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琉球新報』看日本冲绳与当代中国的交流——以报道中的中国要素为中心

2014-04-24 12:57王华伟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聞琉球冲绳

王华伟 孙 薇

(天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一、前言

关于中琉(明朝与琉球,清朝与琉球)的友好交流关系方面的研究,已经有朱振声(1987),孙薇(1991,2000,2002,2003,2005),土肥祐子(1994),西里喜行(1997)等众多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对已经逝去的历史事件的挖掘与探讨,对于现今中国与冲绳(琉球)之间友好交流关注的研究并不多见。历史上中琉交流的辉煌场面已不再现,然而当下中琉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尝试以冲绳的地方报纸『琉球新報』的报道为例,从中调查中国要素的数量。并与其他地方报纸报道中的情况进行对比,悬殊的比例表明历史上与中国有着500年左右无战争交往的冲绳至今仍在高度关注中国,与中国之间依然保持着密切交流的事实。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考察对象为冲绳的地方报纸『琉球新報』。『琉球新報』作为冲绳县最古老的报纸创刊于1893年9月15日,尚顺任社长、高岭朝敷担任编辑。当时为隔日刊发,1906年改为日刊。1940年12月20日由于政府的“一县一报化”的指导意见,当地的『琉球新報』、『沖縄朝日新聞』、『沖縄日報』整合为『冲縄新報』。1949年2月恢复刊名为『琉球新報』①。

『琉球新報』于1996年5月24日开设网站②,从此电子版新闻也就正式开始运行。网站栏目中有「過去記事」一栏,专门刊载从网站开始(1996年6月)至今的所有新闻全文。但是,此前1970-1995年的新闻只有各年度的十大新闻,在12月份的报道中可以看到。

为此,我们将考察的内容设在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的新闻报道。这是因为在这一时间段内可以与同为地方报纸的『釧路新聞』中的新闻报道③相对比。『釧路新聞』网站上的「過去記事」一栏中,只有2011年1月至今的新闻报道,考虑到下载之后的手工整理等作业的需要,因而将考察对象定在了上述时间跨度之内。『琉球新報』和『釧路新聞』中新闻报道的基本数据如表一所示(为了简洁,『琉球新報』和『釧路新聞』出现在表格时分别简略为『琉』和『釧』)。

表一 新闻报道的基本数据(单位:件)

研究方法为调查统计与分析的手法。网上的新闻报道是以HTML文件形式刊载,为了方便调查,将下载后的文件转换成文本文件。

三、新闻报道中中国要素的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中国要素的界定

关于中国元素本身以及其在生活各领域中的表现的研究有很多,代表性的研究有成阳(2010a,2010b,2012,2013),朱天阳、周俊良(2009),张晓杰(2012)等。关于中国元素的论述,先行研究指出“根据分析可以推断出‘中国元素符号’中有三大块:特有地域的‘自然符号’如领土领海、气候、人种、黄河、泰山等;偏于精神性的‘文化符号’如汉字、儒学的表征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等;特殊状态的‘无形文化符号’如古琴、昆曲、年节、语言思维等”(成阳,2010b:61)。这三种中国元素符号代表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标记,提起这些元素符号很自然地会与中国联系起来,而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大部分为中国的地名。成阳(2010b)中并没有谈及到普通的中国地名是否也属于中国元素。一般认为中国的地名广义上来说应当归到自然符号一类中,虽然地名也是与中国相联系的,但是地名本身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很难与具体事例联系起来。基于此,本研究将中国地名等不称为中国元素,而是暂且称其为中国要素,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元素概念。

(二)本研究中的中国要素

中国要素的内容多又广,无法都涵盖在考察范围之内,鉴于考察对象是日本媒体,所报道的内容也多从上位概念入手,所以有必要限定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要素。这样做可以避免从大规模的语料中检索所带来的费时费力而又没有代表性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中具体涉及到的中国要素限定为三类,“中国”、“中华民国”以及包含“中”要素的词语;中国各省以及省会的名称(包括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名称);“新华社”。对于中国台湾,日本媒体有时将其称其为“中华民国”,视为一个国家。我们的立场是将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所以尽管日本媒体称其为“中华民国”,我们仍然坚定其中国要素的一部分。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包括台北),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城市。开放城市中包含的省会城市忽略不计,所以4个直辖市,29个省和省会,2个特别行政区,9个开放城市合计为73个中国要素,另外再加上“中国、日中、日台、中日、访中、中华民国、新华社”7个与中国有关联的要素,合计为80个。

(三)『琉球新報』新闻报道中的中国要素统计与分析

我们所收集整理的『琉球新報』新闻报道,时间跨度为2年半,2011年、2012年各为一整年的报道,而2013年则为半年多的报道。但是从其数量来看,2013年的新闻报道数量反而比前两个年度每年的数量还要多,这是因为上网的新闻报道数量逐年增加的缘故。

