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多种影响因素分析

2014-05-05 00:44谢映明邓白娟何伟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全血

兰 竹 谢映明 邓白娟 何伟团

(珠海市中心血站,广东 珠海 519000)

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多种影响因素分析

兰 竹 谢映明 邓白娟 何伟团

(珠海市中心血站,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 分析影响全血采集时间的多种因素,应用于有针对性地减少无偿献血中的全血采集时间延长,以提高血液质量。方法 以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为主体,利用其各种控制功能、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通讯功能,以及与血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时联网,统计分析一定时间段内所有全血的采集时间,进而分析多种因素对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影响。结果 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比率为7.09%,采血时间延长组的平均采血时间延长260.03 s(P<0.05);平均流速慢44.17 mL/min(P<0.05);平均年龄分别小3.94岁(P<0.05)。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采血方式、采血量、性别、年龄段、采血环境、采血护士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变量采血量、性别和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血量为300 mL时相关系数为3.91(Exp(B)=49.92,95% CI=23.42~106.42,P=0.00),采血量为400 mL时相关系数为1.96(Exp(B)=7.10,95% CI=4.60~10.96,P=0.00);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52(Exp(B)=0.59,95% CI=0.49~0.72,P=0.00);年龄的相关系数是0.04(Exp(B)=1.04,95% CI=1.03~1.05,P=0.00),即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结论 针对影响全血采集时间的因素,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全血采集时间延长。

全血;采集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血液采集及临床用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采血对象从卖血者全部转变为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从输注全血转变为成分输血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变化。现今,我国所有采供血机构采集的全血绝大多数用于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制备有效的血液成分与全血的采集时间有较大关联,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中明确要求:应当对采血时间进行控制。200 mL全血采集时间>5 min,或400 mL全血采集时间>10 min,应给予特殊标识,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备血小板。200 mL全血采集时间>7 min,或400 mL全血采集时间>13 min,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1]。而全血采集时间与献血者的各项客观条件,以及采血环境、采血方式和血液采集者的操作能力等客观因素可能有较大关系[2-4]。珠海市中心血站2012年下半年开始全面使用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采集全血,为研究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更加科学和可靠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2月17日至2013年6月16日笔者单位使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采集的所有符合既定规格全血的采集活动。符合既定规格全血即能制备至少一种最小规格成分血的全血,笔者单位以能够至少制备1单位悬浮红细胞为符合既定规格全血。

1.2 设备和软件

全自动采血混合仪(规格型号:CompoGuard,生产厂家:费森尤斯集团,德国);Pass Spring System(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全自动采血仪查询管理模块,开发商:广东穿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该管理模块可查询到全自动采血混合仪记录下的每一袋血液采集过程的信息,信息内容包括:献血唯一性序列号,采血者、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地点、采血方式、采血预设采血量、实际采血量、采血程序是否中途结束、流量监测报警次数、重量突变报警次数、平均流量、重量、中断次数、总的中断时间等。通过查询系统,能有效追溯到每袋血液采集过程信息,便于血液质量跟踪控制。同时,查询系统有各种采血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如预设采血量与实际采血量对比,平均流量,平均采血数量,出现报警过程的血袋比例等。

表1 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不同因素分析

1.3 血液采集方法

采用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各种塑料采血袋,在温度为18~24 ℃的自然环境下采集血液。操作者均为熟练掌握采血技术的资深护士,献血者均采用坐位献血,采集穿刺点与血袋平面垂直距离均约为40 cm。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全自动采血混合仪,站外采血时,血液送回前将采血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血站“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站内采血时,采血信息直接进入血站“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具体工作模式是:全自动采血混合仪每采集一袋血液,就会生成一条采血过程信息数据,并保存在固定的文件里。当每次或每袋血液交接时,通过开发好的与穿越信息管理系统联接模块,上传数据;系统将会对采血数据自动判断,生产相应的血液产品码,并对少量或超量血液进行预报废处理;采血信息还可以通过献血唯一性序列号与献血者档案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无差错地匹配。

1.4 统计方法

1.4.1 统计采血时间延长的个数和比率:全血采集时间200 mL>5 min,300 mL>7.5 min,400 mL>10 min,换算为流量即:平均流量<40 mL/min,定为采血时间延长个案,不同因素时采血时间延长的比率=采血时间延长个案数/采血人数×100%。

1.4.2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α=0.05。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F检验,均数采用Mean±SD表示。

2 结 果

2.1 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总体情况

本次研究共截取自愿献血并符合既定规格的献血共8552人次,分析时段内献血者没有重复献血,男女性别比1.36∶1,其中采血时间延长606例,比率为7.09%。献血者平均年龄(28.79±9.21)岁,全血采集平均流速(71.79±21.65)mL/min。

