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评价肝癌栓塞化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中的作用

2014-04-30 06:28胥莹曹传武陆晨晖李迎春李茂全杨晋辉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碘油供血门静脉

胥莹 曹传武 陆晨晖 李迎春 李茂全 杨晋辉

·相关影像·

超声造影在评价肝癌栓塞化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中的作用

胥莹 曹传武 陆晨晖 李迎春 李茂全 杨晋辉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CEUS)观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行栓塞化疗(TACE)术后局部微循环改变,评估CEUS用于判断TACE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32个病灶)患者接受TACE治疗,监测术后半年内CEU、CT、DSA肿瘤病灶局部微循环情况,及32个病灶残留/复发的情况、复发时间。结果32个病灶中,15个病灶三项检查均提示无残留血供,肿瘤灭活完全,17个病灶局部有微循环血供,肿瘤残留/复发。CEUS检出19个阳性病灶,CT检出14个阳性病灶。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分别CEU100%,86.67%;CT82.7%,82.24%。结论CEUS可较CT更敏感、直观地观测肿瘤局部的微循环,可作为肿瘤早期复发监测的可靠方法,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超声造影 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数字减影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已超过626万/年,约100万人/年死于该病,且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不到20%。相当一部分人丧失手术机会。在目前有肯定疗效的非手术方法中,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首选方法[1],已为临床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栓塞剂及化疗药物灌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2]-[3]。但由于对肿瘤特殊生物学特性及认识的局限性,无法一次彻底杀死肿瘤细胞,仍有部分肿瘤未能完全灭活而具有复发特性,需要多次治疗。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扩散、复发的基础[4]。如何准确检测肿瘤内部血供变化?了解栓塞血管是否再通?是否存在肝动脉,门静脉双向供血?何时需要复治?国内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检查方法及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现今最好的人体微血管造影剂对28例HCC行TACE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连续动态观察TACE术后早期肿瘤病灶内微循环灌注情况,并与增强CT及DSA作比较,诣在判断何种方法能判断何时早期复发,便于指导再次TACE时机的选择或方案的改进,确定合理随访时机及方法,及时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完善的序贯方案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8例,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32-67岁,平均(46±1.3岁),肿瘤病灶32个,直径1.2-11cm。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②全部患者均行TACE治疗1-4次。排除弥漫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癌术后患者。对32个病灶于TACE术后半年内分别行CEUS、增强CT扫描及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随访过程中对疑有复发者立即行DSA检查,必要时再行TACE术及其他介入手术。

二、仪器与方法

1.超声造影成像:使用带有超声造影成像软件的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机械指数 0.04~0.10。造影剂选用SonoVue (Bracco, Italy), 造影微泡为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SF6),微囊直径平均2.5um,PH 4.5-7.5,用5 ml生理盐水混匀后,抽取2.4 ml经前臂浅静脉团注,继之注射5mL生理盐水冲管。

2.超声造影方法:常规超声扫查肝脏,确定病灶后,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回声及病灶内血供情况。继而转换至造影模式,注射造影剂后最快速扫描全肝采集6 min动态图像并存储于超声诊断仪的内置硬盘中。造影结束后由两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回放分析诊断。超声造影过程分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三个阶段(动脉期10~30 S;门脉期,31~120S;延迟期,121~360S)。分别观察各造影阶段造影剂在肿瘤病灶内的分布情况。观察不同时相病灶的增强水平及形态评价瘤内血供情况。动脉期,门静脉期病灶内出现高回声、等回声增强,和/或肝实质期低回声,认为肝瘤存活。若三个时期均无造影剂填充,则认为肿瘤灭活。

3、HCT检查及分析 同期行HCT检查,采用CT Twin (Elscint),造影剂为优维显(碘普罗胺注射液)。HTC评价依据碘油沉积情况和动态增强模式。碘油沉积不完全且病灶区有增强,视为肿瘤存活。碘油沉积密集完全或碘油沉积不完全但肿瘤区于动脉期,门静脉期无增强,认为肿瘤完全灭活。

