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1 123例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2014-05-02 08:11罗荣华段亚萍
海南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变应原尘螨蟑螂

张 蕾,艾 涛,罗荣华,段亚萍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成都地区1 123例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分析

张 蕾,艾 涛,罗荣华,段亚萍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呼吸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过敏原情况,以利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1 123例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变应原点刺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最高变应原为粉尘螨(57.50%)、户尘螨(56.01%)和蟑螂(47.02%)。不同年龄组患儿多数变应原阳性率均有明显的差异,婴儿组阳性率最高为牛奶、蛋黄,而本地区最常见变应原粉尘螨、户尘螨、蟑螂随年龄的增加而阳性率增加。不同疾病,多数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均有不同,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咳嗽、哮喘等)变应原阳性率均较高。结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是本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儿童

随着生活质量及环境的改善,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变态反应性疾病越来越多,变应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存在成千上万种过敏原,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是一种用于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的简便、安全的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病史,可做出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变应原的病因诊断,从而避免接触变应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1 123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SPT结果,旨在了解本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过敏原情况,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 1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3个月~16岁,男性704例,女性419例。其中过敏性咳嗽9例,哮喘583例,鼻炎111例,肺炎1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1例,急性支气管炎9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慢性咳嗽查因99例,鼻窦炎6例,毛细支气管炎2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2例,哮喘合并鼻炎4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鼻炎29例。临床诊断均参照实用儿科学制定的标准[1],接受皮肤点刺实验患儿无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损害,试验部位均无皮肤病变。所有患者3 d内均未口服或系统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并且排除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压迫性荨麻疹等特殊类型荨麻疹。

1.2 方法 患者手臂放松,平放于桌上,先在皮肤上做标记,标记间距为3~5 cm,用75%乙醇或生理盐水(乙醇过敏者)清洁其前臂掌侧皮肤,然后依次将“ALK”12种过敏原皮肤点刺液、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组胺阳性对照,滴在标记部位旁的皮肤上。绷紧皮肤,避开血管,点刺针透过液滴轻快刺破表皮,不同液滴需更换新点刺针。

1.3 判定标准 点刺10~15 min后观察试验结果:等于或小于生理盐水者为阴性;直径为组胺的25%者为阳性(+);直径为组胺的50%者为(++);等于组胺者为(+++);大于组胺1倍以上者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变应原检测结果 本地区12种变应原点刺结果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97.43,P<0.05),阳性率最高为粉尘螨(粉螨),其次为户尘螨(户螨)和蟑螂。男女皮肤点刺结果除狗毛、艾蒿、酵母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变应原点刺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同年龄变应原检测结果 纳入本研究患儿最小年龄3月,最大年龄16岁。将其分为婴儿组(3个月~1岁)32例,幼儿组(1~3岁)427例、学龄前组(4~6岁)404例、学龄期组(7~10岁)162例、青春期组(11~16岁)98例。除花生以外,不同年龄组患儿变应原阳性率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婴儿组阳性率最高为牛奶、蛋黄,而本地区最常见变应原粉尘螨、户尘螨、蟑螂随年龄的增加而阳性率增加,见表3。

表1 1123例患儿的变应原阳性率(例)

表2 不同性别变应原阳性率[例(%)]

表3 不同年龄变应原阳性率[例(%)]

2.3 不同疾病变应原检测结果 对于不同疾病,多数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均有不同,过敏性咳嗽、鼻炎、哮喘、哮喘合并鼻炎的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均较高,见表4。

表4 不同疾病变应原阳性率[例(%)]

3 讨论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逐年增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常见的变应原又不完全相同,本地区儿童变应原阳性率最高为粉尘螨、屋尘螨,与我国某些地区调查结果一致[2-3]。但欧美国家的致敏原则以花粉、尘螨、动物皮毛为主[4-5]。已有研究得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螨虫生长的重要原因[6],而本地区潮湿的气候也是导致螨虫变应原阳性率高的原因。本地区仅次于螨虫变应原高阳性率的为蟑螂,国外已有学者报道,儿童时期越早接触蟑螂,对蟑螂过敏的风险性就越高,而这些都是以后发展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的高危原因[7-9],这也警示改善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本研究得出男女对大多数变应原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学者何芝香[10]研究相似,但更确切的结论需要更大样本长时间的调查研究证实。

