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在俄罗斯的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04-24 12:57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俄语外交俄罗斯

顾 炜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1)

公共外交是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的外交形式,俄罗斯政府也认为开展公共外交有助于实现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俄语是传播俄罗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俄罗斯政府通过推广俄语,旨在增进各国人民对俄罗斯的了解,树立本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但在不同地区,俄语具有不同的历史和现实基础,能够对公共外交的开展发挥不同的影响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历史积累,并克服现存的障碍以实现外交目标,成为考验俄罗斯政府公共外交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俄罗斯的公共外交

(一)公共外交的概念与目标

来自西方的“公共外交”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的大众媒体上出现。经过数年的发展,俄罗斯把“公共外交”(общественн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定义为在国际领域和人文合作发展方面,通过整合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努力以增进国家利益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俄罗斯的公共外交非常重视公民社会的作用(Мухаметшин,2011)。

具体说来,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即公共外交的主要目标包括:为实现俄罗斯人与外国人的自由和建设性的合作与交往创造条件;利用人文合作的优势,促进俄罗斯社会的发展,增进相互理解和国际安全;向与俄罗斯有利益关联的同胞和其他人提供帮助,实现他们的利益;在世界上塑造并加强俄罗斯作为现代化国家和成功国家的形象;增进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在世界上的推广和普及(Мухаметшин,2011)。

(二)俄罗斯近年来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

尽管“公共外交”的概念在俄罗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为实现各项目标,俄罗斯还是努力在多个层面广泛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1.国家和公民社会协同合作

俄罗斯的公共外交是由国家和公民社会两个主体发起的。两个主体协同配合,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国家积极发起同公民社会的合作,引导公共外交的全面开展,而公民社会则在自身富有特点的行动之外,以多种形式活跃并参与到国家发起的公共外交活动中。

2008年1月,俄罗斯“公共外交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是由对国际关系感兴趣并具有一定公共外交经验的普通公民创立的,这是公民社会开展公共外交的典型体现。在国家层面,联邦议会与他国议会开展全面合作,并开始注重同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联合,建立了发展人文合作的专门委员会。俄罗斯政府也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支持力度。2010年2月,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批准成立了“戈尔恰科夫公共外交支持基金”,俄罗斯外交部是基金的成立方,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自愿捐款。同期配套成立的还有一个国际事务理事会,该理事会由外交部、教育和科学部共同发起成立,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和俄罗斯和平基金会参与其中,实现了政府与科研和教学机构的合作。同年12月,俄罗斯举办了题为“公共外交在国际人文合作中的作用”的国际论坛,论坛达成的共识之一就是需要全面支持俄罗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促进公共外交活动的开展。

2.增设公共外交机构和长期活动项目

俄罗斯重视设立新的机构开展公共外交,并以相应的机构为依托,创设长期的活动项目,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

2011年1月,梅德韦杰夫总统授权成立了俄罗斯友好社会联盟(Российский союз обществ дружбы),该联盟采取社会-国家基金的形式,其主要发展方向是促进各种非政府组织和友谊协会的活动,并且恢复了前苏联时期存在过的“与外国人民的友谊之家”(Дом дружбы с народами зарубежных стран)的工作。近年来,为了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俄罗斯在世界各地建立了70余个“俄罗斯科学与文化中心”(Российские центры науки и культуры)。其中,在美国、印度、波兰、埃及、巴西等国(Мухаметшин,2011:208),俄罗斯建立的中心不止1家,而是分别设在所在国的不同城市,这些中心广泛举办各类活动,促进了俄罗斯科学文化的传播。

2011年10月,梅德韦杰夫发布总统令,开始实施“外国青年政治家、社会活动者短期访问俄罗斯项目”,该项目于2011年邀请独联体国家和美国的青年参加,并从2012年起扩大邀请范围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的参加者须为对与俄罗斯合作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们的年龄被限定在25-35岁,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加强各国青年对俄罗斯的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在俄罗斯看来,年轻人是世界各国未来的栋梁,他们对俄罗斯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今后俄罗斯对外友好关系的维护和发展。2011年,该项目邀请200人参加,2012年为500人,2013年增加到650人,并逐年扩大参与规模,从2014年起将达到每年1000人的访问人数。类似的长期活动项目的开展,有助于相应的公共外交机构同外界建立更为广泛和持久的联系。

