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不同提取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比较研究

2014-04-27 05:29贺燕林杨中林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橙皮高糖抗炎

贺燕林,杨中林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09)



陈皮不同提取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比较研究

贺燕林,杨中林*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210009)

目的:比较研究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方法:用1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NO试剂盒检测各实验样品对模型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及结论: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均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的抗炎活性优于橙皮苷部位。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橙皮苷部位;抗炎

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为芸香科植物橘(Citur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主要含有黄酮、类柠檬苦素、挥发油等化学成分。黄酮类成分包括:橙皮苷、新陈皮苷、柑橘素等,其中橙皮苷为主要成分[1]。《中国药典》记载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2]。目前对于陈皮抗炎作用的研究很少,本次实验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3],以模型细胞NO释放量为指标,比较研究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中药陈皮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

RAW264.7细胞(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惠赠)。

1.2 试药与试剂

陈皮饮片(产地江苏,购自先声药店,经本人鉴定为芸香科植物橘CitursreticulataBlanco的干燥成熟果皮);95%乙醇(分析纯,南京鼎新化工轻工有限公司);脂多糖(Sigma公司);一氧化氮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DMEM高糖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二甲亚砜(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四氮甲唑蓝(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胰蛋白酶(美国Gibco公司)。

1.3 仪器与设备

0412-1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S124型电子天平(Sartorius Corporation,Germany);超净工作台(苏州艾可林净化设备有限公司);HERA Cell 150型恒温培养箱(Kendro Laboratory Products,Germany);RT-6000型酶标分析仪(深圳书社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HH-4型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COICXDS-1B型倒置光学显微镜(重庆光电仪器有限公司);YXQ·SG41·280型电热手提压力蒸汽消毒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79-1型磁力搅拌器(深圳国华仪器有限公司);培养皿、培养板(Corstar Corporation,USA)。

2 实验方法

2.1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橙皮苷部位制备

2.1.1 陈皮醇提物制备 准确称取12.2g陈皮饮片置250mL圆底烧瓶中,溶媒为80%乙醇溶液,浸泡2h。共提取3次,第1次用10倍量溶媒提取2h,第2次用10倍量溶媒提取1h,第3次用10倍量溶媒提取1h,提取液8层纱布过滤后合并,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再将药液置于水浴锅上挥去水分(9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衡重,得陈皮醇提物4.4g。陈皮醇提物得率=醇提物称量/药材称量×100%=4.4g/12.2g×100%=36.1%。

2.1.2 陈皮水提物制备 准确称取12.2g陈皮饮片置250mL圆底烧瓶中,溶媒为水,浸泡2h。共提取3次,第1次用10倍量溶媒提取2h,第2次用10倍量溶媒提取1h,第3次用10倍量溶媒提取1h,提取液8层纱布过滤后合并,将药液置于水浴锅上挥去水分(9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衡重,得陈皮水提物4.9g,陈皮水提物得率=水提物称量/药材称量×100%=4.9g/12.2g×100%=40.1%。

2.1.3 橙皮苷部位制备 实验室前期采用醇提水沉等方法分离纯化制备,药材中该部位的得率为7%。经HPLC法测定,该部位中陈皮苷含量为45.90%。

2.2 试药配制

2.2.1 LPS造模剂溶液的配制 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精密称取LPS粉末1mg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DMEM高糖培养基1mL,震荡溶解。精密吸取0.1mL上述LPS溶液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9mL DMEM高糖培养基,混合均匀,得浓度为10μg/mL的LPS溶液,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密封保存备用。

2.2.2 陈皮醇提物溶液配制 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精密称取陈皮醇提物5.18mg(按醇提物得率换算,相当于14mg生药材),40μL DMSO震荡溶解,加入DMEM培养基0.96mL,混合均匀,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得浓度为5 180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依次对半稀释,得浓度为2 590μg/mL、1 295μg/mL、647.5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备用。

2.2.3 陈皮水提物溶液配制 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精密称取陈皮水提物2.81mg(按水提物得率换算,相当于7mg生药材),20μL DMSO震荡溶解,加入DMEM培养基0.98mL,混合均匀,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得浓度为2 810μg/mL的陈皮水提物溶液,备用。

2.2.4 橙皮苷部位溶液的配制 用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精密称取橙皮苷部位0.50mg(按橙皮苷部位得率换算,相当于7mg生药材),20μL DMSO震荡溶解,加入DMEM培养基0.98mL,混合均匀,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得浓度为500μg/mL橙皮苷部位溶液,备用。

2.3 细胞给药浓度确定

2.3.1 细胞培养与分组 RAW264.7细胞在含有10%FBS、100μg·mL-1青霉素及100μg·mL-1链霉素的DEME高糖培养基中,置于含5%CO2、饱和湿度空气的培养箱37℃孵育,每2~3天传代1次。

实验时,将RAW264.7细胞按60 000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6个复孔:①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 DMEM高糖培养基;②LPS模型组:每孔加入18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③518μg/mL的陈皮醇提物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 LPS溶液、20μL 5180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④259μg/mL的陈皮醇提物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20μL 2590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⑤129.5μg/mL的陈皮醇提物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20μL 1 295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⑥64.75μg/mL的陈皮醇提物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20μL 647.5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

2.3.2 NO释放量测定 NO分泌量用NO试剂盒进行测定。NO在生理溶液中不稳定,大部分NO快速代谢成亚硝酸盐NO2-和NO3-。本试剂盒采用硝酸还原酶特异性地将NO3-还原为NO2-,NO2-与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用比色法测定NO2-浓度即代表NO水平。