4.TACE方法:DSA检查均使用GE—LCV+数字减影系统,5F Yashiro导管经Seldiger技术,由股动脉穿刺插管经股动脉至腹腔干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行肝固有动脉或者肝左右叶、段动脉的造影检查。证实血供支配,分布后将化疗药物及碘化剂充分混合成乳剂注入肿瘤供血的肝动脉,依碘化油沉积是否密集,周围是否出现门静脉小分支为界。常用剂量:碘化油5-10ml,表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10-20mg,也可用卡铂200-300mg,氟尿嘧啶0.75-1g。

5、疗效评价:将CEUS、HCT、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判断的最终诊断依据[5]是:综合两种以上的影像学结果(超声、HCT、MRI、DSA),肿瘤标志物水平,6个月以上随访综合判断或穿刺活检得出结论。

三、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x2检验来判断CEUS、HCT、DSA间在肝癌TACE介入治疗后效果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吻合度的判断用一致性检验。

结果

表1 CEUS、HCT与DSA评估TACE术后残留/复发的比较(N=32)

注:a表示CEUS Vs DSA(P<0.05;χ2=24.81);

b表示HCT Vs DSA(P<0.05;χ2=21.96);

c表示CEUSVs HCT(P<0.05;χ2=17.03);

表2 HCT与DSA结果一致性检验

结果表明:两种诊断的吻合系数Kappa=0.814,说明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

表3 CEUS与DSA结果一致性检验

结果表明:两种诊断的吻合系数Kappa=0.874,说明两种诊断方法的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强。结合上表的数据分析可发现CEUS的诊断吻合度(Kappa=0.874)优于HCT (Kappa=0.814);灵敏度CE US100%(17/17),HCT82.74%(14/17).

表4 DSA检查结果及再次行TACE的疗效(n=17例)

28例患者32个病灶治疗前行增强CT检查,均于动脉期见病灶内或周边有明显增强的高密度影,、门静脉期减退,延迟期呈低密度,显示病灶为高血供型或周边环血供型。25个病例为单个病灶结节型,也有巨块型,3例为有相邻2个结节的病灶。 超声造影结果显示32个病灶中,13个(40.6%)的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时期均无增强,提示病灶完全灭活,余19个(59.4%)的病灶多于动脉期增强,少数2个在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提示病灶未完全灭活,治疗不完全,表现为病灶部分区域或病灶边缘于动脉相出现结节状、月牙状、楔形不规则形的增强,与周围肝实质区部分对比显著。HCT检查显示18个病灶碘油沉积完全,周边无增强,提示完全灭活。14个病灶表现为碘油沉积不完全,缺损区于动脉期有高密度、等密度增强,其中2个病灶出现动-静脉瘘,提示肿瘤复发、转移。表1说明若以DSA为对照,在诊断符合率方面CEUS与DSA对阳性结果的判断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4.81 P<0.05,)。而CEUS的诊断符合率(86.67%)与 HCT(82.24%)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国内多组报道一致[6]。

HCT与CEUS不一致中的3个HCT无增强,其中2个CEUS见病灶内不均匀点状、条状动脉期血供,经DSA检查见病灶内部肿瘤点、片状染色,证实为肿瘤残留。1个CEUS见病灶侧缘月牙状动脉期供血,原栓塞动脉闭塞,由另一细小分支供血动脉造影见肿瘤染色,提示复发,存在3例假阴性。而另外2个HCT无增强,CEUS见周边动脉期环状增强,少许造影剂填充,被错误诊断为肿瘤组织残留,行肝穿证实为周边炎性组织,渐消退,半年后病灶稳定无复发。。CEUS/HCT与DSA诊断一致性检验表2-3 说明CEUS的诊断吻合度(Kappa=0.874)与HCT(Kappa=0.814)有明显差异。

表4对17例肿瘤残留/复发灶给予DSA复查,再次TACE治疗观察,其中13个病灶CEU见部分区域动脉期明显强化,部分可见供血动脉,HCT示病灶碘油部分沉积,缺损区明显强化,经DSA复查显示肿瘤内部分染色丰富,再次行TACE,大部分碘油沉积良好。3个HCT无复发征象者但CEUS可见病灶内部分动脉期增强,DSA示肿瘤内部点、片状染色,栓塞化疗后碘油沉积少。

