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尔夫音乐教育对钢琴教育的影响

2014-04-23 15:54罗玲芝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钢琴教育共性发展

罗玲芝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虽然历经近一个世纪,但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体系之一,仍然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教育起着强大影响。钢琴教育与奥尔夫教育存在着许多共性,为了使我国的钢琴教育有更好的发展,下面就分析它们的共性以及促进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钢琴教育 共性 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以下的几个特性,包括互动性、民族性、普遍性。这些特性都被应用到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分析,找出与钢琴音乐的共性,然后运用到钢琴教育上,提高钢琴教育的水平。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钢琴教育的启发

从奥尔夫的核心思想中,我们可以得知原本的音乐绝对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由舞蹈、语言相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得亲自参与到里面的音乐。再结合它的几个特性,可以给钢琴教育带来以下的一些启示:

(一)钢琴教育应不断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培养综合能力

想要学好钢琴教育离不开平时的苦练。现在很多家长都让她的小孩从小就开始接触钢琴教育。强调孩子的主动性和挖掘孩子的兴趣都是奥尔夫音乐体系比较看重的,通过引导孩子参与游戏,还有通过听觉视觉甚至触觉,让孩子去感知音乐。在平时感性的带动下、弹奏的练习中掌握技能,不断地发展孩子各方面的潜能。在我国,现阶段还有很多钢琴教学在用一些传统的教材,虽然重视技能的训练,但还是属于比较刻板的传授技术。鉴于此,我们在传授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倾听、用脑思考、动动手指。钢琴表演是一个综合性及其强活动,所以在教学方面要十分注重学生在思维、动作等全面的综合能力发展。

(二)钢琴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奥尔夫在综合性方面强调孩子的音乐活动是结合表演、创作的。即兴性也是奥尔夫体系比价吸引人的一部分,即兴是传递人们心灵的一种本能反应,例如在六岁前的儿童当他听到音乐便能边唱边跳就是一种即兴。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个性发展,将会使音乐更具有渲染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接受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教育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倍受欢迎,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跟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正是因为我国音乐教育所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因素成为了接纳奥尔夫音乐体系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我国音乐的传统教育方面与奥尔夫音乐体系有着对音乐本质的认识。音乐的最终服务者是人类,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为接受奥尔夫音乐体系张开了双手,使得奥尔夫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前进中的坚实而有力的后盾。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改革实践方面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的教育实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很多种教法、形式,在教师传授的过程中都是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在奥尔夫与其合作者在创立时既不是人们所说的一般“教学法”也不是单纯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是把它视作为体系中的某种观念,并将其作为教学原理来传授音乐知识。《学校儿童音乐教材》5卷本就是奥尔夫一个典型的示范,鼓励和带动人们不断去创作。奥尔夫音乐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具有独特的鲜明的特点,也已经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接受并且引用到音乐教育中并形成了本土化。

(一)在母语训练中寻找音乐节奏感

广义的节奏是指在自然界中一切在时间中存在规律的活动跟变化,不是主观存在的。音乐是作为人类心灵的载体,更要注重感觉的体验,这里奥尔夫所指的荒芜心灵就是冷漠、空虚还有麻木的感情。音乐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可以体现人类的情感,也就是载体。奥尔夫在音乐的训练上注重亲自参与,亲自感受,人们不应该以观众的角度去参与音乐,而是应该以参与者的角色去演奏跟表演。因为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就是心灵的外化,在音乐生活中,那些把音乐与自身动作给分离出来的称为人们所说的“现代化”即是自然人被异化的开端。在我国的教育中,学生的课程第一条就是学习审美的体验价值,强调了审美在音乐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音乐中的美。

(二)奥尔夫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早在60年代末,奥尔夫教育的体系已经被一位神父带入台湾,而且在逐渐的普及。1972年后有不少台湾青年学子到奥尔夫学院学习,其中林荣德先生就是代表,他见了奥尔夫之后,不断出版了许多与奥尔夫思想相结合的本土教材。1992年奥尔夫教育学会在台湾成立了,在往后的发展中还不断给予大陆儿童音乐方面的帮助,推动了两岸的交流与发展。从音乐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根本目的,就会发现奥尔夫音乐与我国古代孔子在音乐思想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地方。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体系所表现出来的精深之处,它是从音乐的历史、审美、功能等各个方面再结合现代的教育思想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奥尔夫音乐体系给我们的启示是注重“创造”与“美”,比较符合我国的音乐教育,还有它所特有的一些教育原理,例如:“主动性”、“互动性”、“民族性”,这对我国在以后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金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2]席涤非.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琴教育共性发展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共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河南民办高校钢琴教育的反思以及改革分析
浅谈高校钢琴教育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
钢琴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立德树人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