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2014-04-23 16:01王梦莹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障碍解决方法

王梦莹

摘要:歌唱者走上舞台,面向观众时,大都有“紧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自然是由歌唱者的心理障碍所致。歌唱心理问题始终是影响和制约演唱者歌唱水平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效果。歌唱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歌唱技巧,还要注意歌唱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自己健康的演唱心理,克服演唱中的心理障碍。歌唱者心理障碍的成因多种多样,本文从多方面来分析歌唱者心理障碍并试图找出解决方法,尽量避免演唱中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心理障碍 声乐艺术 歌唱心理学 解决方法

一、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缺乏过硬的歌唱技术

歌唱技术不过硬是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歌唱者如果基本功掌握不纯熟,对自己将要演唱的作品准备不充分, 就会临场感到不安。如作品选择不当,曲风不符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歌曲难度太大等,将会导致对演唱歌曲缺乏把握,力不从心,给歌唱者带来消极情绪。技术上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还会使歌唱者演唱时有所顾虑,思想过分集中在歌唱的方法上,唯恐出现差错,难以进入歌唱的最佳状态。使歌唱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严重影响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过硬的歌唱技术是歌唱的基础,技术不过硬就很容易造成歌唱者的心理负担。

(二)紧张的心理状态

紧张是歌唱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紧张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生理上的,另一种表现在歌唱声音上。歌唱者走上舞台,面对观众的时候大都有紧张的经历:在演唱时望着台下涌动的人群,心狂跳不止,口干舌燥,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以至发不出声音。这种紧张的心情使演唱大打折扣,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这种现象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声乐课堂上都普遍存在。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考试、演出、比赛时,由于过度的紧张,在演唱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心跳加速表情呆滞、气息上浮、跑调忘词甚至演唱中断等情况。一些学生在课下演唱得很完整,很有表现力,一到台上效果就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演唱的效果。这种不良的心理使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音乐思考,导致其声乐演唱水平不能进一步的提高。

(三)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在声乐演唱中,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歌唱者自信心的缺乏,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自信心的缺失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歌唱水平的限制,一个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因为声乐演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任何学习者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很多演唱者在演唱实践时,歌唱水平正处于一个上升期,这就会让演唱者感到紧张,认为自己的演唱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难以适应当下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了对自己的不正确评价。特别是当看到他人的良好的表现时,这种紧张感会明显增强,甚至变得恐慌,生怕自己不如别人唱得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给自己设置各种不必要的心理障碍。从而同样以消极暗示来动摇自己的歌唱信心因为怀疑自己可能会失败,导致自己真正的失败。

(四)缺乏应有的演唱欲、激情

歌唱的生理受心理控制,歌唱者的一切行为和动作,都是歌唱者意识的外化。演唱欲望强烈,对歌唱有浓厚的兴趣,则会更有目的性和自觉性。反之缺乏了应有的演唱欲、激情,就必然会造成生理上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迟缓,精神不集中。这种状况下如果仍继续歌唱,那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受到损害,无论从思想上和生理上来说都不利于声乐的学习。实践证明,演唱欲望强烈的人在登台演唱时不但不会比平时打折扣,反倒会超长发挥。而没有激情的歌唱者则会大打折扣。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歌唱技术的训练,克服紧张的心理

加强歌唱技术的训练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系统训练。要从基础做起,夯实基本功。练习基本功要做到“扬短避长”,把自己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挑出来多加练习,对于声乐演唱的各个技术环节都要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原则;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要在练习的时候更加用心,勤学苦练,切勿好高骛远。技术的纯熟程度是克服歌唱过程中紧张情绪的关键。

当一个演唱者演唱一首非常生疏的歌曲,或者是超出自己演唱能力的的作品时,肯定是会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所以歌唱者在歌曲的选择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不唱力所不及的作品。对于要演唱的歌曲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分别一一解决。歌唱者在每次演唱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说要认真地对待演出前的排练、走台、彩排,熟悉演出环境,尽可能地减少演出时出现的生疏和不适应的感觉,提前排除演唱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台前一定要留给自己准备时间,用来稳定自己的情绪,用心体会自己练习时的感觉。这样不仅有利于放松表演,更有利于发声器官和生理肌能的自由活动,而且不会因为心里紧张造成僵化,气浅的状态,声音才能自然流畅的表现。使演唱有充分的把握性,消除紧张的情绪。

(二)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心理,导致歌唱的失误。自信心越强,心里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反之心里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越差。一个演唱者在有着优越条件的同时,也要树立起自信心,这对演唱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可以说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自身的条件更为重要。

自信心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细致的学习和磨练。可用一些心理方法,如:回忆以往表演成功的经历,使其成为增强自信的动力;认清自己的优势,看到别人的弱点,通过比较纠正自己心理上的偏差与认识上的错误;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曾经的失误,摒弃一切杂念,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水平。

培养歌唱者的自信心,要敢于展示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有能正视自己失败的心态。歌唱是时间的艺术,它不可能永远达到完美,每位歌唱者都有可能遭到或大或小的失败。正确的面对失败是每位歌唱者都必须要做的心理解剖。面对挫折与失败,有的人会陷入到舞台恐惧心态之中。在表演中如果执着于有过的失败,更容易连续犯错,进而失去歌唱的自信心。所以歌唱者要从心理上认识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只有正视失败,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才能有所进步。

(三)调动演唱欲,充满激情的歌唱

歌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唱出作品和演唱者个人的情感,正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所在。所以要求演唱者要百分百的投入,以对作品的理解为基础,以扎实和娴熟的歌唱技法为保障,将作品的情感和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如果演唱者能够将精力全部用于情感表现上,就会自然忽略技巧的运用,从而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曾经说过:“自己所获得的诸多成就,都是源于自己对作品的用心歌唱和真情融入。”,一旦融入了真情,歌唱技巧自然就会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演唱欲表现为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深度。演唱欲望能够使歌唱者准确的感受音乐本身和饰演角色的鲜活本质、特征,并以此准确无误的把握作品的内涵,让自己真正的进入角色塑造的情景,拥有歌唱所需要的感觉。歌唱欲望产生离不开丰富而又真挚的情感。很多理论家提出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都说明了“情”与与声乐表演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歌唱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都会有“表演”,但往往因为缺乏真情实感而变成了演唱时的累赘。歌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努力发掘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心境。只有表演者真正的理解了人物的命运,将自己的欢乐与愤怒都融入作品里,将自己和人物合二为一,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激情与演唱欲,用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是人们用以表现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寄托理想希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心理无时无刻都在发挥着自我调节的作用。心理障碍是歌唱发声的“绊脚石”。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每个发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给歌者和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李晓燕.声乐艺术教学[M].深圳: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心理障碍解决方法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唱法与教法·理论与实践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