讨论

肝癌的主要病理解剖学特点是肝内动脉扩张变形,异常增大,血管移位,新生肿瘤血管,动-门静脉或动-静脉瘘形成。因此选择TACE是目前最有效、微创、恢复较快的介入方法。其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达到全面毁损肿瘤的目标,否则即便局部治疗成功,仍会有复发,疗效一方面依赖于瘤体组织灭活,另一方面有赖于肿瘤血流的阻碍程度,后者决定着中远期疗效,复发不容忽视。如何选用较有效、准确、快速的方法尽早检出术后残存/复发病灶,及准确判断肿瘤供血情况,对后续方案的制定,提高HCC患者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TACE常规加入碘油作为靶向化疗的载体,可以提高治疗作用,临床常用增强CT来判断疗效,HCT可观察到栓塞后碘油聚集形态及周边是否有异常强化,若碘油沉积完全或动脉期、门静脉期无增强,认为肿瘤完全灭活,但对肿瘤内残存病灶显示欠佳,这是由于TACE后病灶血流减少减慢且碘油聚集区密度高掩盖了残余肿瘤在CT上的增强表现,从而干扰了CT的正确的判断。本组中3个HCT阴性病灶,CEU及DSA证实为乏血供型残余瘤,内部病灶在CT上被高密度碘油屏蔽,出现假阴性,说明HCT不易检出病灶内微小改变。

本研究用新型超声造影剂 Sonovue为磷脂包裹的SF6微泡,包裹的SF6微泡在较低的声强度下能产生很好的非线性振动而不破裂,在血循环中存在时间长,在肝内可观察6分钟,对低速血流敏感性高,可动态了解肿瘤内微血管的血流灌注全过程[7],于造影剂注入后1-40s的动脉期,可见其经滋养动脉期快速流入使之增强,门脉相廓清呈低回声,呈现“快进快出”模式,由于CEUS不仅显示了血流灌注,还可显示周围浸润状况。本组CEUS检出的19个阳性病灶中17个符合最终诊断,全部检测出残留/复发灶,而增强CT检出14个阳性病灶,CEUS的灵敏度为100%(17/17)明显优于HCT 82.74%(14/17)。CEUS误诊2个为复发,在CEUS上表现为病灶周边薄而均一的环状增强灶,而CT及DSA未见异常,经肝穿证实为炎性组织,存在假阳性,以DSA为标准,CEUS的诊断符合率(86.67%)与HCT(82.24%)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7.03,P<0.05),明显优于HCT。

DSA是评价疗效最为特异的方法,但费用高,有创性。其能较清晰地显示残存/复发病灶的肿瘤染色,血管走行分布侵袭情况,准确判断灭活及残癌范围。对本组检出的17个病灶,其中HCT和CEUS均提示增强的14个DSA检查显示肿瘤色丰富,表现为有原来供血动脉再通、也有侧枝血管建立、动-静脉瘘、新发肿瘤染色。再次行TACE,大部分碘油沉积良好。3个HCT未检出但CEUS可见病灶内部分动脉期增强,DSA示肿瘤内部极边缘点、片状染色,栓塞化疗后碘油沉积少。对于本组重复TACE诊疗者,部分追踪随访一年以上,凡病灶为丰富血供者,疗效尚稳定。而对乏血供者,有动-静脉瘘或已有肝内转移者,TACE后病灶始终有血供,治疗不完全,疗效不佳,进展快。有1例HCT,CEUS发现病灶边缘双期增强,但DSA无异常染色病例,未行TACE,3月后复发转移,考虑为门静脉供血所致。因部分肿瘤为双供血,门静脉血供占5-10%[8],尤其供应肿瘤生长,浸润活跃的周边区。可见DSA仍有不足之处,可因病灶小,位于包膜下,插管超选未到位,转移灶乏血供,造影剂不足等而漏诊[9],临床应配合其它检查综合诊断。再因患者多数有肝硬化基础,肝功能child B-C级,对化疗不能耐受。故不应多次重复TACE,避免无效治疗减少肝损伤尤为重要,应换用其它介入疗法。

据统计,TACE术后均复发时间为10.6个月[10],本组观察半年内早期复发情况,多数发生在TACE后1月,也有3月、4月、5月。术后1月发生者与病灶体积大,多支供血有关,需要分次堵塞滋养动脉。而4、5月发生者可因病灶乏血供,病灶小,插管超选未到位,有动-静脉瘘或已有肝内转移者,疗效不佳。介入方案(常规于第1、2、6月TACE),后4月的间隔期较长,复查不紧密时易延误病情。

