作为我们的学习方向和创业创新的方向。借助于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的硬件设施,我们想把广大曾有梦踏入大学校门却无缘接触大学课堂的“二胡爱好者”请进大学校园中来,在暮年完成自己的未了心愿,同时,也解决了现在增长迅速的老年化孤独化问题。

三、惠民育己“双享受”

活动中,我们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服务精神,突出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尊老爱幼”感恩回馈的社会责任心。通过学生参加系列讲座活动,加强本专业学生艺术学理性精神,增强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在宣传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同时弘扬社会和谐,将传统艺术根植于人民群众,发挥传统音乐的能动性,弘扬民族音乐及民族精神,对于同学们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种挑战,让同学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创业中获取经验,既能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更好地应对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这也不单单是大学生创业的一次体验工作,更是一种反哺老人,回馈社会的民生工作。

此项目的开展,既为广大市民艺术培训提供了教育资源,全方位的完善了艺术培训体系,又为学生提供了反哺社会的平台,拓宽了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注:

本项目参与者: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贾琦、陈星翰、宋诗文。

参考文献:

[1]陈希才.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现状及其对策析论[J].才智,2013,(05).

[2]邱玥.试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05,(03).

[3]吴宜璇.试论民族音乐对民族精神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2006,(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艺术实践二胡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