不同年龄段变异原应有不同,本研究显示婴儿组最常见的变应原为牛奶、蛋黄、蛋清,这与婴儿出生后主要食入蛋白质,胃肠道功能未健全,分泌型IgA水平低,肠道通透性高有关[11]。本地区儿童最常见变应原粉尘螨、户尘螨、蟑螂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增加,但张玉君等[12]报道17岁以后,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考虑婴幼儿的sIgE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并且接触室外过敏原种类较少,变应原阳性率相对较低,随着年龄越大,接触变应原多,变应原阳性率就升高,但接触变应原时间越长,存在一个自然脱敏的过程,3岁内喘息小儿发展成持续性哮喘的一危险因素就是吸入过敏原,因此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在儿童期的治疗尤为重要。本调查得出临床考虑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咳嗽等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其他疾病。这提示在门诊临床诊断上述疾病的患儿中绝大一部分因过敏反应所致,因此及时指导患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高危过敏原,或者通过特异性免疫治疗,逐步增加这部分患儿对变应原的耐受性至关重要。值得提出的是临床诊断急支气管炎及肺炎的患儿也有一部分变应原阳性表现,国外已有学者指出居住在潮湿、螨虫浓度高的环境,发生感染性疾病及普通性咳嗽的风险性偏高[14],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也不要忽视变应原对其的影响。毛细支气管炎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变应原阳性率相对较低,认为病毒对该种疾病影响因素更大。因两种疾病患儿年龄偏小,食物变应原对其影响大,因此对婴幼儿环境控制以外,早期的食物干预也是预防以后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变应原存在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中变应原有其相应的特征,通过SPT检查及时明确过敏原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0-635.

[2]戴海玲,苏 屿,韩景辉,等.126例儿童过敏性疾病血清总IgE含量及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3): 477-479.

[3]孙伟峰,唐建英.江苏省无锡地区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过敏原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7):134-136.

[4]Ogershok PR,Warner IJ,Hogan MB,et al.Prevalence of pollen sensitization in younger children who have asthma[J].Allergy Asthma Proc,2007,28(6):654-658.

[5]Dales RE,Cakmak S,Judek S,et a1.Tree pollen and hospitaIization for asthma in urban Canada[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8, 146(3):241-247.

[6]Wu J,Liu ZG,Ran PX,et al.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ic factors on mites in the dust of air-conditioner filters[J].IndoorAir,2009,19(6):474-481.

[7]Arshad SH.Indoor allergen expos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y and asthma[J].CurrAllergyAsthma Rep,2003,3(2):115-120.

[8]Litonjua AA,Carey VJ,Burge HA,et al.Exposure to cockroach allergen in the home is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doctordiagnosed asthma and recurrent wheezing[J].Allergy Clin Immunol,107(1): 41-47.

[9]Wang J,Visness CM,Calatroni A,et al.Effect of environmental allergen sensitization on asthma morbidity in inner-city asthmatic children[J].Clin ExpAllergy,2009,39(9):138-139.

[10]何芝香.支气管哮喘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4):2380-2382.

[11]Sampson HA,Anderson JA.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 due to immunologic reactions to foods in infants[J].Pediatr Gastroeneral Nutr,2000,30: 87-94

[12]张玉君,朱华明,张维天,等.上海地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9):1075-1077.

[13]吴晓波,何 勇,诸彭伟.不同年龄组喘息患儿体外过敏原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61-63.

[14]Kilpeläinen M,Terho EO,Helenius H,et al.Home dampness, current allergic diseases,an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ong young adults[J].Thorax,2001,56(6):462-467.

R725.9

B

1003—6350(2014)23—355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3.1387

2014-02-28)

张 蕾。E-mail:zhanglei78322@163.com

猜你喜欢
变应原尘螨蟑螂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捕捉蟑螂有神器——新型简易诱捕蟑螂器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眼不见为净
跟螨虫在家做伴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蟑螂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如何除螨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