3.开展短期活动集中宣传俄罗斯

2012年,俄罗斯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短期宣传活动,为传播俄罗斯的文化并树立俄罗斯的国际形象而努力。这一年恰逢1812年卫国战争胜利200周年,俄罗斯借此时机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和纪念活动。俄罗斯重新装修了位于莫斯科的博罗季诺战役全景画博物馆,将战役故地博罗季诺小城的火车站和站台重新装修,指示牌全部更换为更加国际化的俄英双语对照标识,还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圣彼得堡、博罗季诺等地举办了特别展览、学术研讨会、战争场景复原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参与其中①。从2011年11月起为期一年的时间内,俄罗斯在白俄罗斯、立陶宛、摩尔多瓦、乌克兰、奥地利、保加利亚、比利时、匈牙利、德国、丹麦、西班牙、波兰、捷克、法国等十余个国家通过放映电影、举办音乐会、召开圆桌会议等形式,纪念俄罗斯200年前的伟大胜利,宣扬俄国士兵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肯定这场胜利为人类历史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俄罗斯国际形象的树立,也是俄罗斯政府重视公共外交的突出表现。

二、俄语在不同地区的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除了上述机制和活动的建立与运行之外,推广俄语也是俄罗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反过来,俄语也是促进公共外交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俄语的传播和使用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但俄语在全世界不同地区面临的形势并不相同,俄罗斯开展推广俄语的公共外交活动时,需要注意地区差别的存在。

(一)俄语在全球范围的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俄语是联合国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之一,属于斯拉夫语系。“20世纪是俄语获得最大范围扩展的时期”,1915年掌握俄语的人数约为1.4亿,而到1990年则达到了3.12亿(Арефьев,2012:386)。但是,苏联的解体不仅在地区和国际层次上给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冷战的“失败”以及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都使得人们开始不再重视俄罗斯,学习俄语的人数也随之在全球范围内锐减。2005年出版的著作中,作者们对俄语在20世纪的发展态势作了总结并预测了21世纪前25年的俄语发展趋势(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到,全世界掌握俄语的人数在苏联解体后直线下滑,预计2025年将仅为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的40%;而2012年新出版的著作中,则进一步预测到2050年的俄语发展趋势,该书预测全世界掌握俄语的人数将从2015年的2.43亿,发展到2025年的2.15亿,到2050年则继续下降为1.3亿(Арефьев,2012:387)。整体形势十分严峻。

图1 : 俄语在20世纪和21世纪前25年的发展趋势②

俄语在冷战后出现的颓势很快引起了俄罗斯政府的注意。1996年,俄罗斯颁布政府命令实施《俄语》规划(1996-2000年),但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也蔓延至俄罗斯,使得政府在文教领域包括俄语方面“有心无力”,财政投入十分有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俄语的衰落。世纪之交,普京上台主政,在国内形势日趋稳定和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俄罗斯的国力日渐恢复,俄罗斯政府也开始集中力量解决人文领域中面临的问题。改变俄语在世界上日益式微的态势成为其中的重点之一。对此,俄政府颁布《俄语》规划,通过国家法律规划的形式直接指导有关俄语发展的内外工作。在停顿了一年之后,新的《俄语》规划于2002年开始实行,其文本内容更加规范并注重实施成效。两份《俄语》规划(2002-2005年和2006-2010年)的实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正在实施的是新世纪以来的第三个《俄语》规划(2011-2015年),负责实施该规划并承担领导责任的是俄联邦教育科学部,该部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统一调配相关资源以利于规划的落实。

《俄语》规划的制定同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俄罗斯公共外交也将落实《俄语》规划作为重要活动内容之一。俄联邦政府在2011-2013年仍然计划保持每年对“俄语”基金会5亿卢布的财政支持力度(Концепц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целевой программы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2011-2015 годы)。从目前的发展看,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俄语中心成为俄罗斯推广俄语并开展公共外交的最重要平台。目前全世界有65个俄语中心(见表1),按地域分布的比例统计,位于独联体国家的俄语中心数量最多,平均1个国家建有2.75个中心,这显然与历史积累不无关联;欧洲地区的中心也较多,这是与俄罗斯外交重视欧洲的传统密不可分;而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如中国,则建立了5个俄语中心。它们已经并在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落实《俄语》规划,实现公共外交目标。从中期目标上看,俄罗斯要扩大俄语中心的设立规模,计划到2020年在超过100个国家建立俄语中心或代表处,但这些俄语中心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制于不同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表1 正在运行中的俄语中心(Мухаметшин,2011:231-235)