2.2 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不同因素分析

通过对不同采血量的采血时间延长分析发现,在采血量为200 mL、 300 mL和400 mL组中,平均采血时间分别比对应正常组延长235.93 s、314.42 s和389.74 s(P<0.05);平均流速分别比对应正常组慢40.31 mL/min,42.83 mL/min和48.04 mL/min(P<0.05);平均年龄分别比对应正常组小3.81岁,2.23岁和3.94岁(P<0.05,表1)。

2.3 不同因素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单因素分析

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发现,不同采血方式、采血量、性别、年龄段、采血环境、采血护士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2)。

2.4 不同因素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采血量、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进入方程。其中采血量为300 mL时相关系数为3.91(Exp(B)=49.92,95% CI=23.42~106.42,P=0.00),采血量为400 mL时相关系数为1.96(Exp(B)=7.10,95% CI=4.60~10.96,P=0.00);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52(Exp(B)=0.59,95% CI=0.49~0.72,P=0.00);年龄的相关系数是0.04(Exp(B)=1.04,95% CI=1.03~1.05,P=0.00)。即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P<0.05,表3)。

表3 不同因素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全血输注的适应证很少,仅包括:急性大量出血、体外循环和换血[5,6],因此全血主要制备成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以及血小板。全血采集时间延长容易使血小板在针头处聚集,形成凝块,塞住针头,影响血液的成功采集;采血时间延长也会使血液经过没有抗凝剂的导管时产生凝集,形成凝块,并且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从而降低了相应血液成分的质量,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血液凝块在较长时间的保存期间还会产生溶血现象,对受血者产生不良反应[7,8]。本文从采血方式、采血量、采血环境、采血护士、献血者性别和年龄6方面分析引起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相关性,基本覆盖了采供血机构当今工作过程中可以明确地控制和识别的因素[9]。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6种因素对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影响都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发现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其中单因素中年龄较大献血者、采血量较多发生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比率分别小于年龄较小献血者、采血量较少的情况,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结果相反,两种分析方法产生的明显差异原因在于,单因素分析只针对单个变量进行分析,而实际上全血采集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采血方式、采血量、采血环境、采血护士、献血者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因此多因素分析才是最佳的分析方法,进而得出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更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结果。

表2 不同因素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的单因素分析

同时,本文分析结果与其他从业者的研究结果在单因素方面部分相似、部分不同或相反。张婷等[10]分析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认为男性采血时间延长者多于女性;年龄越小采血时间延长比例越大;献血量对采血时间延长无影响。王清等[11]分析血站外无偿献血采血时间影响认为:性别对采血时间无影响;年龄越小采血时间延长比例越大。笔者的单因素分析男性采血时间延长者少于女性,与之相反,可能是上述从业人员研究的时间比较早,无偿献血知识和认可程度有差别,无偿献血人群的更加有趋同性,比如当时下达指标的无偿献血比例较多,而现在笔者单位现在全部是自愿无偿献血者;或者采用秒表进行人工收集采血时间存在较大误差,以及收集较多数据的难度很大,分析的结论较难精确。但可以明确的是:采血时间延长的判定标准存在变化、研究范围和统计方法存在差异,这些都可能影响分析的结果,比如当时判定采血时间延长的标准是:采集200 mL全血时间>3 min,采集400 mL全血时间>6 min;以及他们仅对血站外和采血车中进行全血采集作了调查分析,并且未对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10,11]。

分析结果提示,在本地区无偿献血实践中,应对年龄较大的女性献血者予以更多的关注,其原因可能是:年龄较大的女性相对年轻人群其身体结构上脂肪占比率较大,且分布趋于中心性[12],从而相对总的血容量较小、静脉血管较细、静脉血管充盈较差,所以对于静脉血管较细、充盈较差的年龄较大的女性献血者,应尽量采集200 mL规格的血液,而不应仅仅凭体质量决定采血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采血时间延长的发生。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取集中式的采血方式和采血车采血时更易产生采血时间延长。这与本地区无偿献血实践相符,因为本地区往往使用采血车进行集中采血,集中采血一般在学校和工厂进行,学校和工厂往往是选择200 mL的献血规格,且工厂以30岁以下的女工为主。今后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两项因素,应为献血者提供舒适、温馨、卫生的献血环境,缓解献血者心理的担忧和紧张情绪;在有组织的采血活动中,合理安排献血者的分批,避免献血者的拥挤,防止献血者产生焦虑情绪,从而避免因心理因素引血液采集过程的短暂不畅,造成采血时间延长[13]。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降低或者避免它们对采血时间延长的影响,从而保证血液成分的质量。

