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处理对蒲菜贮藏期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2014-05-02 14:46田其英
食品与机械 2014年1期
关键词:保鲜纤维素微波

田其英

TIAN Qi-ying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Jiangsu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Huai’an,Jiangsu 223003,China)

蒲菜多生于水域,遍布全球各地,唯有中国用作食材,最为肥美的是淮安“天妃宫”蒲菜,被称为“天下第一笋”。然而,蒲菜多酚氧化酶(PPO)含量高、活性强,再者其假茎十分娇嫩,采收后呼吸活动较为活跃,造成其在贮运过程中极易褐变、失水软化等,进而直接影响其外观、营养和商品价值[1]。目前,关于蒲菜贮藏保鲜方法有热烫、冷藏、气调贮藏、化学保鲜处理等。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足:热烫能耗大、易造成营养物质损失[2,3];冷藏和气调贮藏投资成本较高,只有在大量、长期贮藏时才会产生经济效益[4,5];化学保鲜处理会造成化学试剂残留,损害消费者健康[6-8]。为保持蒲菜品质、延长货架期,急需一种操作方便、条件简单的保鲜处理方法。

近年来,微波在食品加工、保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微波属于高频电磁波,其热效应具有灭菌、钝化酶活的作用,微波在竹笋保鲜中的研究效果十分显著[9,10]。而将微波用于蒲菜保鲜尚未见研究报道。本试验拟研究蒲菜经微波处理后在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失重率、腐烂指数、VC含量、纤维素含量、PPO酶活变化情况,探讨微波处理对蒲菜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探索更好、更安全的蒲菜的保鲜方法提供参考。

1 器材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蒲菜:“天妃宫”牌,江苏淮安市天妃宫;

聚乙烯(PE)包装袋:规格为350 mm×250 mm×0.05 mm,苏州飞鹰塑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冰箱:BCD-206STCX型,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

微波炉:D8023CSL-K3型,佛山市顺德格兰仕微波炉销售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新鲜蒲菜,切除根部,剥去外层叶鞘,拣去病、伤害的嫩茎,将5 000 g平均分为10份,做1次平行,分为5组,1组做对照,其余4组分别于中高火处(600 W)理20,40,60,80 s,然后分装于聚乙烯白色薄膜袋密封,置于4℃的冰箱中贮藏,每隔4 d测定一次蒲菜的各项试验指标。

1.3 测定方法

1.3.1 失重率 按式(1)计算:

式中:

δ——蒲菜失重率,%;

m1—— 蒲菜贮藏前质量,g;

m2——蒲菜贮藏后质量,g。

1.3.2 腐烂指数测定 根据文献[6]。

1.3.3 褐变度(BD)测定 采用消光值法[11]测定。

1.3.4 VC含量测定 采用2,6-二氯氰酚滴定法[12]测定。

1.3.5 纤维素含量测定 采用蒽酮法[13]测定。

1.3.6 PPO酶活性测定 根据文献[14]。

1.3.7 感官测定 采用10分满分制,评分小组由10人组成,依据其色泽、外观、腐败程度、气味和口感等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取平均值为样品的得分,其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蒲菜的感官评价评分Table 1 Sensory scoring of Typha latifolia L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波处理对蒲菜在贮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蒲菜在贮藏期间其感官品质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中高火微波处理20,40,60 s的感官评分均高于对照,中高火处理80 s的低于对照。这是由于微波由内到外的加热方式,加热时间短、升温速度快。短时间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微生物和钝化酶,较好地保持蒲菜的品质,其中中高火处理60 s时效果最好;而微波处理时间过长,对蒲菜感官和质量的影响是不利的。

2.2 蒲菜在贮藏期间失重率和腐败指数的变化

采收后的蒲菜仍在进行着一系列生理活动,其呼吸、蒸腾作用会导致营养和水分损失,组织软化;同时侵染的微生物可进一步促进其腐烂变质。由图1可知,利用中高火微波处理较长时间,产生的热量多,水分散失增大,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失重严重。而短时间微波处理的蒲菜失重率则不显著。同时,从图1还可以看出: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失重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贮藏的初期,失重率的增幅都较大,曲线较陡;但在后期阶段,失重率增幅都较小,曲线较平缓。这可能是适当的热量可以加快蒲菜的生理活动,自身消耗较大造成的。

表2 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Table 2 Sensory scoring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图1 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变化Figure 1 Weight loss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由图2可知,在贮藏前8 d蒲菜的腐败指数增加幅度较小,8 d后其增加幅度变大。一般认为,微波处理时间越长,残余酶活越低,所污染微生物越少,保鲜效果越好[10]。而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过长,蒲菜易熟烂,因为过度热处理使菜体质构破坏而软化,进而加速腐烂。经过微波处理时间适当的蒲菜其腐败指数均低于对照,其中以中高火处理60 s的蒲菜腐烂指数最低,是对照的1/3,这说明此处理方式能有效降低蒲菜的腐烂指数。

