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观察

2014-04-27 05:29王耀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流病兰索拉参苓

王耀华

(河北易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4200)



参苓白术散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观察

王耀华

(河北易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4200)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3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RDQ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在给予兰索拉唑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苓白术散;兰索拉唑;胃食管反流;中虚气逆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其出现的典型症状主要有烧心、反流、反酸等,可伴有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哮喘等[1]。依据中医理论主要分为:肝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中虚气逆证、痰湿内阻证、气虚血瘀证、寒热错杂证[2]。对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为(53.2±4.6)岁,无其它心、肺、肾脏等严重合并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关于中虚气逆证的诊断标准[3]:①反酸;②泛吐清涎;③嗳气呃逆;④胃脘隐痛。次症:①食少纳差;②胃脘痞满;③神疲乏力;④大便稀溏。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或白腻,脉沉细或细弱。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每次3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吗丁啉每次10mg,每餐前30min口服;余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9g,每日3次口服,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油腻食物。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RDQ评分减少<95%;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RDQ评分减少<7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好转,RDQ评分减少<30%。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70.0%,有效率26.7%。对照组显效率36.7%,有效率53.3%。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2周后,观察组RDQ评分为(7.24±4.01),对照组RDQ评分为(9.45±3.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高达10%,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保护胃黏膜等,但临床症状容易复发。胃食管反流病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痛、吞咽困难、咽异物感为主,属于中医“吐酸”“嘈杂”“胃痛”“噎膈”等范畴。对于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在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经治疗后疗效对比显示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后显效率为70%,对照组显效率为3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经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评分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参苓白术散方主要配方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等,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渗湿功效,是传统治疗脾虚泄泻的常用代表方。马立华等[4]曾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加用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渗湿功效的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22.

[2] 罗金燕.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类型及表现[J].现代消化介入诊疗,2011,16(1):41-42.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50-1552.

[4] 马立华.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19-120.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31

王耀华(1982-),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急诊科。

R571

A

1673-2197(2014)13-0110-01

猜你喜欢
流病兰索拉参苓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