(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是俄语发挥作用的侧重点

尽管俄罗斯政府加大了推广俄语的力度,但目前的形势是俄语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极不平衡,对此需要采取的公共外交侧重点也相应存在差别。

1.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特殊性和俄语发展情况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俄罗斯一样,在利用本国语言推动公共外交时,面对同一个地区,既有他国无法企及的优势,也有历史积累出的阻碍。这一地区就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即波罗的海国家和独联体国家③。这一区域具有现实特殊性,一方面,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使得俄语在其国内广泛普及,曾有2亿8600万人在使用俄语,这为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在本地区推广俄语以实现公共外交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受苏联解体的影响,俄语在新独立国家中经历了严重的困难时期,俄语受到冷落的趋势也给推广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

在地区层面,苏联解体使整个区域分裂为15个独立国家,新独立国家带着自由的喜悦迫切希望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自主性,以彰显主权的存在。而语言恰恰是文化领域体现本国独特性的重要载体,并且按照主体民族命名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也致力于恢复本民族语言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各独立国家的语言政策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各国政策变化的节点也不尽相同。土库曼斯坦在2006年取消了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而乌兹别克斯坦早在1995年就把乌兹别克语作为国家语言和工作语言;塔吉克斯坦则到2009年初依然存在双语制,2009年10月通过总统法案,停止用两种语言公布正式法律文件。因此,在不同阶段,俄语在独联体国家内部推广时都会遇到不同的政策阻力。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四国内俄语的情况较好,这为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在本地区推广俄语以实现公共外交目标提供了便利条件。1995年5月14日白俄罗斯进行全民公决,83.2%的国民赞成俄语的国语地位,俄语仅仅在这一个国家保留了自己的历史威严。

2.当前实施的《俄语》规划与俄罗斯公共外交的侧重点

2011年6月,俄罗斯政府颁布了新的俄语规划(Концепц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целевой программы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2011-2015 годы),明确提出“必须使用俄罗斯的文化资源,树立俄罗斯在国外的良好形象”,为此,该规划提出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俄罗斯文化价值的提升和俄语在国外的普及。在独联体国家中,规划提出的整体目标是,掌握俄语的居民人数超过20%的国家从2010年的7个达到2015年的10个④。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规划内容中还详尽规定了具体的量化目标:将使用俄语的信息咨询手段由2010年的2种增加到2015年的7种;增加境外文化教育机构的设置,整体数量从56家发展至159家;图书种类在50种的基础上,增加到120种;可供使用的俄语信息资源的数量增长3.5倍,等等。

在这份新的俄语规划中,明确强调了要在境外俄罗斯同胞中保护和拓展俄语。这也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中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侧重点。这些俄罗斯同胞因为苏联解体留在了近邻各国。一方面,他们树立了真实、立体的俄罗斯人形象,有利于所在国家的民众更好地了解俄语和俄罗斯;另一方面,他们与祖国俄罗斯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俄语的传播。因此,境外俄罗斯人成为俄政府推广俄语的重要支持力量。政府中设有专门负责独联体事务的部门,由它们组织相关机构向境外同胞提供学习俄语的便利条件,包括书籍等印刷品的发放、俄语教学和教师水平的提高等。这一举措成为当前俄语规划中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实践安排。

(三)俄语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

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是俄罗斯开展以俄语为核心的公共外交活动的重点地区。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俄语也面临着不同的形势,并对公共外交提出了相应的课题。

1.俄语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势

根据2012年12月出版的书中提供的数据(见表2),在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以外,掌握俄语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波兰。东欧国家中,如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都有较多的民众掌握俄语。

