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合唱训练教学方法探

2014-04-23 16:14罗魏燕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中学生教学

罗魏燕

摘要:合唱属于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演唱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培养着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合唱艺术难度较大、要求较高,要诠释真正意义上的合唱,就必须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做到声音和谐、声部均衡、注意声音强度等,才能完全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入探究中学生合唱训练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演唱中的表达能力和感受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合唱训练 教学

合唱是教育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很多学校都把合唱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它是参与面最广、普及性最强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它在艺术和技艺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所有表演者合唱过程中音响的高度达到和谐统一,这也是合唱的精髓部分。那么,要提高合唱水平,除了要抓住精髓外,还要全面掌握合唱技巧,表达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激发听众情感产生共鸣。

一、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合唱的音准节奏的训练

在合唱的排练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很重要。我们都知道,如果对合唱曲的音准节奏训练不到位,无论一首曲有几个声部,都很容易出现串声或跑声的情况。为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是关键,通过视唱曲目的训练来使学生准确掌握到音高、时值等。之后再训练两声部演唱,从简单的音准、节奏开始到复杂。例如歌曲《山童》节奏比较明显,训练时要把学生引入一个平稳的状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使学生把握到全曲的节奏。此外,这首曲中的变化音也比较明显,歌曲是由欢快地情绪转到优美恬静,之后又回到欢快活泼地情绪,旋律中多处用到了变化音,倚音、上,下滑音,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出山区儿童活泼、热情及俏皮的一面。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合唱的前题是必须理解和掌握合唱方法。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尤其是男生表现的更明显,为避免歌唱中学生的嗓子受到伤害,在这期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嗓子,那么可以让学生保持弱唱状态,也就是要求声音要“柔”,在确保“柔”的同时也要保证声音“亮”。同时,控制气息也是歌唱的重点问题,如在合唱《朝霞》一曲中,歌唱时应引导学生将气息控制在腹腔、模膈膜之间,以控制气息的呼出。此外,合唱过程中声音要圆润,才能体现出合唱的层次感和美感。

(三)达到和声的和谐统一与声部均衡

合唱之美主要体现在和声的和谐统一与声部均衡,这就要求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做到音量与音色统一,那么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就不能像独唱一样跟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去唱。如在合唱《海港之夜》一曲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各声部的旋律线,也要注重另外声部构成的和声效果,才能达到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同时,将歌唱的发声与歌曲旋律有机结合起来,将歌曲的思想生动的表达出来,才能使歌声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合唱与钢琴伴奏的呼应层次关系

钢琴伴奏主要是为合唱作品增添艺术效果。但要处理好钢琴伴奏的音色、控制好强弱、掌握柱式和弦烘托气氛等对合唱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演唱《欢乐的那达慕》一曲中,由于这首歌属于欢快型的,伴奏时要配合演唱,两者做到合二为一,而不能喧宾夺主,注意八分音符连线的演唱技巧,如36 6i i6 53不能误唱为跳音,并且要将演唱过程中的中音量、音色和音准的相互关系;在唱高音发声练习时,最好以几个短的跳音做铺垫,然后再发一个长音,来训练高音,这样效果较好,例如:1 3 5 i | i —。此外,为使伴奏对学合演唱起到推波助澜和情绪引领的作用,弹奏时要有较强的力度,并处理好每句之间的落音,使学生在伴奏中就能体会到欢乐祥和、激昂壮阔的情绪。

三、歌曲的艺术处理

对作品艺术进行处理是提高合唱水平的关键,为准确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需要对歌曲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为使合唱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歌曲的高潮布局、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等特点进行分析。在训练演唱的一些经典作品中,我们除了要掌握作品的风格外,还应尽量从作品中了解音乐创作手段及文化特点等。在合唱的艺术处理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唱整体和谐统一的前提是声部本身声音做到整齐、统一,这就要求演唱过程中音要准,音高和节奏、发音、咬字吐字、断音唱法等要统一;

2. 合唱过程中各声部应做不同处理,主要因其功能和所处地位不同。通常主导地位的旋律应突显在均衡协调的基础上,但应当清楚各声部线条;

3. 由于处理合唱音准较难,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做到多声部相互结合时的和谐统一,其主要解决的就是合唱音准上所遇到的难点,练习时可以根据各种音程的特性及调式音阶的特性进行;

4. 对作品的风格、题材内容及结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在唱的过程中能掌握其力度与速度,并能做到有表情演唱。

总之,合唱这门艺术严谨而又精深,在合唱训练中,不仅是要学生会学唱一首歌,且要求学生在唱的同时要了解作品的内容,意境,掌握作品的速度、力度等,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和声听觉,使学生科学的掌握合唱技巧,并注意作品中的艺术处理。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涵和对歌曲的正确演唱,并达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和声部协调。对此,为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又系统的训练,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歌曲的情感,才能真正表现出合唱和艺术的美。

参考文献:

[1]常开起.合唱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艺术教育,2010,(01).

[2]李暖.中学生合唱教学实践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1,(01).

[3]乔芙蓉.谈如何搞好合唱训练[J].黄河之声,200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中学生教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论群体心理对合唱训练的影响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