从整体上来看,各个年度的新闻报道中所包含中国要素的数量以及比例在逐年增加。2011年中国要素仅占7.36%,而到了2013年则增加到10.50%。三个年度新闻报道中中国要素的占有量平均为9.33%。

表二 『琉球新報』中的数量及所占比率(单位:件)

在『琉球新報』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中国要素为65个,占总数的81.25%。下面再看一下使用频数在10次及以上的要素情况。

表三 『琉球新報』新闻报道中中国要素频数统计表(单位:次)

表三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要素使用频数的分布差异较大。「中国」、「台湾」、「香港」、「北京」、「日中」、「上海」、「台北」、「日台」、「福州」、「福建」等中国要素排在前十位,代表两岸三地的「中国」、「台湾」、「香港」也正说明了其影响力的强大。「中国」这一要素的使用频数最高,为3872次,这个频数相当于平均每1.69件新闻报道中就出现一次「中国」。排在「中国」之后的「台湾」,频数为1327次,如此高的频数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说明当下中国台湾地区与冲绳交往的频繁。香港为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和世界级的自由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北京」为中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繁荣的国际大都市。这些中国要素时常出现在冲绳媒体上,说明冲绳对中国关注度的集中所在。「日中」是称呼日本和中国的缩略语,这是从日方角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的表达方式。「台北」、「日台」是与台湾有关联的要素,代表着中国台湾地区与冲绳之间的往来。排在前十位之中除两岸三地以及上海等大都市之外,值得关注的就是「福州」、「福建」两个中国要素,由于历史上福建的福州一直为琉球出入中国的唯一口岸,琉球与福建民间交往也极为密切的缘故,而且至今那霸、福州仍然还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因此频数要远高于其他一般的省份。

其他地区在『琉球新報』报道中出现的频数相对较低,特别是东北以及西北等地区出现的频数只有一、两次左右。

中国要素在『琉球新報』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频数高低,反映了冲绳与中国的交流频度以及冲绳对中国关注度的问题,其中不乏报道中日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如关于钓鱼岛的中日对立立场以及冲突等)的内容。报道中国国内各地的交通、事件、旅游、文化等新闻事件是对中国各领域动态的关注;报道中日之间开通航线、中国代表团到冲绳访问等,则表明中国与冲绳之间的友好往来。从每个中国要素出现的新闻报道的数量来看,与频数并不完全一致。排在前十位的情况如表四。

表四 新闻报道中中国要素的使用频数前十位(单位:件)

就中国要素的新闻报道的数量而言,排在前十位的要素包含频数前十位中的前八位,只有九、十位的「訪中」、「新華社」替换了「福州」、「福建」。排在第一、第二位的依然是「中国」、「台湾」,只是有关中国要素报道的数量远低于出现的频数,这意味着平均每件新闻报道中同一中国要素所出现的频数在2次以上。

另外,中国要素在『琉球新報』的报道中出现时,很多情况是与其他词语搭配出现。我们以出现频数排在前两位的「中国」、「台湾」为例,分析其搭配词语的使用情况。

表五 「中国」、「台湾」的搭配词语频数前十位(单位:次)

「中国」、「台湾」居于使用频数前两位的位置,这两个中国要素是两岸的最重要的符号名称,尽管在使用频数方面差异较大,但是它们的搭配词语中还是有很多相同的词语。就进入前十位的搭配词语来说,就有「~人」、「~側」、「~政府」、「~船」、「~国内」④等五个搭配词是相同的。「中国」搭配词排在第二位的『中国時報』是中国台湾地区号称发行部数最大的一份报纸,1997年2月19日与『琉球新報』缔结交换新闻报道的协定⑤,所以在其后每个月有3-4天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中国時報』的新闻,每次有3篇左右⑥。这一信息本身说明在当今冲绳与中国台湾地区依然延续交往。

(四)新闻报道的中国要素对比

为了探明『琉球新報』中出现中国要素这种情况与其他日本地方媒体有所不同,我们又与日本另一份地方报纸『釧路新聞』的新闻报道做了对比。

『釧路新聞』是日本北海道钏路市的地方报纸,于1946年11月以『東北海道新聞』为题创刊,1955年变更为『釧路新聞』。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报道为该报网络电子版的「過去記事」一栏中2011年1月-2013年7月的内容。

表六 两报中的报道数量及所占比率的对比(单位:件)

首先需要指出,『釧路新聞』每天的新闻报道上网的数量较少,导致年度的报道总数要比『琉球新報』少得多。每个年度中出现中国要素的数量都在两位数之内,所占比率分别为2.33%、2.91%、2.55%,平均为2.59%。而『琉球新報』中中国要素所占比率分别为7.36%、10.11%、10.50%,平均为9.33%,高出『釧路新聞』6.7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新闻报道中的中国要素所占比率『琉球新報』要明显高于『釧路新聞』。