表2 掌握俄语人数的国家排名

历史地看,俄罗斯与东欧一些国家的人民同属斯拉夫民族,其语言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很多东欧国家的民众很容易学会俄语,并且冷战期间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加强了东欧各国民众对俄语的使用和掌握。也就是说,俄语在东欧国家同样具备相应的基础。但苏联常常自毁形象,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这些军事行动都把苏联的形象毁之殆尽。此外,“苏联国家积累的低效性也带来了形象的巨大损失”(Мухаметшин,2011:14),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苏联解体本身就留给俄罗斯一个不好的国际形象遗产。这一切都使得俄罗斯在东欧国家通过推广俄语发展公共外交面临着如何消除历史影响并重塑俄语和俄罗斯形象的问题。

与东欧国家不同,表2中另有两个国家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是蒙古,作为俄罗斯的邻国,蒙古人口中掌握俄语的人数接近一半,基本上与独联体国家的水平相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古同俄罗斯关系的紧密。比较让人意外的国家是中国,同样是俄罗斯的邻国,掌握俄语的人数仅有70万,不到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所以,政治关系的紧密并不必然促进文化交流的扩大,俄罗斯在中国推广俄语,还有相当多的工作可以做。

如果想要解释上面这组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东欧国家的大部分人口是斯拉夫人,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俄语,因此,掌握俄语的人数中有很多是普通百姓;但在类似中国的其他国家里,学习俄语很大程度上依靠高等教育,也就是说,很多中国人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学习俄语的,他们把俄语作为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成为翻译、语言学家或从事同俄罗斯有关的贸易往来⑤。世界上很多国家存在同中国相类似的情况,因此,也可以从高等教育机构中俄语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把握俄语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态势。(见图2)

图2 : 2010-2011学年世界各地区俄语人才培养情况⑥(Aрефьев,2012:446-448)

就世界范围而言,俄语除了在独联体地区和东南欧地区有比较好的推广基础外,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俄语人才,是同俄罗斯开展经贸和文化往来的主力军。因此,在推广俄语和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中俄语专业人才的重视并妥善考虑目前存在的情况。

2.俄罗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推广俄语的公共外交活动

目前实施的《俄语》规划中,俄罗斯在制定目标时就注意同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区别开来,俄语在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推广标准定为掌握俄语的居民人数超过该国总人口的1%(由此看,中国还远未达标),俄罗斯的目标是将达到标准的国家数目从2010年的22个提高到2015年的27个。

近年来,俄罗斯注重同东欧国家开展双边领域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在交流过程中推广俄语。以保加利亚为例。2008年,普京在卸任总统前的最后一次出访国为保加利亚,而这一年也恰恰是保加利亚的“俄罗斯年”,此后,2009年在俄罗斯,同样如期举办了“保加利亚年”的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密切交流。在保加利亚,有80%的人认为自己是亲俄派,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保加利亚亲俄派全国运动”的组织。该组织的重点活动方向之一是语言方面的工作。2010年该组织提供了在学前教育中开展俄语学习的资助,2011年分析了如何在1-12年级进行俄语学习的方式。他们扎实有效的工作配合了官方的外交活动的开展,巩固了保加利亚原有的“亲俄”基础。

在中国,俄罗斯政府也同样举办过“俄罗斯年”(2006年)和“俄语年”(2009年)的活动。2010年9月,俄罗斯文化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到场祝贺,该中心是俄罗斯独联体事务、俄侨和国际人文合作署(Рос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驻华代表处的官方机构,专门在中国推广俄罗斯文化。2011年,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会议主题为“时间和空间中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有来自48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俄语大会是自1969年首届俄语大会以来第一次由亚洲国家承办,凸显了俄罗斯对在亚洲推广俄语的重视。2012年,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同“处女作”独立文学奖的设立者——安德烈·斯卡奇基金会共同创立了“俄罗斯——新世纪”奖,即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奖,旨在鼓励现当代俄罗斯文学作品的中文翻译,这也是在中国推广俄语和俄罗斯文学的重要举措。

