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音乐的本能

2014-04-23 16:18陈翠翠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段

陈翠翠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一种感觉!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与身体结合的运动唤起音乐的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辅助,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孩子的音乐感觉。

关键词:体态律动 小学低段 音乐感觉

一、小学低段课堂存在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然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有很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孩子在被迫接受学习音乐,这种被动倾听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另外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弱,即便是感知到,却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实践了体态律动教学,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反应能力,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

低段的孩子心里特点表现为活泼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低段的教材中要求孩子掌握的节奏相对比较简单,如果能把节奏结合体态律动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孩子会更喜欢更乐意去学习,从而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例如我在执教《母鸡叫咯咯》这一课时,歌曲中出现很多的 ×× ×× | ×× × ||的节奏,跟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尤其是低段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常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等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于是我用了一首儿歌《小蜘蛛》来导入节奏的活动学习,让孩子们围成圆圈,跟着我模仿我的拍地动作、捶地板动作、两手大拇指合拢其余手指做飞翔动作、五指在身体上做爬行动作等等动作,同时配上儿歌“拍拍 捶捶|划叉 叉 |蝴蝶 飞飞 |飞几 下 |一只 蜘蛛| 爬上 来 |咦―| 吓得 浑身 |起疙 瘩‖” 来学习节奏。孩子很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课堂气氛很活跃,单一的律动学会以后,全班孩子再在圆圈上合作,把拍地捶地等动作放到同伴的身体上感知节奏,几次练习下来,节奏也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也为后面环节歌曲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更准的感知音乐旋律

“旋律” 指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然而对于低段的孩子要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是有必要的。怎样让低段孩子准确感知乐曲的旋律,借助体态律动是个不错的教学手段。

例如《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曲的旋律,一共有四个乐句组成,节奏规整,并且有二四两乐句是相同的旋律,第三乐句是音高最高的乐句和最难掌握的乐句。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三个简单易学的体态律动让孩子感受旋律,分别是两手食指并拢做小鸡的体态感受第一乐句,两臂曲肘做母鸡的体态感受第二和第四乐句,又用张开的五指放与头顶模仿大公鸡的体态感受第三乐句旋律的走向。孩 子们听着音乐美妙的旋律,模仿小鸡的一家在教室里律动着,愉快的体验着歌曲旋律的轻快活泼。每个孩子都非常投入的在模仿,表演,认真的听辨每句旋律的长短,快速而准确的转换每一个体态动作。

四、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音乐结构

音乐结构是一般是指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是音乐课堂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学习的音乐元素之一。在低段音乐课中用体态律动表现曲式结构会让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深入浅出。

例如学习《问候舞》,该乐曲是二部曲式AAB 结构,要通过体态律动来感受结构和乐句的长短。请孩子们围成圆圈,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拍手演奏稳定节拍,长度为A乐句的长短,即9个小节,其次老师再慢慢张开双手,手心与左右两个孩子碰在一起,同样演奏稳定节拍,长度为重复A段乐句长短,也是9小节,请孩子们创编动作和身边的朋友问好,创编3个动作表现B部分的乐句。老师歌唱旋律,请孩子们重复整个活动。在第二次重复时孩子们还可以两两相对拍手表现A段,B段时前两个乐句两人相互问好两次,一次握手说“你好”,第二次鞠躬,第三次所有孩子面向老师挥手问好。

像这样的体态律动形成了一个游戏,通过律动帮助孩子们学习简单的曲式结构,理解乐句的长短,这里的每个动作都是根据音乐的结构安排的,体态律动和音乐元素相互结合形成有意思的音乐活动,最终为音乐学习服务。

五、体态律动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情感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体态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课件、图片等去提示音乐蕴含的内在的东西,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受和了解音乐。

例如歌表演《母鸡叫咯咯》,孩子在学习表演母鸡的体态律动同时,要感受歌曲第一、二句旋律轻快活泼,中弱的力度,体会到母鸡母鸡下蛋是愉快的情感。而在第三乐句则音高最高,歌词的内容表达最丰富的一句,表达母鸡鸡很神气的样子,要求孩子要在力度上加强,才能表现母鸡骄傲而神气的感觉。

因此,我在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体态律动的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不光光训练耳朵和嗓子,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得到训练。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合理使用律动辅助教学,通过律动表演和即兴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与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提高孩子的音乐感觉,唤醒孩子的音乐本能,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陈蓉.从头玩到脚玩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活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低段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体态律动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巧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