本次调查分析发现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比率为7.09%,产生原因也可能与献血者自身条件高度相关,主要是静脉血管的大小、充盈程度影响血液流速[13-15]。若能设定评估静脉血管粗细和充盈程度的标准,且在采集过程中定量评估静脉血管大小和充盈程度,并如实记录,也许能够充分分析产生采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客观原因,并依此制定最佳采集方案,从而进一步减少采血时间延长的比率。

本次研究采用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及Pass Spring System组成的系统对全血采集过程的质量数据进行监测和记录,初步分析了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同样,利用本系统还可以研究全血采集过程中其他因素对血液质量的影响,比如,流量报警次数和时间与形成血液凝块的关系;采血平均流速及流量报警影响制备血小板的质量等。类似设备和软件在采供血系统推广,可以获取全血采集过程的大数据,用于客观和精确地制定全血采集的质量控制要求,更好的提高国家或地区的整体血液质量和管理水平。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Z]. 2011-12-31

[2] Beck KH,Niese A,Matic GB,et al.Advanced age--a risk factor in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J].Beitr Infusionsther Transfusions med,1996,33(9): 206-209.

[3] Trouern-Trend JJ,Cable RG,Badon SJ,et al.A case-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vasovagal reactions in blood donors: influence of sex,age,donation status,weight,blood pressure,and pulse [J].Transfusion,1999,39(3): 316-320.

[4] Goldman ML,Osmond QL,Yi C,et al.Frequency and risk factorsfor donor reactions in an anonymous blood donor survey [J]. Transfusion,2013.53(9): 1979-1984.

[5] Sharma SP,Sharma LN,Tyler TM,et al.Transfusion of blood and blood products: indic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J].Am Fam Physician,2011,83(6): 719-724.

[6]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5-156.

[7] Place B.The transfusion of blood and its products[J].Nurs Times,1998,94(34): 48-50.

[8] 赵菲,靖春旭.采血时间及混匀对血液质量影响因素的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 438-439

[9] Takanashi MT.Odajima S,Aota MA,et al.Risk factor analysis of vasovagal reaction from blood donation [J].Transfus Apher Sci,2012,47(3): 319-325.

[10] 张婷,骆洁贞,林绮文,等.流动采血车无偿献血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信息.2011,24(9): 5729-5730

[11] 王清,胡铁民.血站外无偿献血采血时间影响因素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 24-25.

[12] 计晨琳,孙斌,韩素萍等.不同年龄女性脂肪组织11βHSD1 mRNA 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 3878-3880.

[13] 唐泽萍,陈卫.探讨献血中采血不畅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71-3072.

[14] 刘小红,方瑞君,周丽霞,等.手臂下垂扎止血带法在高校体检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3,27(4): 310-312.

[15] 蔺怀艳,白惠枝.止血带的张力对采血的影响[C].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421.

Analysis of Multiple Affecting Factors on Prolongation of Whole Blood Collecting Time

LAN Zhu, XIE Ying-ming, DENG Bai-juan, HE Wei-tuan
(Zhuhai Central Blood Bank, Zhuhai 519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factors affecting the whole blood-collecting time and to improve the blood quality by reducing the whole blood collecting time in gratuitous blood donation. Method We counted and analyzed all the whole blood-collecting tim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also analyzed the effect of multiple factors on prolongation of whole blood-collecting time by using a variety of control function, data processing capability and good communication of Compoguard Complete automatic blood-collecting mixer as well as real-time network access to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blood station. Results The ratio of prolonged whole blood-collecting time was 7.09%. In the group with prolonged blood-collecting time, the average time was 260.03 s (P<0.05) longer; average velocity was 44.17 mL/min (P<0.05) slower; mean age was 3.94 years (P<0.05) smaller. We found that there i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due to different blood-collecting method, amount of blood collected, gender, age, blood-collecting environment and nurses collecting the blood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volume of blood collected, sex and age (P<0.05).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3.91 (Exp (B)=49.92, 95% CI=23.42-106.42,P=0.00) and 1.96 (Exp (B)=7.10, 95% CI=4.60-10.96,P=0.00) when 300 mL and 400 mL blood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sex and age were -0.52 (Exp (B)=0.59, 95% CI=0.49-0.72,P=0.00) and 0.04 (Exp (B)=1.04, 95% CI=1.03-1.05,P=0.00) respectively, namely older women who collected more whole blood could bring about prolonged bloodcollecting time. Conclusion Prolonged whole blood-collecting time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taking precautions targeting at factors affecting the blood-collecting time.

Whole blood; Prolongation of blood collecting time; Affecting factors; Analyze

R446.11

B

1671-8194(2014)18-0003-04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3642)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