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2014-04-23 16:22王灵
艺术评鉴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中职院校音乐

王灵

摘要:我国音乐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针对当前音乐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育改革的措施,旨在帮助音乐教育专业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 音乐 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日益推广,促进了中职院校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由于“艺考热”的潮流,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具有基础音乐教育知识的人才,是音乐教师的摇篮。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角度认知世界,了解社会,从而培养深刻音乐价值观。但是当前,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达到社会需求的标准,这不禁引起了音乐教育者们的堪忧。

一、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专业作为中职院校中一个传统的专业,在近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中,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笔者以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学生生源质量较差

目前,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各大中职院校逐渐增加了招生的人数。大多数学生选择音乐专业并不是出于自身的喜爱,只是因为其对文化课程的要求较低,加上音乐专业课程考试的形式化,学生只用进行短时间的突击就可以通过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考核。纵观近几年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质量,可以发现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总体上生源质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艺术类考试不同于普通高考,它不仅要求学生的文化课程而且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标准。但是由于其对文化课程的要求较低而成为学生高考中退而求其次的一种选择,导致大多数艺考生文化课功底较差和文化涵养的浅薄。部分同学由于难以均衡地分配学习时间,只侧重于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课程。

2.专业能力较差

音乐教育专业旨在培养音乐的骨干教师以及学科的带头人,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如音乐的鉴赏能力、声乐能力以及器乐能力要求较严格。但是教师们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能够普遍的感受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对于音乐的敏感度较差,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不够,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当前我国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音乐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以及教育理论课程三大类。中职院校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上的设置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大多数中职院校在音乐教育专业上培养目的的不明确,导致其渐渐地倾向于本科师范教学,导致其课程设置完全照搬本科院校。二是过度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师范类课程的教学。部门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味的强度音乐专业的重视度,导致学生对于教育专业所应掌握的理念知识严重不足,以师范性为职业的能力较差。

(三)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作为学习上的指导者,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为苛刻。但是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缺乏,科研能力较差。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正确的导引学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四)硬件设施的缺乏

音乐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强大的硬件设施作为教学的支撑。但是随着各大中职院校的扩招,学校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化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展开,设备如排练厅、乐器、琴房等的短缺经常会造成部分学校减少艺术实践课程的开设。

二、提高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完善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是高等院校的师资之本,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音乐教育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强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仍然采用音乐技能以及文化考试的“两个标准”进行人才的录取,并不能很好的判断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扩招政策的普及是导致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降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现象,中职院校应合理地对招生制度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适当的增强考核难度,强化学生的面试环节,并不能只一味的看重眼前,随意地进行扩招,采用分数一刀切的应试模式,应着眼未来,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二)健全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中职院校应明确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和目的。其次,针对这一目的,对师范类课程和音乐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史》《音乐教育分析》以及适当地增设一些实用技能课程如《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等。最后本着“先夯实基础,后扩充知识”的原则,可以选择性地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地方音乐文化》《舞蹈编导》《文学概论》等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艺术感。

(三)优化师资团队

音乐教育专业要求教师对于音乐的“吹、拉、弹、唱、跳”五项技能充分的进行掌握,同时,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学校在进行教师的聘用时,应加强其考核机制,严格把关,从根源上提师资整体水平。其次,完善音乐教师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适当地进行国内外访问学习能够有效的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理论学术水平,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教学机制。最后,学校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督促,改善教学现状[4]。

(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应针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质,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保证教学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加大投入和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语

中职院校应积极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树立顺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合理规划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促进音乐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嵬.关于音乐教育专业现状的几点建议[J].音乐教育教学,2012,(05).

[2]鲁晓.中职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3,(03).

[3]丁东红.国际比较视野下现代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J].中国音乐,2012,(01).

[4]湛洋,董茉.音乐教育专业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众文艺,201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中职院校音乐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