TACE后短期内病灶中的坏死成分和存活肿瘤均有碘油沉积,经2w后存活组织的碘油方被逐渐清除[11],而肿瘤体积大小明显的改变也在术后4月左右。故早期不宜用HCT随访,而且碘剂也干扰HCT观察残留情况,所以当肿瘤体积改变不明显时,利用CEUS可检出直径40um新生血管的能力[12],无造影剂溢出伪差无创、重复性好的特点,建议每月1次CEUS密集检查,早期发现复发灶,为科学评估疗效提供事实依据,减少凭经验统计、调整方案的盲目性。

总之,①超声造影可较早发现TACE术后病灶内微循环改变,提高残存/复发灶的发现。具有实时、方便、无辐射、可重复、不受碘油干扰的特点,适于TACE后的疗效评价,是可靠的辅查工具,建议在早期每月1次CEUS密集检查。②TACE介入间隔期不宜过长,应以CEUS为主综合判断,选择重复TACE或加用如射频消融,微波,无水酒精注射等合理的序贯治疗方案。

结 论

CEUS较增强CT更敏感地检测出TACE术后早期复发灶,能在不同时相动态观察肿瘤内部微循环状态。甚至能弥补DSA不足之处,检出肿瘤是否有门静脉供血,易发现微小病灶,卫星病灶。

肿瘤复发时间大多数在TECE术后1月,也有的在术后3月、4月、5月。原因常与与病灶体积大、多支供血,需要分次堵塞滋养动脉,栓塞动脉再通,病灶乏血供,病灶小插管超选未到位,有侧支循环建立,有动静脉瘘,肝内转移,也与介入方案(常规于第1、2、6月TACE)间隔时间长有关。

对TACE再治疗的选择应依据复发特点而定,对血供丰富、栓塞完全者,可重复TACE,但在间歇期应密集CEUS随访。反复TACE疗效差者,应避免重复损肝的无效TACE治疗,换用其它序贯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冷冻,激光)。简言之,CEUS能敏感直观地观察肿瘤的微循环,较早检出复发灶,其方便、无辐射、可重复性可作为TACE后疗效评价的可靠的辅查工具,并指导后续的综治疗方案的调整。

1 沈海洋,杨光,刘瑞宝,等﹒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区疼痛的临床意义[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4):297-298

2 刘鹏飞,刘荣华,徐荷,原发性肝癌术后预防性TACE的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22(1):21-23

3 李枕瑞,郭彦君,田光辉﹒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介入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8,24(1):28

4 Sparchez Z,Radu P,Anton O,et al.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n assessing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ablative treatment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intestin Liver Dis,2009,18(2):243-248

5 Ricc P,Cantiaani V,Drudi F,et al.Is contrast-enhanced US altemstive to spiral CT in the assessment outcome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J].Ultraschall Med,2009,30(3):252-258

6 Sobiati L, Lerale T,Tonoleni M,et al. Guidance and nonitoring of radiofrequency liver tumer abla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J]. Eurn J Radiol,2011,51(s):s19-s23

7 何明颖,黄莹,梁礼凭,等.MRI与SCT在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随访的对比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2):1684-168

8 Nathalie Lassau,Michele Lamuraglia Linda Chani,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treated with inatinib:monitoring response with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AJR,2006,187:1267-1273.

9 吕昕亮,张坤,朱锦德.门静脉化疗栓塞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18):15-18

10 王琼瑶,谢其根,杨章庚.超声造影、CT、DSA对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后残存血供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评估作用[J]. 现代肿瘤医学,2009,12(17):2387-2389

11 李敬东,刘健,赵兴友.实时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0,9(18):594-596

12 吕珂,姜玉新,戴晴.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98-101

2013-05-25)

(本文编辑:黄强)

10.3877/cma.j.issn.2095-5782.2014.03.015

650101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内科(胥莹、杨晋辉);650101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李迎春);200072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曹传武、陆晨晖、李茂全)

通迅作者:杨晋辉,Email: xuying_0505@163.com

猜你喜欢
碘油供血门静脉
新型碘油制剂及肝癌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明胶海绵颗粒+碘油与单纯碘油化疗栓塞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研究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辣语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Embosphere微球栓塞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分析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