除了在双边领域开展活动推广俄语外,俄罗斯在更大范围的地区和多边领域也采取了一些重要举措。2013年1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俄罗斯科学与文化中心召开了题为“俄语是欧洲的国际交流语言”(Русский как язык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го общения в Европе)的圆桌会议。与会者认为,当前一个时期,俄语在欧洲国家中愈加受到欢迎,这是与积极的经贸往来和旅游发展密不可分的。2013年5月召开了更大范围的国际网络会议,会议主题为“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俄语”,有超过60个国家的俄罗斯独联体事物、俄侨和国际人文合作署的驻外代表处参会。会议为进一步在欧亚大陆推广俄语,并在网络媒体上掀起一个学习和推广俄语的新高潮。

在高等教育领域,俄罗斯也重视吸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到俄罗斯高校学习,近年来逐步扩大了对外招生规模。从下图(见图3)中可以看到,尽管不同地区的招生规模存在差别,但从2005-2006学年至2010-2011学年的六年间,基本上呈现上升发展的态势,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更多的外国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俄罗斯,从而在他们回国后成为对俄友好关系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俄罗斯政府对文教领域的重视。

图3 俄罗斯高校中求学的外国公民人数

三、俄语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遇到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普京曾说,“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的国际威望和所处地位如何,在由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素决定的同时,该国的知识潜力以及科学、教育和文化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伊戈尔·伊万诺夫,2002:39)俄罗斯已经愈加重视公共外交在发展对外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注重通过推广俄语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但仍然面临着如下一些重要的问题。

首先,推广俄语的公共外交活动仍然需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大到国外俄语中心的建立,小到图书资料的印刷和发行,都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俄罗斯之所以能在21世纪的头10年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之前俄语发展的颓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身经济运行的平稳和国家实力的恢复。以俄语为核心的公共外交工作的开展,是增强俄罗斯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但从根本上,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经济硬实力的助推作用,因此,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而资金的来源也可进一步多元化,不仅包括政府财政的支持,也可以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到推广俄语的公共外交活动中。

其次,语言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诚如公共外交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一样,还需要持续的耐心和努力。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在俄罗斯高校学习俄语专业或上俄语课程的外国学生,几乎清一色的以面授学习的方式学习俄语,很少有参加函授学习的学生(Арефьев,2012:471-475)。所以,未来很重要的方面是需要拓宽俄语学习的途径,以多种方式和活动的开展促进外国学生和外国民众学习俄语。

总之,推广俄语只是俄罗斯公共外交的一个方面,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有助于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从对俄语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公共外交还有许多需要向其他大国学习的方面。最后,屠格涅夫的诗句可以成为本文的结语,如果独联体国家及至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他的这句诗的话,俄罗斯借由推广俄语开展的公共外交就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屠格涅夫说:“这样的语言若不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将难以置信!”

注释:

① 笔者在莫斯科交流进修期间,参观了上述博物馆并观摩了2012年9月2日在博罗季诺举行的纪念活动,普京总统于当天出席活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② 参见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в мире: современ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 и тенденции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Выпуск 3. 2005[M]. М.: Центр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③ 在现阶段,格鲁吉亚于2009年退出了独联体,俄文统计数据中还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进行了统计,因没有历史数据,故本文未作涉及。

④ 在财政资金全额支持的情况下,其他数据下同。

⑤ 从图2所用的原始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2010-2011学年度,中国(不包括台湾地区)的俄语专业学生为15000人,毕业生为3800人,在全部统计数据的5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位,显示出不同于东欧国家的明显特点(Арефьев,2012:446-448)。

⑥ 需要说明的是,拉丁美洲的数据为0,是因为原始数据只统计了墨西哥一个国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只统计了塞内加尔和苏丹两个国家;亚洲的数据较高是因为中国的相应人数较多,尽管并没有完全统计所有国家的情况,但各地区分布的不平均性还是能够从现有的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来。

[1] Арефьев А. Л. 2012.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рубеже XX-ХХI веков[M].М.: Центр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и маркетинга.

[2] Концепция федеральной целевой программы “Русский язык”на 2011-2015 годы [OL]. http://www.zakonprost.ru/content/base/part/721536, 2012-4-7.

[3] Мухаметшин Ф. М. 2011.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общественн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е измерение[M]. М.: Белый город.

[4] 伊戈尔·伊万诺夫. 2002. 陈凤翔等译. 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猜你喜欢
俄语外交俄罗斯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外交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