对于『釧路新聞』新闻报道中的中国要素,我们同样调查了80个中国要素,仅出现了16个要素,占总要素的20%。这一比率比『琉球新報』的情况少61.25个百分点,应该说两者之间的差距很悬殊。下面看一下具体的统计结果。

表七 『釧路新聞』新闻报道中中国要素频数统计表(单位:次)

前十位的要素中,只有前两位「台湾」、「中国」的使用频数超过了100次以上,最高的「台湾」为243次,其他在1-2位数之间。不过,除了排位顺序有差异,前八位的中国要素与『琉球新報』中的情况是一致的。下面以使用频数排在前两位的「台湾」、「中国」为例,调查分析其搭配词语的使用情况。

表八 「中国」、「台湾」的搭配词语频数前五位(单位:次)

由于搭配词数量少,而且频数较低,因此,我们只将排在前五位的搭配词列出进行对比。「中国」「台湾」的搭配词语中只有搭配词「人」、「側」是一样的,其他的搭配词语,两者间就没有交叉的要素。

对比『琉球新報』和『釧路新聞』中中国要素「中国」、「台湾」的搭配词语,与「中国」搭配的复合词中「中国人」、「中国語」、「中国側」,与「台湾」搭配的复合词中只有「台湾人」、「台湾側」是相同的。如此看来,出现在两份报纸中相同的中国要素,其搭配组合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对中国要素所关注的方面还是存在着差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冲绳的地方报纸『琉球新報』所出现的中国要素的数量、使用频数以及部分要素的搭配词情况,试图探明时至今日,冲绳依然在关注着曾为宗主国的中国,与之保持着友好交往。我们调查了80个中国要素,『琉球新報』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要素为65个,占总数的81.25%。同为地方报纸『釧路新聞』中仅出现了16个要素,占总要素的20%。从出现中国要素数量的年平均比率来看,『琉球新報』为9.33%,『釧路新聞』为2.59%。因此,依据本文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冲绳要比日本其他地区更加关注中国,与中国交往更加密切。

注释:

① 引自『琉球新報』: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0%89%E 7%90%83%E6%96%B0%E5%A0%B1。

② 参见注释①。

③ 引自『釧路新聞』:http://www.news-kushiro.jp/index.php。

④ “台湾政府”、“台湾国内”、“台湾人”是『琉球新報』上的称呼,中国不承认这种说法。

⑤ 参见注释①。

⑥ 对2013年1-7月份的新闻报道统计结果为:1月份4天,每天3篇报道;2月份4天,每天3篇报道;3月份4天,每天3篇报道;4月份5天,其中4天为每天有3篇报道、1天为2篇报道;5月份4天,每天3篇报道;6月份4天,其中3天为每天3篇报道、1天为2篇报道;7月份3天,其中2天为每天有3篇报道、1天为2篇报道。平均每月刊发4篇报道,平均每次刊载2.89篇报道。

[1] 土肥祐子.1994.中琉貿易における王銀詐取事件:『歴代宝案』第一集より[J].史艸, (35):174-194.

[2] 西里喜行.1997.中琉交渉史における土通事と牙行(球商)[J].琉球大学教育学部紀要 第一部・第二部, (50): 53-92.

[3] 成阳.2010a.“非遗”传承融入高校设计教育创新模式探索[J].大家,(10):206.

[4] 成阳.2010b.“中国元素”论[J].文艺争鸣, (6):61-64.

[5] 成阳.2012.“中国元素”内涵精神性观念系统新论[J].山花,(16):167-168.

[6] 成阳. 2013.“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定位与创新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132-139.

[7] 孙薇.1991.冊封・朝貢について: 中琉の冊封・朝貢関係を中心に[J].沖縄文化研究, (17):1-98.

[8] 孙薇.2000.閔人三十六姓と明初の対琉政策[J]. 沖縄文化研究,(26): 111-136.

[9] 孙薇.2002.中国(明朝廷)の琉球に対する勅封の歴史[J].史料編集室紀要, (27):47-58.

[10] 孙薇.2003.「貢品」と「下賜品」に見る中琉関係[J].沖縄文化研究, (29):193-214.

[11] 孙薇.2005.档案に見る琉球から清朝への貢品リスト(その一):朝貢の実態と本質を理解する鍵[J].地域研究,(1):91-103.

[12] 张晓杰.2012.中国元素在当代油画艺术中的体现[J].名作欣赏,(27):156-158.

[13] 朱天阳 周俊良.2009.中国元素在现代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 (11):84+91.

[14] 朱振声.1987.福州の古跡から見た古代の中琉関係[J].沖縄文化研究,(13):537-563.

猜你喜欢
新聞琉球冲绳
Short News新闻播报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资讯
新闻眼
冲绳“复归”45年后,日本民意仍撕裂
新闻图片
冲绳抗议
悲愤琉球
破译《琉球国书》碑
野田上任后首次赴冲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