将加药后的96孔板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用移液枪从每孔吸取100μL上清液,按NO试剂盒方法,酶标仪570nm测定培养板中各孔吸光度值。

2.3.3 细胞活力测定 细胞活力用MTT法进行测定。将细胞以60 000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按照“2.3.1”项下的方法分组培养24h后,移除培养液,每孔加入180μL新鲜的培养基和20μL MTT 溶液(5g·L-1),孵育4h后吸出上清,每孔加入200μL DMSO,轻轻振荡10min,待蓝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2nm波长处测定各孔吸光度值。

2.4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抗炎活性比较

RAW264.7细胞在含有10%FBS、100μg·mL-1青霉素及100μg·mL-1链霉素的DEME高糖培养基中,置于含5%CO2、饱和湿度空气的培养箱37℃孵育,每2~3天传代1次。

实验时,将RAW264.7细胞按60 000个/mL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6个复孔。①空白对照组:每孔加入200μL DMEM高糖培养基;②LPS模型组:每孔加入18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③陈皮水提物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20μL 2810μg/mL的陈皮水提物溶液;④陈皮醇提物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20μL 2 590μg/mL的陈皮醇提物溶液;⑤橙皮苷部位组:每孔加入160μL DMEM高糖培养基、20μL 10μg/mL的LPS溶液、20μL 500μg/mL的橙皮苷部位溶液。

将加药后的96孔板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参照“2.3.2”项、“2.3.3”项下方法,测定模型细胞NO的释放量及细胞活力。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细胞给药浓度确定

NO分泌量用NO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造模组NO值明显升高,且与空白组作t检验的P值<0.01,说明造模成功。518μg/mL、259μg/mL陈皮醇提物组NO值明显降低,且与造模组作t检验的P值<0.01,说明518μg/mL、259μg/mL的陈皮醇提物具有极显著抗炎活性。129.5μg/mL陈皮醇提物给药组NO值明显降低,且与造模组作t检验的P值<0.05,说明129.5μg/mL的陈皮醇提物具有显著抗炎活性。64.75μg/mL的陈皮醇提物组NO值略有降低,与造模组作t检验的P值>0.05,说明64.75μg/mL的陈皮醇提物无明显的抗炎活性。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的陈皮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细胞活力用MTT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518μg/mL陈皮醇提物组细胞存活率降低,且与空白组作t检验的P值<0.05,说明518μg/mL陈皮醇提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259μg/mL、129.5μg/mL、64.75μg/mL的陈皮醇提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值>0.05,说明上述3个浓度的陈皮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浓度的陈皮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

小结:以抗炎活性和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为指标,将抗炎活性比较研究中陈皮醇提物的细胞给药浓度确定为259μg/mL。

3.2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对RAW264.7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NO分泌量用NO试剂盒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造模组NO值明显升高,且与空白组作t检验的P值<0.01,说明造模成功。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陈皮水提物给药组NO值明显降低,且与造模组作t检验的P值<0.01,说明281μg/mL的陈皮水提物具有极显著抗炎活性。陈皮醇提物给药组NO值明显降低,且与造模组作t检验的P值<0.01,说明259μg/mL的陈皮醇提物具有极显著抗炎活性。橙皮苷部位给药组NO值有一定的降低,且与造模组作t检验的P值<0.05,说明50μg/mL的橙皮苷部位具有显著性抗炎活性,具体结果见表3。NO抑制率=(模型组OD值-测定组OD值)/模型组OD值。

表3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对RAW264.7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

3.3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

细胞活力用MTT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各

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各个给药组对RAW264.7细胞活力均无明显影响,具体结果见表4。存活率=给药组OD值/空白组OD值×100%。

表4 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

4 讨论

研究表明[4],巨噬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极易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介质或致炎物可诱导或增加局部NO的合成和释放。本研究以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模型细胞NO释放量和细胞活力为指标,比较研究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方法简单,稳定可靠。

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涉及炎症。因此,抗炎治疗成为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途径[5-6]。本次研究表明,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及橙皮苷部位均可显著降低模型细胞NO的释放量,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通过各给药组组间比较可知,陈皮醇提物、陈皮水提物的抗炎活性优于橙皮苷部位,推测为陈皮提取物中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1] 郑小吉,詹晓如,王小平.陈皮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7,9(10):30-32.

[2] 王春燕.浅谈陈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3):120-131.

[3] 李晓红,齐云,蔡润兰,等.芦荟大黄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4):488-492.

[4] Li LP, Zhang JX, Li LF, et al. Effect of an inoguanidine on pulmonary apoptosis in the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J].Chin Phamacol Bull,2007,23(1):28-32.

[5] L JUNG T,LUNDBERG S,VARSANYI M,et al.Rectal nitric oxide as biomarker in the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sponders versus nonresponder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21):3386-3392.

[6] LALA PK,CHAKRABORTY C.Role of nitric oxide in carcinogenesis and tumour progression[J].Lancet Oncol,2001,2(3):149-156.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3-10

贺燕林(1989-),女,中国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新药研发。

杨中林(1950-),女,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新药研发。E-mail:yzl1950@126.com。

R284.2

A

1673-2197(2014)13-0023-03

猜你喜欢
橙皮高糖抗炎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葛根素对高糖诱导HUVE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入冬做瓶橙皮酱
“营养高手”橙皮酱
芝麻素对高糖损伤SH-SY5Y细胞的保护效果及机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橙皮苷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