2.3 蒲菜在贮藏期间VC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VC含量是衡量蒲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蒲菜采收时其VC含量较多,在贮藏期间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其VC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由图3可知,微波处理并不能改变蒲菜中VC含量的变化趋势,但是对照组的VC含量均高于微波处理组,并且微波处理时间越长其VC含量越小,说明微波产生的热量对蒲菜中VC含量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图2 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腐烂指数的变化Figure 2 Decay index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图3 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VC含量的变化Figure 3 VC content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纤维素含量是检验蒲菜衰老的主要依据,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蒲菜的口感及品质。由图4的对照组结果可知,蒲菜随着贮藏期间的延长,其纤维素含量均呈增大的趋势。通过图4还可以发现,微波处理时间越长,蒲菜的纤维素含量越低。说明微波处理使纤维素产生量减少,有利于保持蒲菜的品质与口感,维持较好的食用性。究其原因是因为蒲菜采后纤维素含量的增加程度与PPO活性变化有关,因为PPO参与酚类物质氧化过程中,可以促进纤维素的合成[15],而微波处理极有可能钝化了PPO的活性。

2.4 蒲菜在贮藏期间PPO活性和褐变度的变化

由图5可知,蒲菜刚采收时PPO活性较高,随后酶活迅速下降。短期内对照样品与处理样品的酶活性下降趋势基本一致,但温度平衡后对照样品的酶活逐渐上升至峰值再次下降。这与鲜切莴笋的PPO活性变化趋势类似[16]。可能是由于呼吸作用导致蒲菜失重,又反作用于呼吸作用,激发酶的活性所致。温度平衡后微波处理样品的酶活变化不大,都低于对照样品,并且微波处理时间越长酶活越低。这是由于蒲菜PPO热稳定性强,微波处理最长时间也残留10%左右的酶活,可知微波热处理可使大部分酶失去活性。

图4 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纤维素含量的变化Figure 4 Fibrin content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图5 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PPO活性的变化Figure 5 PPO activity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蒲菜所含PPO可催化多酚类物质生成醌类化合物引发褐变,同时参与酚类物质的代谢转化,促进纤维素的合成[17]。由图5、6可知,第4天对照组样品的PPO活性降至最小随后上升,其褐变值开始加快增大;第8天后,随着PPO活性的降低、酚类物质的减少和包装袋内氧气含量的减少,褐变速率减慢。可知蒲菜褐变度与其PPO活性呈正相关,与多酚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微波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蒲菜酶促褐变。

图6 不同微波处理时间的蒲菜在贮藏期间褐变度的变化Figure 6 Browning degree of Typha latifolia L by different microwave treatmented time during storage

3 结论

微波处理由于是从内部开始加热,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所以利用中高火微波处理灭酶比热烫处理所需时间短。从微波处理灭酶抑制褐变、抑制衰老和感官品质来看,微波处理一定时间有利于蒲菜的贮藏,其中以中高火(600 W)处理60 s最佳。微波处理不利于VC含量的保存,并且中高火(600 W)处理80 s以上会加速失重、腐烂,使蒲菜品质下降。在微波处理时,既要做到保持蒲菜的优良品质,又要减少因组织软烂侵染微生物的破坏,微波加热档位和处理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同时还可以考虑与其它保鲜方法联合应用,如低温、气调保鲜技术等。这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1 柯卫东.蒲菜资源及分类研究[J].长江蔬菜,1998(5):26~27.

2 周运华,张慜.蒲菜热烫的工艺条件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12):90~95.

3 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等.储藏温度对蒲儿菜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2007(2):65~73.

4 赵希荣,徐程,成蓉蓉.蒲菜气调保鲜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8):400~406.

5 赵伯涛,钱骅,黄晓德,等.蒲菜气调保鲜贮藏技术研究[J].食品科技,2005(3):88~90.

6 张素华,朱强,夏艳秋,等.蒲菜天然保鲜剂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2,23(4):75~78.

7 杜小凤,吴传万,王连臻,等.天然保鲜剂对蒲菜保鲜效果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92~95.

8 夏艳秋,朱强.植酸对蒲菜的保鲜效果[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3(12):48~51.

9 高贵宾,张小平,顾小平,等.微波处理对绿竹笋保鲜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08,17(5):652~655.

10 李美群,艾文胜,孟勇,等.微波处理对麻竹笋保鲜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12(1):47~50.

11 周守勇,薛爱莲,赵宜江,等.添加剂对壳聚糖膜保鲜鲜切蒲菜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2(1):47~49.

12 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306~308.

13 Oomena R J F J,Tzitzikasa E N,Bakxb E J,et al.Modulation of the cellulose content of tuber cell walls by anti-sense exp ression of different potato(Solanum tuberosum L.)Ce2 sA clones[J].Phytochemistry,2004(65):535~546.

14 上海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5 杨月,刘雄.竹笋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11):196~200.

16 杨霞,舒晓斌,吴广辉,等.贮藏温度对鲜切莴笋品质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11,27(5):156~158.

17 陈晓明,钱玉兰.蒲菜中多酚氧化酶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6,22(5):49~51.

猜你喜欢
保鲜纤维素微波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爱情保鲜术
如何保鲜一颗松茸?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微波冷笑话
纤维素晶须的制备研究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